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明,蘇州吳人也。 初受學于周弘正,善言玄理。 陳大建中,太子征四方名儒,講于承先殿。 德明年始弱冠,往參焉。 國子祭酒徐克開講,恃貴縱辨,眾莫敢當;德明獨與抗對,合朝賞嘆。 解褐始興王國左常侍,遷國子助教。 陳亡,歸鄉裡。 隋煬帝嗣位,以為秘書學士。 大業中,廣召經明之士,四方至者甚眾。 遣德明與魯達、孔褒俱會門下省,共相交難,無出其右者。 授國子助教。 王世充僭號,封其子為漢王,署德明為師,就其家,將行束脩之禮。 德明恥之,因服巴豆散,臥東壁下。 王世充子入,跪床前,對之遺痢,竟不與語。 遂移病于成皋,杜絶人事。 王世充平,太宗征為秦府文學館學士,命中山王承乾從其受業。 尋補太學博士。 後高祖親臨釋奠,時徐文遠講《孝經》,沙門惠乘講《波若經》,道士劉進喜講《老子》,德明難此三人,各因宗指,隨端立義,眾皆為之屈。 高祖善之,賜帛五十匹。 貞觀初,拜國子博士,封吳縣男。 尋卒。 撰《經典釋文》三十捲、《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捲,並行于世。 太宗後嘗閲德明《經典釋文》,甚嘉之,賜其家束帛二百段。 子敦信,龍朔中官至左侍極,同東西台三品。 曹憲,揚州江都人也。 仕隋為秘書學士。 每聚徒教授,諸生數百人。 當時公卿已下,亦多從之受業。 憲又精諸家文字之書,自漢代杜林、衛宏之後,古文泯絶,由憲,此學復興。 大業中,煬帝令與諸學者撰《桂苑珠叢》一百卷,時人稱其該博。 憲又訓注張揖所撰《博雅》,分為十捲,煬帝令藏於秘閣。 貞觀中,揚州長史李襲譽表薦之,太宗征為弘文館學士。 以年老不仕,乃遣使就家拜朝散大夫,學者榮之。 太宗又嘗讀書有難字,字書所闕者,錄以問憲,憲皆為之音訓及引證明白,太宗甚奇之。 年一百五歲卒。 所撰《文選音義》,甚為當時所重。 初,江、淮間為《文選》學者,本之於憲,又有許淹、李善、公孫羅復相繼以《文選》教授,由是其學大興于代。 許淹者,潤州句容人也。 少出家為僧,後又還俗。 博物洽聞,尤精詁訓。 撰《文選音》十捲。 李善者,揚州江都人。 方雅清勁,有士君子之風。 明慶中,累補太子內率府錄事參軍、崇賢館直學士,兼沛王侍讀。 嘗註解《文選》,分為六十捲,表上之。 賜絹一百二十匹,詔藏於秘閣。 除潞王府記室參軍,轉秘書郎。 乾封中,出為經城令。 坐與賀蘭敏之周密,配流姚州。 後遇赦得還,以教授為業,諸生多自遠方而至。 又撰《漢書辯惑》三十捲。 載初元年卒。 子邕,亦知名。 公孫羅,江都人也。 歷沛王府參軍,無錫縣丞。 撰《文選音義》十捲,行于代。 歐陽詢,潭州臨湘人,陳大司空頠之孫也。 父紇,陳廣州刺史,以謀反誅。 詢當從坐,僅而獲免。 陳尚書令江總與紇有舊,收養之,教以書計。 雖貌甚寢陋,而聰悟絶倫,讀書即數行俱下,博覽經史,尤精《三史》。 仕隋為太常博士。 高祖微時,引為賓客。 及即位,累遷給事中。 詢初學王羲之書,後更漸變其體,筆力險勁,為一時之絶。 人得其尺牘文字,咸以為楷范焉。 高麗甚重其書,嘗遣使求之。 高祖嘆曰:「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彼觀其跡,固謂其形魁梧耶!」 武德七年,詔與裴矩、陳叔達撰《藝文類聚》一百卷。 奏之,賜帛二百段。 貞觀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 年八十餘卒。 子通,少孤,母徐氏教其父書。 每遺通錢,紿云:「質汝父書跡之直。 」通慕名甚鋭,晝夜精力無倦,遂亞於詢。 儀鳳中,累遷中書舍人。 丁母憂,居喪過禮。 起複本官,每入朝,必徒跣至皇城門外。 直宿在省,則席地藉藁。 非公事不言,亦未嘗啟齒。 歸家必衣縗絰,號慟無恆。 自武德已來,起複後而能哀戚合禮者,無與通比。 年凶未葬,四年居廬不釋服,家人冬月密以氈絮置所眠席下,通覺,大怒,遽令徹之。 五遷,垂拱中至殿中監,賜爵渤海子。 天授元年,封夏官尚書。 二年,轉司禮卿,判納言事。 為相月餘,會鳳閣舍人張嘉福等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通與岑長倩固執以為不可,遂忤諸武意,為酷吏所陷,被誅。 神龍初,追復官爵。 硃子奢,蘇州吳人也。 少從鄉人顧彪習《春秋左氏傳》,後博觀子史,善屬文。 隋大業中,直秘書學士。 及天下大亂,辭職歸鄉裡,尋附於杜伏威。 武德四年,隨伏威入朝,授國子助教。 貞觀初,高麗、百濟同伐新羅,連兵數年不解,新羅遣使告急。 乃假子奢員外散騎侍郎充使,喻可以釋三國之憾,雅有儀觀,東夷大欽敬之,三國王皆上表謝罪,賜遣甚厚。 初,子奢之出使也,太宗謂曰:「海夷頗重學問,卿為大國使,必勿藉其束脩,為之講說。 使還稱旨,當以中書舍人待卿。 」子奢至其國,欲悅夷虜之情,遂為發《春秋左傳》題,又納其美女之贈。 使還,太宗責其違旨,猶惜其才,不至深譴,令散官直國子學。 轉諫議大夫、弘文館學士,遷國子司業,仍為學士。 子奢風流蘊藉,頗滑稽,又輔之以文義,由是數蒙宴遇,或使論難於前。 十五年卒。 張士衡,瀛州樂壽人也。 父之慶,齊國子助教。 士衡九歲喪母,哀慕過禮。 父友齊國博士劉軌思見之,每為掩泣。 謂其父曰:「昔伯饒號『張曾子』,亦豈能遠過!吾聞君子不親教,當為成就之。 」及長,軌思授以《毛詩》、《周禮》,又從熊安生及劉焯受《禮記》,皆精究大義。 此後遍講《五經》,尤攻《三禮》。 仕隋為餘杭令,後以年老歸鄉裡。 第45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