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威弟匡籌,妻張氏有國色。 師將發,家人會別,匡威酒酣,留張氏報之。 匡籌私懷忿怒,匡威軍至博野,匡籌乃據城自為節度。 匡威部下聞之,亡歸者半。 匡威退無歸路,將入覲京師。 時匡威留于深州,遣判官李抱貞奉章以聞。 屬京師大亂之後,聞匡威來朝,市人震恐,咸曰「金頭王來謀社稷」,士庶有亡竄山谷者。 匡威其實不行,欲圖鎮州,示無留意。 熔以匡威再來援己,致其失師,遣使迎歸府第,父事之。 匡威為鎔城郛繕甲,指陳方略,視鎔如子。 每陰謀驟施,以悅人心。 鎮之三軍,素忠於王氏,惡其所為。 會鎔過匡威第慰忌辰,匡威縞衣裹甲,伏兵劫鎔入牙城。 鎔兵逆戰,燔東偏門,軍士呼噪登屋,矢下如雨。 鎔仆墨君和亂中扶鎔登屋免難,而斬匡威以徇。 是歲,匡籌出師攻鎮之樂壽、武強以報恥。 匡威部曲劉仁恭歸於河東。 乾寧元年冬,河東聽仁恭之謀,出師進討。 二月,敗燕軍于居庸,匡籌挈其族遁去,將赴京師。 至景城,為滄州節度使盧彥威所殺,掠其輜車、妓妾。 匡籌妻張氏産於路,不能進,劉仁恭獲之,獻於李克用,後立為夫人,嬖寵專房。 李氏父子三葉,十年而亡。 史臣曰:大都偶國,亂之本也。 故古先哲王建國,公侯之封,不過千乘,所以強幹弱枝,防其悖慢。 彼幽州者,列九圍之一,地方千里而遙,其民剛強,厥田沃壤。 遠則慕田光、荊卿之義,近則染祿山、思明之風。 二百餘年,自相崇樹,雖朝廷有時命帥,而土人多務逐君。 習苦忘非,尾大不掉,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若李載義、張仲武、張允伸因利乘便,獲領旌旗,以仁守之,恭順朝旨,亦足多也。 如硃克融、楊志誠、史元忠、張公素、李可舉、李全忠,以不仁得之,靡更曩志。 或尋為篡奪,或僅傳子孫,咸非令終,蓋其宜也。 贊曰:蝎石之野,氣勁人豪。 二百餘載,自相尊高。 載義、仲武,亦多忠勞。 余因篡得,不仁何逃?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史憲誠 子孝章 何進滔 子弘敬 韓允忠 子簡 樂彥禎 子從訓 羅弘信 子威 史憲誠,其先出於奚虜,今為靈武建康人。 祖道德,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上柱國、懷澤郡王。 父周洛,為魏博軍校,事田季安,至兵馬大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御史中丞、柱國、北海郡王。 憲誠始以材勇,隨父歷軍中右職,兼監察御史。 元和中,田弘正討李師道,令憲誠以先鋒四千人濟河,累下其城柵。 復以大軍齊進,乘勢逐北,魏之全師迫于鄆之城下。 師道窮蹙,劉悟斬首投魏軍。 錄功,超授憲誠兼中丞。 鎮州王承宗死,弘正自魏移領鎮州。 居數月,為王廷湊所殺,遂以兵叛。 朝廷以弘正子布為魏博節度使,領兵討伐,俾復父冤。 時幽州硃克融援助廷湊,布不能制,因自引決,軍情囂然。 憲誠為中軍都知兵馬使,乘亂以河朔舊事動其人心,諸軍即擁而歸魏,共立為帥,國家因而命之。 時克融、廷湊並據兵為亂,憲誠喜得旄節,雖外順朝旨,而中與硃、王為輔車之勢,長慶二年正月也。 尋遣司門郎中韋文恪宣慰。 時李絺為亂,與憲誠書問交通。 憲誠表請與絺節鉞,仍于黎陽艤舟,示欲渡河。 及見文恪,舉止驕倨,其言甚悖。 旋聞絺為帳下所殺,乃從改過,謂文恪曰:「憲誠蕃人,猶狗也,唯能識主。 雖被棒打,終不忍離。 」其狡譎如此。 朝廷每為優容,尋加左仆射。 敬宗即位,進秩司空。 太和二年,滄景節度使李全略卒,其子同捷竊據軍城,表邀符節,舉兵伐之。 先是,憲誠與全略婚媾,及同捷叛,復潛以糧餉為助。 上屢發使申諭,尋又就加平章事。 憲誠嘗遣驍將至闕下,恣為張大,宰相韋處厚以語折銼之,憲誠不敢復與同捷為應。 時憲誠示出師共討同捷。 及滄景平,加司徒。 憲誠心不自安,乃遣子孝章入覲,又飛章願以所管奉命。 上嘉之。 乃加侍中,移鎮河中。 憲誠素懷向背,不能以忠誠感激其眾。 未及出城,太和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夜,為軍眾所害,冊贈太尉。 孝章,幼聰悟好學。 元和中,李醖為魏帥,取大將子弟列于軍籍。 孝章倡言願效文職,醖奇之,令攝府參軍。 及憲誠領節鉞,改士曹參軍、兼監察御史,賜緋。 孝章以父在鎮多違朝旨,嘗雪涕極諫,備陳逆順之理。 朝廷聞而嘉之,乃授檢校太子左諭德、兼侍御史,充節度副使。 累遷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賜紫。 領本道兵同平滄景,加工部尚書。 尋請赴闕,文宗慰勞甚厚,憲誠亦因懇乞朝覲。 上知憲誠之入覲,自孝章之謀,遂加禮部尚書,分相、衛、澶三州別為一鎮,俾孝章領之。 孝章未到鎮,憲誠遇害。 上以孝章有忠節,起複為右金吾衛將軍。 間歲,授鄜坊節度使。 居四年,遷于滑。 一歲,入為右領軍大將軍,改右金吾大將軍,俄授邠寧節度。 孝章歷三鎮,雖無異績,而謹身畏法,以保初終。 開成三年十月卒,贈右仆射。 何進滔,靈武人也。 曾祖孝物,祖俊,並本州軍校。 父默,夏州衙前兵馬使,檢校太子賓客,試太常卿。 以進滔之貴,贈左散騎常侍。 進滔客寄於魏,委質軍門,事節度使田弘正。 弘正奉詔討鄆州,破李師道,時進滔為衙內都知兵馬使,以功授兼侍御史。 太和三年,軍眾害史憲誠,連聲而呼曰:「得衙內都知兵馬使何端公知留後,即三軍安矣。 」推而立之。 朝廷因授進滔左散騎常侍、魏博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為魏帥十餘年,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平章事卒。 子弘敬襲其位。 朝廷時遣河中帥李執方、滄州帥劉約各遣使勸令歸闕,別俟朝旨。 弘敬不從,竟就加節制。 及劉稹反,不時起兵。 鎮州王元逵下邢、洺二州,兵次上黨,弘敬方出師壓境。 大中後,宣宗務其姑息,繼加官爵,亦至使相。 咸通初,卒。 子全皞嗣之。 朝廷尋降符節,累官亦至同平章事。 十一年,為軍人所害。 子孫相繼,四十餘年。 第40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4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