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行功,恆州井陘人,北齊鉅鹿太守伯讓曾孫也,自博陵徙家焉。 行功少好學,中書侍郎唐儉愛其才,以女妻之。 儉前後征討,所有文表,皆行功之文。 高宗時,累轉吏部郎中。 以善敷奏,嘗兼通事舍人、內供奉。 坐事貶為游安令,尋征為司文郎中。 當時朝廷大手筆,多是行功及蘭台侍郎李懷儼之詞。 先是,太宗命秘書監魏徵寫四部群書,將進內貯庫,別置讎校二十人、書手一百人。 征改職之後,令虞世南、顏師古等續其事。 至高宗初,其功未畢。 顯慶中,罷讎校及禦書手,令工書人繕寫,計直酬佣,擇散官隨番讎校。 其後又詔東台侍郎趙仁本、東台舍人張文瓘及行功、懷儼等相次充使檢校。 又置詳正學士以校理之,行功仍專知禦集。 遷蘭台侍郎。 咸亨中,官名複舊,改為秘書少監。 上元元年,卒官。 有集六十捲。 兄子玄暐,別有傳。 行功前後預撰《晉書》及《文思博要》等。 同時又有孟利貞、董思恭、元思敬等,並以文藻知名。 孟利貞者,華州華陰人也。 父神慶,高宗初為沁州刺史,以清介著名。 利貞初為太子司議郎,中宗在東宮,深懼之。 受詔與少師許敬宗、崇賢館學士郭瑜、顧胤、董思恭等撰《瑤山玉彩》五百卷。 龍朔二年奏上之,高宗稱善,加級賜物有差。 利貞累轉著作郎,加弘文館學士。 垂拱初卒。 又撰《續文選》十三卷。 兄允忠,垂拱中為天官侍郎。 董思恭者,蘇州吳人。 所著篇詠,甚為時人所重。 初為右史,知考功舉事,坐預泄問目,配流嶺表而死。 元思敬者,總章中為協律郎。 預修《芳林要覽》,又撰《詩人秀句》兩卷,傳于世。 徐齊聃,湖州長城人也。 父孝德,以女為才人,官至果州刺史。 齊聃少善屬文,高宗時累遷蘭台舍人。 時敕令有突厥酋長子弟事東宮,齊聃上疏曰: 昔姬誦與伯禽同業,晉儲以師曠為友,匪唯專賴師資,固亦詳觀近習。 皇太子自可招集園、綺,寤寐應、劉。 階闥小臣,必采於端士;驅馳所任,並歸於正人。 方流好善之風,永播崇賢之美。 今乃使氈裘之子,解辮而侍春闈;冒頓之苗,削衤任而陪望苑。 在於道義,臣竊有疑。 詩云:「敬慎威儀,以近有德。 」《書》曰:「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 」蓋慇勤于此,防微之至也。 齊聃又嘗上奏曰:「齊獻公即陛下外氏,雖子孫有犯,不合上延于祖。 今周忠孝公廟甚修崇,而齊獻公廟遽毀壞,不審陛下將何以重示海內,以彰孝理之風?」帝皆納其言。 齊聃善於文誥,甚為當時所稱。 高宗愛其文,令侍周王等屬文,以職在樞劇,仍敕間日來往焉。 以漏泄機密,左授蘄州司馬。 俄又坐事配流欽州。 咸亨中卒,年四十餘。 睿宗即位,追錄舊恩,累贈禮部尚書。 子堅,別有傳。 杜易簡,襄州襄陽人,周硤州刺史叔毗曾孫也。 九歲能屬文,及長,博學有高名。 姨兄中書令岑文本甚推重之。 登進士第,累轉殿中侍御史。 咸亨中,為考功員外郎。 時吏部侍郎裴行儉、李敬玄相與不葉,易簡與吏部員外郎賈言忠希行儉之旨,上封陳敬玄罪狀。 高宗惡其朋黨,左轉易簡為開州司馬,尋卒。 易簡頗善著述,撰《御史台雜注》五卷,文集二十捲,行于代。 易簡從祖弟審言。 審言,進士舉,初為隰城尉。 雅善五言詩,工書翰,有能名。 然恃才謇傲,甚為時輩所嫉。 乾封中,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預選。 試判訖,謂人曰:「蘇味道必死。 」人問其故,審言曰:「見吾判,即自當羞死矣!」又嘗謂人曰:「吾之文章,合得屈、宋作衙官;吾之書跡,合得王羲之北面。 」其矜誕如此。 累轉洛陽丞。 坐事貶授吉州司戶參軍。 又與州僚不葉,司馬周季重與員外司戶郭若訥共構審言罪狀,系獄,將因事殺之。 既而季重等府中酣宴,審言子並年十三,懷刃以擊之。 季重中傷死,而並亦為左右所殺。 季重臨死曰:「吾不知審言有孝子,郭若訥誤我至此!」審言因此免官,還東都,自為文祭並。 士友咸哀並孝烈,蘇頲為墓誌,劉允濟為祭文。 後則天召見審言,將加擢用。 問曰:「卿歡喜否?」審言蹈舞謝恩。 因令作《歡喜詩》,甚見嘉賞,拜著作佐郎。 俄遷膳部員外郎。 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嶺外。 尋召授國子監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 年六十餘卒。 有文集十捲。 次子閒。 閒子甫,別有傳。 盧照鄰,字升之,幽州范陽人也。 年十餘歲,就曹憲、王義方授《蒼》、《雅》及經史,博學善屬文。 初授鄧王府典簽,王甚愛重之,曾謂群官曰:「此即寡人相如也。 」後拜新都尉。 因染風疾去官,處太白山中,以服餌為事。 後疾轉篤,徙居陽翟之具茨山,著《釋疾文》、《五悲》等誦。 頗有騷人之風,甚為文士所重。 照鄰既沉痼攣廢,不堪其苦,嘗與親屬執別,遂自投潁水而死,時年四十。 文集二十捲。 兄光乘,亦知名,長壽中為隴州刺史。 楊炯,華陰人。 伯祖虔威,武德中官至右衛將軍。 炯幼聰敏博學,善屬文。 神童舉,拜校書郎,為崇文館學士。 儀鳳中,太常博士蘇知幾上表,以公卿已下冕服,請別立節文。 敕下有司詳議,炯獻議曰: 古者太昊庖羲氏,仰以觀象,俯以察法,造書契而文籍生。 次有黃帝軒轅氏,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垂衣裳而天下理。 其後數遷五德,君非一姓,體國經野,建邦設都,文質所以再而復,正朔所以三而改。 夫改正朔者,謂夏後氏之建寅,殷人建醜,周人建子。 至于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此三王相襲之道也!夫易服色者,謂夏後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 至于山、龍、華蟲、宗彞、藻、火、粉米、黼、黻,此又百代可知之道。 謹按《虞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彞、藻、火、粉米、黼、黻、絺綉。 」由此言之,則其所從來者尚矣。 日月星辰者,明光照下土也。 山者,布散雲雨,象聖王大澤沾下也。 龍者,變化無方,象聖王應時布教也。 華蟲者,雉也,身被五彩,象聖王體兼文明也。 宗彞者,武蜼也,以剛猛制物,象聖王神武定亂也。 藻者,逐水上下,象聖王隨代而應也。 火者,陶冶烹飪,象聖王至德日新也。 粉米者,人恃以生,象聖王為物之所賴也。 黼能斷割,象聖王臨事能決也。 黻者,兩己相背,象君臣可否相濟也。 第4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