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頡利可汗未破已前,自恃強盛,抄掠中國,百姓被其殺者,不可勝紀。 我發兵擊破之,諸部落悉歸化。 我略其舊過,嘉其從善,並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愛之如子,與我百姓不異。 但中國禮義,不滅爾國,前破突厥,止為頡利一人為百姓之害,所以廢而黜之,實不貪其土地,利其人馬也。 自黜廢頡利以後,恆欲更立可汗,是以所降部落等並置河南,任其放牧,今戶口羊馬日向滋多。 元許冊立,不可失信,即欲遣突厥渡河,復其國土。 我策爾延陀,日月在前,今突厥居後,後者為小,前者為大。 爾在磧北,突厥居磧南,各守土境,鎮撫部落。 若其踰越,故相抄掠,我即將兵各問其罪。 此約既定,非但有便爾身,貽厥子孫,長守富貴也。 ” 於是命禮部尚書趙郡王孝恭賫書就思摩部落,築壇于河上以拜之,並賜之鼓纛。 突厥及胡在諸州安置者,並令渡河北,還其舊部。 又以左屯衛將軍阿史那忠為左賢王,左武衛將軍阿史那泥孰為右賢王。 以貳之。 薛延陀聞太宗遣思摩渡河北,慮其部落翻附磧北,預蓄輕騎,伺至而擊之。 太宗遣敕之曰:「擅相侵者,國有常刑。 」延陀曰:「至尊遣莫相侵掠,敢不奉詔。 然突厥翻覆難信,其未破前,連年殺中國人,動以千萬計。 至尊破突厥,須收為奴婢,將與百姓,而反養之如子,結社率竟反,此輩獸心,不可信也。 臣荷恩甚深,請為至尊誅之。 」時思摩下部眾渡河者凡十萬,勝兵四萬人,思摩不能撫其眾,皆不愜服。 至十七年,相率叛之,南渡河,請分處于勝、夏二州之間,詔許之。 思摩遂輕騎入朝,尋授右武衛將軍,從征遼東,為流矢所中;太宗親為吮血,其見顧遇如此。 未幾,卒於京師。 贈兵部尚書、夏州都督,陪葬昭陵,立墳以象白道山,詔為立碑于化州。 先是,貞觀中,突厥別部有車鼻者,亦阿史那之族也。 代為小可汗,牙于金山之北。 頡利可汗之敗,北荒諸部將推為大可汗,遇薛延陀為可汗,車鼻不敢當,遂率所部歸於延陀。 為人勇烈,有謀略,頗為眾附。 延陀惡而將誅之,車鼻密知其謀,竄歸於舊所,其地去京師萬里,勝兵三萬人,自稱乙注車鼻可汗。 西有歌羅祿,北有結骨,皆附隷之。 自延陀破後,遣其子沙鉢羅特勒來朝,貢方物,又請身入朝。 太宗遣將軍郭廣敬征之,竟不至。 太宗大怒。 貞觀二十三年,遣右驍衛郎將高侃潛引回紇、仆骨等兵眾襲擊之,其酋長歌邏祿泥孰闕俟利發及拔塞匐處木昆莫賀咄俟斤等,率部落背車鼻,相繼來降。 永徽元年,侃軍次阿息山。 車鼻聞王師至,召所部兵,皆不赴,遂攜其妻子從數百騎而遁,其眾盡降。 侃率精騎追車鼻,獲之,送於京師。 仍獻於社廟,又獻於昭陵。 高宗數其罪而赦之,拜左武衛將軍,賜宅于長安,處其餘眾于鬱督軍山,置狼山都督以統之。 車鼻長子羯漫陀,先統拔悉密部。 車鼻未敗前,遣其子庵鑠入朝,太宗嘉之,拜左屯衛將軍,更置新黎州,以統其眾。 車鼻既破之後,突厥盡為封疆之臣,於是分置單于、瀚海二都護府。 單于都護領狼山、雲中、桑乾三都督、蘇農等一十四州;瀚海都護領瀚海、金微、新黎等七都督、仙萼、賀蘭等八州,各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 高宗東封泰山,狼山都督葛邏祿社利等首領三十餘人,並扈從至岳下,勒名于封禪之碑。 自永徽已後,殆三十年,北鄙無事。 調露元年,單于管內突厥首領阿史德溫傅、奉職二部落,始相率反叛,立泥孰匐為可汗,二十四州並叛應之。 高宗遣鴻臚卿蕭嗣業、右千牛將軍李景嘉率眾討之,反為溫傅所敗,兵士死者萬餘人。 又詔禮部尚書裴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太仆少卿李思文、營州都督周道務等統眾三十餘萬,討擊溫傅,大破之。 泥孰匐為其下所殺,並擒奉職而還。 永隆元年,突厥又迎頡利從兄之子阿史那伏念于夏州,將渡河立為可汗,諸部落復響應從之。 又詔裴行儉率將軍曹繼叔、程務挺、李崇直、李文暕等討之。 伏念窘急,詣行儉降。 行儉遂虜伏念詣京師,斬于東市。 永淳二年,突厥阿史那骨咄祿復反叛。 骨咄祿者,頡利之疏屬,亦姓阿史那氏。 其祖父本是單于右雲中都督舍利元英下首領也,世襲吐屯啜。 伏念既破,骨咄祿鳩集亡散,入總材山,聚為群盜,有眾五千餘人。 又抄掠九姓,得羊馬甚多,漸至強盛,乃自立為可汗。 以其弟默啜為設,咄悉匐為葉護。 時有阿史德元珍,在單于檢校降戶部落,嘗坐事為單于長史王本立所拘縶,會骨咄祿入寇,元珍請依舊檢校部落,本立許之,因而便投骨咄祿。 骨咄祿得之,甚喜,立為阿波達干,令專統兵馬事。 永淳二年,進寇蔚州。 豐州都督崔智辯擊之,反為賊所殺。 文明元年,又寇朔州,殺掠人吏,則天詔左武威衛大將軍程務挺為單于道安撫大使以備之。 垂拱二年,骨咄祿又寇朔、代等州,左玉鈐衛中郎將淳于處平為陽曲道總管,與副將中郎將蒲英節率兵赴援,行至忻州,與賊戰,大敗,死者五千餘人。 三年,骨咄祿及元珍又寇昌平,詔左鷹揚衛大將軍黑齒常之擊卻之。 其年八月,又寇朔州,復以常之為燕然道大總管,擊賊于黃花堆,大破之。 追奔四十餘里,賊眾遂散走磧北。 右監門衛中郎將爨寶璧又率精兵一萬三千人出塞窮追,反為骨咄祿所敗,全軍盡沒,寶璧輕騎遁歸。 初,寶璧見常之破賊,遽表請窮其餘黨,則天詔常之與寶璧計議,遙為聲援。 寶璧以為破賊在朝夕,貪功先行。 又令人出塞二千餘里覘候,見元珍等部落皆不設備,遂率眾掩襲之。 既至,又遣人報賊,令得設備出戰,遂為賊所覆,寶璧坐此伏誅。 則天大怒,因改骨咄祿為不卒祿。 元珍後率兵討突騎施,臨陣戰死。 骨咄祿,天授中病卒。 默啜者,骨咄祿之弟也。 骨咄祿死時,其子尚幼,默啜遂篡其位,自立為可汗。 長壽二年,率眾寇靈州,殺掠人吏。 則天遣白馬寺僧薛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領十大將軍以討之,既不遇賊,尋班師焉。 默啜俄遣使來朝,則天大悅,冊授左衛大將軍,封歸國公,賜物五千段。 明年,復遣使請和,又加授遷善可汗。 第4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