初,文泰與西突厥欲谷設通和,遺其金帛,約有急相為表裡。 及聞君集兵至,欲谷設懼而西走,不敢救。 君集尋遣使告捷,太宗大悅,宴白僚,班賜各有差。 曲赦高昌部內從軍兵士已上,父子犯死罪已下,期親犯流已下,大功犯徒已下,小功緦麻犯杖罪,悉原之。 時太宗欲以高昌為州縣,特進魏徵諫曰:「陛下初臨天下,高昌夫婦先來朝謁。 自後數月,商胡被其遏絶貢獻,加之不禮大國,遂使五誅載加。 若罪止文泰,斯亦可矣,未若撫其人而立其子,所謂伐罪弔民,威德被于遐外,為國之善者也。 今若利其土壤,以為州縣,常須千餘人鎮守,數年一易,每及交蕃,死者十有三四,遣辦衣資,離別親戚,十年之後,隴右空虛。 陛下終不得高昌撮谷尺布以助中國,所謂散有用而事無用,臣未見其可。 」太宗不從,竟以其地置西州,又置安西都護府,留兵以鎮之。 初,西突厥遣其葉護,屯兵于可汗浮圖城,與高昌相影響,至是懼而來降,以其地為庭州。 於是勒石紀功而旋。 其智盛君臣及其豪右,皆徙中國。 麹氏有國,至智盛凡九世,一百三十四年而滅。 尋拜智盛為左武衛將軍,封金城郡公;弟智湛為右武衛中郎將,天山縣公。 及太宗崩,刊石像智盛之形,列于昭陵玄闕之下。 智湛,麟德中終於左驍衛大將軍、西州刺史。 天授初,其子崇裕授左武衛大將軍,交阿郡王。 卒,封襲遂絶。 吐谷渾,其先居于徒河之清山,屬晉亂,始度隴,止於甘松之南,洮水之西,南極白蘭,地數千里。 有城郭而不居,隨逐水草,廬帳為室,肉酪為糧。 其官初有長史、司馬、將軍。 近代已來,有王公、仆射、尚書、郎中。 其俗頗識文字。 男子通服長裙繒帽,或戴冪苾,婦人以金花為首飾,辮髮縈後,綴以珠貝。 其婚姻富家厚出聘財,貧人竊女而去。 父卒,妻其庶母;兄亡,妻其諸嫂。 喪有服制,葬訖而除。 國無常稅,用度不給,輒斂富室商人,以取足而止。 殺人及盜馬者罪死,他犯則征物以贖罪。 氣候多寒,土宜大麥、蔓菁,頗有菽粟。 出良馬、氂牛、銅、鐵、硃砂之類。 有青海,周回八百里,中有小山,至冬,放牝馬于其上,言得龍種。 嘗得波斯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故代稱「青海驄」焉。 地兼鄯善、且沫。 西北有流沙數百里,夏有熱風,傷弊行旅,風之將至,老駝便知之,則引項而鳴,以口鼻埋沙中。 人以為候,即以氈擁蔽口鼻而避其患。 隋煬帝時,其王伏允來犯塞,煬帝親總六軍以討之,伏允以數十騎潛于泥嶺而遁,其仙頭王率男女十餘萬口來降。 煬帝立其質子順為王,送之本國,令統餘眾,尋復追還。 大業末,伏允悉收故地,復為邊患。 高祖受禪,順自江都來歸長安。 時李軌猶據涼州,高祖遣使與伏允通和,令擊軌以自效,當放順返國。 伏允大悅,興兵擊之,戰于庫門,交綏而退。 頻遣使朝貢,以順為請,高祖乃遣之。 太宗即位,伏允遣其洛陽公來朝。 使未返,大掠鄯州而去。 太宗遣使責讓之,征伏允入朝,稱疾不至。 仍為其子尊王求婚,於是責其親迎以覊縻之。 尊王又稱疾不肯入朝,有詔停婚,遣中郎將康處直諭以禍福。 伏允遣兵寇蘭、廓二州。 時鄯州刺史李玄運上言:「吐谷渾良馬悉牧青海,輕兵掩之,可致大利。 」於是遣左驍衛大將軍段志玄率邊兵及契苾、黨項之眾以擊之。 去青海三十里,志玄與左驍衛將軍梁洛仁不欲戰,頓軍遲留不進,吐谷渾遂驅青海牧馬而遁。 亞將李君羡率精騎別路,及賊于青海之南懸水鎮,擊破之,虜牛羊二萬餘頭而還。 時伏允年老昏耄,其邪臣天柱王惑亂之,拘我行人鴻臚丞趙德楷。 太宗頻遣宣諭,使者十餘返,竟無悛心。 貞觀九年,詔特進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任城王道宗為鄯州道行軍總管,仍為靖副;涼州都督李大亮為且沫道行軍總管,岷州都督李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為鹽澤道行軍總管,並突厥、契苾之眾以擊之。 諸將頻與賊遇,連戰破之,獲其高昌王慕容孝雋。 孝雋有雄略,伏允心膂之臣也。 靖等進至赤海,遇其天柱三部落,擊大破之,遂歷于河源。 李大亮又俘其名王二十人,雜畜數萬,至且沫西境,或傳伏允西走,渡圖倫磧,欲入于闐。 將軍薛萬均率輕鋭追奔,入磧數百里,及其餘黨,破之。 磧中乏水,將士皆刺馬血而飲之。 侯君集與江夏王道宗趣南路,登漢哭山,飲馬烏海,獲其名王梁屈忽,經涂二千餘里空虛之地,盛夏降霜,多積雪,其地乏水草,將士啖冰,馬皆食雪。 又達于柏梁,北望積石山,觀河源之所出焉。 兩軍會于大非川,至破邏貞谷,伏允子大寧王順窮蹙,斬其國相天柱王,舉國來降。 伏允大懼,與千餘騎遁于磧中,眾稍亡散,能屬之者才百餘騎,乃自縊而死。 國人乃立順為可汗,稱臣內附。 順,即伏允之嫡子也。 初為侍子于隋,拜金紫光祿大夫,久不得歸,伏允遂立他子為太子,及得返國,意常怏怏。 會李靖等諸軍所向克捷,自以失位,欲因此立功,由是遂降。 乃詔曰: 吐谷渾擅相君長,竊據荒裔,志在凶德,政出權門。 酋渠攜貳,種落怨憤,長惡不悛,野心彌熾。 莫顧籓臣之禮,曾無事上之節,草竊疆場,虐割兆庶,積惡既稔,天亡有征。 朕君臨四海,含育萬類,一物失所,責深在予。 所以爰命六軍,申茲九伐,義存活國,情非黷武。 其子大寧王慕容順,隋氏之甥,志懷明悟,長自中土,幸慕華風,爰見時機,深識逆順。 以其愎諫違眾,獨陷迷途,遂誅邪臣,存茲大計。 翻然改轍,代父歸罪,忠孝之美,深有可嘉。 子能立功,足以補過,既往之釁,特宜原免。 然其建國西鄙,已歷年代,即從廢絶,情所未忍,繼其宗祀,允歸命胤。 可封順為西平郡王,仍授趉胡呂烏甘豆可汗。 太宗恐順不能靜其國,仍遣李大亮率精兵數千,為其聲援。 順既久質于隋,國人不附,未幾為臣下所殺。 其子燕王諾曷鉢嗣立。 第5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5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