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思止,雍州醴泉人也。 貧窮不能理生業,乃樂事渤海高元禮家。 性無賴詭譎。 時恆州刺史裴貞杖一判司。 則天將不利王室,羅反之徒已興矣。 判司教思止說游擊將軍高元禮,因請狀乃告舒王元名及裴貞反。 周興按之,並族滅。 授思止游擊將軍。 元禮懼而曲媚,引與同坐,呼為侯大,曰:「國家用人以不次,若言侯大不識字,即奏云:『獬豸獸亦不識字,而能觸邪。 』」則天果如其言,思止以獬豸對之,則天大悅。 天授三年,乃拜朝散大夫、左台侍御史。 元禮復教曰:「在上知侯大無宅,倘以諸役官宅見借,可辭謝而不受。 在上必問所由,即奏云:『諸反逆人,臣惡其名,不願坐其宅。 』」則天復大悅,恩澤甚優。 思止既按制獄,苛酷日甚。 嘗按中丞魏元忠,曰:「急認白司馬,不然,即吃孟青。 」白司馬者,洛陽有阪號白司馬阪。 孟青者,將軍姓孟名青棒,即殺琅邪王沖者也。 思止閭巷庸奴,常以此謂諸囚也。 元忠辭氣不屈,思止怒而倒曳元忠。 元忠徐起曰:「我薄命,如乘惡驢墜,腳為鐙所掛,被拖曳。 」思止大怒,又曳之曰:「汝拒捍制使,奏斬之。 」元忠曰:「侯思止,汝今為國家御史,須識禮數輕重。 如必須魏元忠頭,何不以鋸截將,無為抑我承反。 奈何爾佩服硃紫,親銜天命,不行正直之事,乃言白司馬、孟青,是何言也!非魏元忠,無人抑教。 」思止驚起悚怍,曰:「思止死罪,幸蒙中丞教。 」引上床坐而問之。 元忠徐就坐自若,思止言竟不正。 時人效之,以為談謔之資。 侍御史霍獻可笑之,思止以聞。 則天怒,謂獻可曰:「我已用之,卿笑何也?」獻可具以其言奏,則天亦大笑。 時來俊臣棄故妻,逼娶太原王慶詵女,思止亦奏請娶趙郡李自挹女,敕政事商量。 鳳閣侍郎李昭德撫掌謂諸宰相曰:「大可笑。 」諸宰相問故,昭德曰:「往年來俊臣賊劫王慶詵女,已大辱國。 今日此奴又請索李自挹女,無乃復辱國乎!」竟為李昭德搒殺之。 萬國俊,洛陽人。 少譎異險詐。 垂拱後,與來俊臣同為《羅織經》,屠覆宗枝朝貴,以作威勢。 自司刑評事,俊臣同引為判官。 天授二年,攝右台監察御史,常與俊臣同按制獄。 長壽二年,有上封事言嶺南流人有陰謀逆者,乃遣國俊就按之,若得反狀,便斬決。 國俊至廣州,遍召流人,置於別所,矯制賜自盡,並號哭稱冤不服。 國俊乃引出,擁之水曲,以次加戮,三百餘人,一時並命。 然後鍛鍊,曲成反狀,仍誣奏云:「諸流人咸有怨望,若不推究,為變不遙。 」則天深然其奏,乃命右衛翊二府兵曹參軍劉光業、司刑評事王德壽、苑南面監丞鮑思恭、尚輦直長王大貞、右武衛兵曹參軍屈貞筠等,並攝監察御史,分往劍南、黔中、安南等六道鞫流人。 尋擢授國俊朝散大夫、肅政台侍御史。 光業等見國俊盛行殘殺,得加榮貴,乃共肆其凶忍,唯恐後之。 光業殺九百人,德壽殺七百人,其餘少者咸五百人。 亦有遠年流人,非革命時犯罪,亦同殺之。 則天后知其冤濫,下制:「被六道使所殺之家口未歸者,並遞還本管。 」國俊等俄亦相次而死,皆見鬼物為祟,或有流竄而終。 