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伏見陳州刺史李邕,學成師範,文堪經國;剛毅忠烈,難不苟免。 往者張易之用權,人畏其口,而邕折其角;韋氏恃勢,言出禍應,而邕挫其鋒。 雖身受謫屈,而奸謀中損,即邕有大造於我邦家也。 且斯人所能者,拯孤恤窮,救乏賑惠,積而便散,家無私聚。 今聞坐臓下吏,鞫訊待報,將至極刑,死在朝夕。 臣聞生無益於國,不若殺身以明賢。 臣朽賤庸夫,輪轅無取,獸息禽視,雖生何為!況賢為國寶,社稷之衛,是臣痛惜深矣!臣願六尺之軀,甘受膏斧,以代邕死。 臣之死,所謂落一毛;邕之生,有足照千里。 然臣與邕,生平不款,臣知有邕,邕不知有臣。 臣不逮邕,明矣!夫知賢而舉,仁也;代人任患,義也。 臣獲二善而死。 且不朽,則又何求!陛下若以臣之賤不足以贖邕,雁門縫掖有效矣。 伏惟陛下寬邕之生,速臣之死。 令邕率德改行,想林父之功;使臣得瞑目黃泉,附北郭之跡,臣之大願畢矣!陛下即以陽和之始,難於用鉞,俟天成命,敢忘伏劍,豈煩大刑,然後歸死。 皇天后土,實照臣之心。 昔吳、楚七國叛,因亞夫得劇孟,則寇不足憂。 夫以一賢之能,敵七國之眾。 伏惟敷含垢之道,存棄瑕之義;遠思劇孟,近取李邕,豈惟成愷悌之澤,實亦歸天下之望!況大禮之後,天地更新,赦而復論,人誰無罪?惟明主圖之。 臣聞士為知己者死。 且臣不為死者所知,甘于死者,豈獨為惜邕之賢,亦成陛下矜能之德。 惟明主圖之! 疏奏,邕已會減死,貶為欽州遵化縣尉,璋亦配流嶺南而死。 邕後於嶺南從中官楊思勖討賊有功,又累轉括、淄、滑三州刺史,上計京師。 邕素負美名,頻被貶斥,皆以邕能文養士,賈生、信陵之流,執事忌勝,剝落在外。 人間素有聲稱,後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 或將眉目有異,衣冠望風,尋訪門巷。 又中使臨問,索其新文,復為人陰中,竟不得進。 天寶初,為汲郡、北海二太守。 邕性豪侈,不拘細行,所在縱求財貨,馳獵自恣。 五載,奸臓事發。 又嘗與左驍衛兵曹柳勣馬一匹,及勣下獄,吉溫令勣引邕議及休咎,厚相賂遺,詞狀連引,敕刑部員外郎祁順之、監察御史羅希奭馳往就郡決殺之,時年七十餘。 初,邕早擅才名,尤長碑頌。 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賫持金帛,往求其文。 前後所制,凡數百首,受納饋遺,亦至鉅萬。 時議以為自古鬻文獲財,未有如邕者。 有文集七十捲。 其《張韓公行狀》、《洪州放生池碑》、《批韋巨源謚議》,文士推重之。 後因恩例,得贈秘書監。 孫逖,潞州涉縣人。 曾祖仲將,壽張丞。 祖希莊,韓王府典簽。 父嘉之,天冊年進士擢第,又以書判拔萃,授蜀州新津主簿。 歷曲周、襄邑二縣令,以宋州司馬致仕,卒,年八十三。 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 始年十五,謁雍州長史崔日用。 日用小之,令為《土火爐賦》。 逖握翰即成,詞理典贍。 日用覽之駭然,遂為忘年之交,以是價譽益重。 開元初,應哲人奇士舉,授山陰尉。 遷秘書正字。 十年,應制登文藻宏麗科,拜左拾遺。 張說尤重其才,逖日遊其門,轉左補闕。 黃門侍郎李暠出鎮太原,闢為從事。 暠在鎮,與蒲州刺史李尚隱游于伯樂川,逖為之記,文士盛稱之。 二十一年,入為考功員外郎、集賢修撰。 逖選貢士二年,多得俊才。 初年則杜鴻漸至宰輔,顏真卿為尚書。 後年拔李華、蕭穎士、趙驊登上第,逖謂人曰:「此三人便堪掌綸誥。 」 二十四年,拜逖中書舍人。 逖自以通籍禁闈,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陳情曰:「臣父嘉之,雖當暮齒,幸遇明時,綿歷驅馳,才及令長。 臣夙荷嚴訓,累登清秩,頻遷省闥,又拜掖垣。 地近班榮,臣則過量;途遙日暮,父乃後時。 在公府有偷榮之責,于私庭無報德之效,反慚烏鳥,徒廁鴛鴻。 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 」玄宗優詔獎之,授嘉之宋州司馬致仕,尋卒。 丁父喪免。 二十九年服闋,復為中書舍人。 其年充河東黜陟使。 天寶三載,權判刑部侍郎。 五載,以風病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 逖掌誥八年,制敕所出,為時流歎服。 議者以為自開元已來,蘇頲、齊浣、蘇晉、賈曾、韓休、許景先及逖,為王言之最。 逖尤善思,文理精練,加之謙退不伐,人多稱之。 以疾沉廢累年,轉太子詹事。 上元中卒。 廣德二年,詔贈尚書右仆射,謚曰文。 有集三十捲。 子宿、絳、成。 逖弟遹、遘、造。 遹終左武衛兵曹。 宿歷河東掌記。 代宗朝歷刑部郎中、中書舍人,出為華州刺史,卒。 成,字退思,以父廕累授雲陽、長安尉,歷監察御史,轉殿中。 隴右副元帥李抱玉奏充掌書記,入為屯田、司勛二員外郎。 丁母喪免,終制,出為洛陽令,轉長安令。 時兄宿為華州刺史,因失火驚懼成喑病。 成素孝悌,蒼黃請急,不俟報而趨華。 代宗嘉之,嘆曰:「急難之切,觀過知仁。 」歷倉部郎中、京兆少尹。 出為信州刺史,有惠政,郡人請立碑頌德,優詔褒美。 轉蘇州刺史。 貞元四年,改桂州刺史、桂管觀察使。 五年卒。 宿子公器,官至信州刺史、邕管經略使。 公器子簡、范,並舉進士。 會昌後,兄弟繼居顯秩,歷諸道觀察使。 簡,兵部尚書。 子紓、徽,並登進士第。 列傳第一百四十 文苑下 ○李華 蕭穎士 李翰附 陸據 崔顥 王昌齡 孟浩然 元德秀 王維李白 杜甫 吳通玄 兄通微 王仲舒 崔咸 唐次 子扶 持 持子彥謙 劉鸘李商隱 溫庭筠 薛逢 子廷珪 李拯 李巨川 司空圖 李華字遐叔,趙郡人。 開元二十三年進士擢第。 天寶中,登朝為監察御史。 累轉侍御史,禮部、吏部二員外郎。 華善屬文,與蘭陵蕭穎士友善。 華進士時,著《含元殿賦》萬餘言,穎士見而賞之,曰:「《景福》之上,《靈光》之下。 」華文體溫麗,少宏傑之氣;穎士詞鋒俊發。 華自以所業過之,疑其誣詞。 乃為《祭古戰場文》,熏污之,如故物,置於佛書之閣。 華與穎士因閲佛書得之。 華謂之曰:「此文何如?」穎士曰:「可矣。 」華曰:「當代秉筆者,誰及于此?」穎士曰:「君稍精思,便可及此。 」華愕然。 華著論言龜卜可廢,通人當其言。 第47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