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初,客遊會稽,與道士吳筠隱于剡中。 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於朝,遣使召之,與筠俱待詔翰林。 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于酒肆。 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于酒肆矣。 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 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 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 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 嘗月夜乘舟,自採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于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 」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白在宣州謁見,遂闢為從事。 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 後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有文集二十捲,行于時。 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 曾祖依藝,位終鞏令。 祖審言,位終膳部員外郎,自有傳。 父閒,終奉天令。 甫天寶初應進士不第。 天寶末,獻《三大禮賦》。 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 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徵兵靈武。 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遺。 房琯布衣時與甫善,時琯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 其年十月,琯兵敗於陳濤斜。 明年春,琯罷相。 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 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 時關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人。 久之,召補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黃門侍郎、鄭國公嚴武鎮成都,奏為節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 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 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恣。 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 甫于成都浣花裡種竹植樹,結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夫野老相狎蕩,無拘檢。 嚴武過之,有時不冠,其傲誕如此。 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鎮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游東蜀依高適。 既至而適卒。 是歲,崔寧殺英乂,楊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亂。 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 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於耒陽,時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 元和中,宗武子嗣業,自耒陽遷甫之柩,歸葬于偃師縣西北首陽山之前。 天寶末詩人,甫與李白齊名,而白自負文格放達,譏甫齷齪,而有飯顆山之嘲誚。 元和中,詞人元稹論李、杜之優劣曰: 予讀詩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總萃焉。 始堯、舜之時,君臣以賡歌相和。 是後詩人繼作,歷夏、殷、周千餘年,仲尼緝拾選揀,取其干預教化之尤者三百,余無所聞。 騷人作而怨憤之態繁,然猶去《風》、《雅》日近,尚相比擬。 秦、漢已還,采詩之官既廢,天下妖謡民謳、歌頌諷賦、曲度嬉戲之辭,亦隨時間作。 至漢武賦《柏梁》而七言之體具。 蘇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為五言。 雖句讀文律各異,雅鄭之音亦雜,而辭意簡遠,指事言情,自非有為而為,則文不妄作。 建安之後,天下之士遭罹兵戰,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遒壯抑揚、冤哀悲離之作,尤極于古。 晉世風概稍存。 宋、齊之間,教失根本,士以簡慢翕習舒徐相尚,文章以風容色澤、放曠精清為高,蓋吟寫性靈、留連光景之文也。 意義格力無取焉。 陵遲至于梁、陳,淫艷刻飾、佻巧小碎之詞劇,又宋、齊之所不取也。 唐興,官學大振,歷世能者之文互出。 而又沈、宋之流,研練精切,穩順聲勢,謂之為律詩。 由是之後,文體之變極焉。 然而莫不好古者遺近,務華者去實,效齊、梁則不迨于魏、晉,工樂府則力屈于五言,律切則骨格不存,閒暇則纖穠莫備。 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苟以為能所不能,無可無不可,則詩人已來未有如子美者。 是時山東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 予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于子美矣。 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籓翰,況堂奧乎! 予嘗欲條析其文,體別相附,與來者為之準,特病懶未就爾。 自後屬文者,以稹論為是。 甫有文集六十。 吳通玄,海州人。 父道瓘為道士,善教誘童孺。 大曆中,召入宮,為太子諸王授經。 德宗在東宮,師道瓘,而通玄兄弟,出入宮掖,恆侍太子游,故遇之厚。 通玄與兄通微,俱博學善屬文,文彩綺麗。 通玄幼應神童舉,釋褐秘書正字、左驍衛兵曹、大理評事。 建中初,策賢良方正等科,通玄應文詞清麗,登乙第,授同州司戶、京兆戶曹。 貞元初,召充翰林學士。 遷起居舍人、知制誥,與陸贄、吉中孚、韋執誼等同視草。 陸贄富詞藻,特承德宗重顧,經歷艱難。 通玄弟兄又以東宮侍上,由是爭寵,頗相嫌恨。 贄性褊急,屢于上前短通玄,又言:「承平時工藝書畫之徒,待詔翰林,比無學士。 只自至德後,天子召集賢學士于禁中草書詔,因在翰林院待進止,遂以為名。 奔播之時,道途或豫除改,權令草制。 今四方無事,百揆時序,制書職分,宜歸中書舍人。 學士之名,理須停寢。 」贄以通玄援引朋黨,于禁中葉力排己,故欲廢之,德宗 缺文 計。 會贄權知兵部侍郎,知貢舉,乃正拜之,罷內職,皆通玄譖之也。 七年,自起居郎拜諫議大夫、知制誥。 通玄自以久次當拜中書舍人,而反除諫議,殊失望。 第4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