來子珣,雍州長安人。 永昌元年四月,以上書陳事,除左台監察御史。 時朝士有不帶靴而朝者,子珣彈之曰:「臣聞束帶立於朝。 」舉朝大噱。 則天委之按制獄,多希旨,賜姓姓武氏,字家臣。 天授中,丁父憂,起複朝散大夫、侍御史。 時雅州剌史劉行實及弟渠州刺史行瑜、尚衣奉禦行威並兄子鷹揚郎將軍虔通等,為子珣誣告謀反誅,又于盱眙毀其父左監門大將軍伯英棺柩。 俄又轉為游擊將軍、右羽林中郎將。 常衣錦半臂,言笑自若,朝士誚之。 長壽元年,配流愛州卒。 王弘義,冀州衡水人也。 告變,授游擊將軍。 天授中,拜右台殿中侍御史。 長壽中,拜左台侍御史,與來俊臣羅告衣冠。 延載元年,俊臣貶,弘義亦流放瓊州,妄稱敕追。 時胡元禮為侍御史,使嶺南道,次於襄、鄧,會而按之。 弘義詞窮,乃謂曰:「與公氣類。 」元禮曰:「足下任御史,元禮任洛陽尉。 元禮今為御史,公乃流囚,復何氣類?」乃搒殺之。 弘義每暑月繫囚,必于小房中積蒿而施氈褥,遭之者斯須氣絶矣。 苟自誣引,則易於他房。 與俊臣常行移牒,州縣懾懼,自矜曰:「我之文牒,有如狼毒野葛也。 」弘義常于鄉裡傍舍求瓜,主吝之,弘義乃狀言瓜園中有白兔,縣官命人捕逐,斯須園苗盡矣。 內史李昭德曰:「昔聞蒼鷹獄吏,今見白免御史。 」 郭霸,廬江人也。 天授二年,自宋州寧陵丞應革命舉,拜左台監察御史。 如意元年,除左台殿中侍御史。 長壽二年,右台侍御史。 初舉集,召見,于則天前自陳忠鯁云:「往年征徐敬業,臣願抽其筋,食其肉,飲其血,絶其髓。 」則天悅,故拜焉,時人號為「四其御史」。 時大夫魏元忠臥疾,諸御史盡往省之,霸獨居後。 比見元忠,憂懼,請示元忠便液,以驗疾之輕重。 元忠驚悚,霸悅曰:「大夫糞味甘,或不瘳。 今味苦,當即愈矣。 」元忠剛直,殊惡之,以其事露朝士。 嘗推芳州刺史李思征,搒捶考禁,不勝而死。 聖歷中,屢見思征,甚惡之。 嘗因退朝遽歸,命家人曰:「速請僧轉經設齋。 」須臾見思征從數十騎上其廷,曰:「汝枉陷我,我今取汝。 」霸周章惶怖,援刀自刳其腹,斯須蛆爛矣。 是日,閭裡亦見兵馬數十騎駐于門,少頃不復見矣。 時洛陽橋壞,行李弊之,至是功畢。 則天嘗問群臣:「比在外有何好事?」舍人張元一素滑稽,對曰:「百姓喜洛橋成,幸郭霸死,此即好事。 」 吉頊,洛州河南人也。 身長七尺,陰毒敢言事。 進士舉,累轉明堂尉。 萬歲通天二年,有箕州刺史劉思禮,自雲學于張憬藏,善相,雲洛州錄事參軍綦連耀應圖讖,有「兩角騏麟兒」之符命。 頊告之,則天付武懿宗與頊對訊。 懿宗與頊誘思禮,令廣引朝士,必全其命。 思禮乃引鳳閣侍郎李元素、夏官侍郎孫元通、天官侍郎劉奇、石抱忠、鳳閣舍人王處、來庭、主簿柳璆、給事中周潘、涇州刺史王勔、監察御史王助、司議郎路敬淳、司門員外郎劉慎之、右司員外郎宇文全志等三十六家,微有忤意者,必構之,楚毒百端,以成其獄。 皆海內賢士名家,天下冤之,親故連累竄逐者千餘人。 頊由是擢拜右肅政台中丞,日見恩遇。 第4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