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荊州都督士矱之孫,則天順聖皇后兄子也。 初,士矱娶相裡氏,生元慶、元爽。 又娶楊氏,生三女:長適越王府功曹賀蘭越石,次則天,次適郭氏。 士矱卒後,兄子惟良、懷運及元爽等遇楊氏失禮。 及則天立為皇后,追贈士矱為司徒、周忠孝王,封楊氏代國夫人。 賀蘭越石早卒,封其妻為韓國夫人。 尋又加贈士矱為太尉,楊氏改封為榮國夫人。 時元慶仕為宗正少卿,元爽為少府少監,惟良為衛尉少卿。 榮國夫人恨其疇日薄己,諷皇后抗疏請出元慶等為外職,佯為退讓,其實惡之也。 於是元慶為龍州刺史,元爽為濠州刺史,惟良為始州刺史。 元慶至州病卒,元爽自濠州又配流振州而死。 乾封年,惟良與弟淄州刺史懷運,以岳牧例集於泰山之下。 時韓國夫人女賀蘭氏在宮中,頗承恩寵。 則天意欲除之,諷高宗幸其母宅,因惟良等獻食,則天密令人以毒藥貯賀蘭氏食中,賀蘭氏食之,暴卒,歸罪于惟良、懷運,乃誅之。 仍諷百僚抗表請改其姓為蝮氏,絶其屬籍。 元爽等緣坐配流嶺外而死,乃以韓國夫人之子敏之為士矱嗣,改姓武氏,累拜左侍極、蘭台太史,襲爵周國公。 仍令鳩集學士李嗣真、吳兢之徒,于蘭台刊正經史,並著撰傳記。 敏之既年少色美,烝于榮國夫人,恃寵多愆犯,則天頗不悅之。 咸亨二年,榮國夫人卒,則天出內大瑞錦,令敏之造佛像追福,敏之自隱用之。 又司衛少卿楊思儉女有殊色,高宗及則天自選以為太子妃,成有定日矣,敏之又逼而淫焉。 及在榮國服內,私釋衰絰,著吉服,奏妓樂。 時太平公主尚幼,往來榮國之家,宮人侍行,又嘗為敏之所逼。 俄而姦污事發,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馬繮自縊而死。 承嗣,元爽子也。 敏之死後,自嶺南召還,拜尚衣奉禦,襲祖爵周國公。 俄遷秘書監。 則天臨朝,追尊士矱為忠孝太皇,置崇先府官屬,五代祖已下,皆為王。 嗣聖元年,以承嗣為禮部尚書。 尋除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 垂拱中,轉春官尚書,依舊知政事。 載初元年,代蘇良嗣為文昌左相、同鳳閣鸞台三品,兼知內史事。 天授元年,于東都創置武氏七廟,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王子武為睿祖康皇帝,雲武氏之先也。 後五代祖贈太原靖王居常為嚴祖成皇帝,高祖贈趙肅恭王克己為肅祖章敬皇帝,曾祖贈魏康王儉為烈祖昭安皇帝,祖贈周安成王華為顯祖文穆皇帝,考忠孝太皇為太祖孝明高皇帝,妣皆隨帝號曰皇后。 元慶為梁憲王,元爽為魏德王。 又追封伯父及兄弟俱為王,諸姑姊為長公主。 於是封承嗣為魏王,元慶子夏官尚書三思為梁王,後從父兄子納言攸寧為建昌王,太子通事舍人攸歸為九江王,司禮卿重規為高平王,左衛親府中郎將載德為潁川王,右衛將軍攸暨為千乘王,司農卿懿宗為河內王,左千牛中郎將嗣宗為臨川王,右衛勛二府中郎將攸宜為建安王,尚乘直長攸望為會稽王,太子通事舍人攸緒為安平王,攸止為恆安王。 又封承嗣男延基為南陽王,延秀為淮陽王,三思男崇訓為高陽王,崇烈為新安王,後兄子贈陳王承業男延暉為嗣陳王,延祚為咸安王。 承嗣嘗諷則天革命,盡誅皇室諸王及公卿中不附己者,承嗣從父弟三思又盛讚其計,天下于今冤之。 俄又賜承嗣實封千戶,仍監修國史。 承嗣自為次當為皇儲,令鳳閣舍人張嘉福諷諭百姓抗表陳請,則天竟不許。 如意元年,授特進。 尋拜太子太保,罷知政事。 承嗣以不得立為皇太子,怏怏而卒,贈太尉、并州牧,謚曰宣。 子延基襲爵,則天避其父名,封為繼魏王。 尋與其妻永泰郡主及懿德太子等,話及張易之兄弟出入宮中,恐有不利,後忿爭不協,泄之,則天聞而大怒,咸令自殺。 復以承嗣次子延義為繼魏王。 中宗即位,侍中敬暉等以唐室中興,武氏諸王宜削其王爵,乃率群官上表曰: 臣聞神器者,天下之至公,必歸乎有德;皇極者,域中之大寶,必順乎天命。 歷考前古,祥觀帝業,皆不併興,莫有二主。 故三皇氏沒而五帝氏興,夏、商氏衰而周、漢氏作。 何則?帝王之曆數,心應乎五行,水盛則火衰,木衰則金盛。 天地之運也,合乎四時,春往則夏來,暑退則寒集。 則知五行之數也,帝王不可違,違之則宗社不安,生人不理。 四時之序,天地不能變,變之則霜露不均,水旱交錯。 自有隋失禦,海內崩離,天歷之重,歸於唐室。 萬方樂業,荷撥亂之功;三聖重光,布生成之德。 可謂有功于四海,有德于蒸人。 自弘道遏密,生靈降禍,百闢哀號,如喪考妣。 則天皇后臨禦帝圖,明目達聰,躬親庶績。 則有讒邪凶孽,誣惑睿德,構害宗枝,誅夷殆盡。 英籓賢戚,百不一存,余類在者,投竄荒裔。 冤酷人神,感傷天地,忠臣義士,實所痛心。 自天授之際,時稱改革,武家子侄,咸樹封建,十餘年間,實亦榮極。 于時唐室籓屏,豈得並封,故知事有升降,時使然也。 今則天皇帝厭倦萬機,神器大寶,重歸陛下。 百姓謳歌,欣復唐業,上至卿士,下及蒼生,黃髮之倫,童兒之輩,莫不歡欣舞忭,如見父母。 豈不以唐家恩德,感幽祇之心;陛下仁明,順天下之望?今皇業重構,聖祚中興,神祇之道,有助于先德矣!黎人之誠,無負于陛下矣!臣又聞之,業不兩盛,事不兩大,故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前聖之格言,先哲之明誡。 自皇明反正,天命惟新,武家諸王,封建依舊,生者既加茅土,死者仍追賦邑,萬姓失望,卿士寒心,何則?開闢以來,罕有斯理,帝王之道,實無此法。 陛下縱慾開恩,以行私惠,豈可違五行之曆數乎?乖四時之寒暑乎? 又海內眾情,朝廷竊議,為武氏諸王身計,亦適將有損。 何則?處之未得其所,居之實恐不安,陛下雖欲寵之,翻乃陷之,不遵古典故也。 且唐歷有歸,周命已去;爵重則難保,祿薄則易全。 又則天皇帝親政之時,武氏諸王,亦分外職。 今居京輦,不降舊封,天下之心,竊將不可。 陛下縱慾敦崇外戚,曲流恩貸,奈宗廟社稷之計何?奈卿士黎庶之議何? 伏願陛下為社稷之遠圖,割私情之小愛,內崇經邦之要,外順遐邇之心,豈不固宗社之基,允人靈之願?則陛下巍巍之業,貫三光而洞九泉。 親親之義,上有倫而下有序。 臣特承榮寵,思竭丹赤,既為唐臣,實為唐計,伏乞聖慈,俯垂矜納。 中書舍人岑義之詞也。 上答曰: 第41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