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莊憲皇后崩,度為禮儀使。 上不聽政,欲準故事置塚宰,以總百司。 度獻議曰:「塚宰是殷、周六官之首,既掌邦理,實統百司。 故王者諒闇,百官有權聽之制。 後代設官,既無此號,不可虛設。 且國朝故事,或置或否,古今異制,不必因循。 」敕旨曰:「諸司公事,宜權取中書門下處分。 」識者是之。 六月,蔡州行營唐鄧節度使高霞寓兵敗於鐵城,中外恟駭。 先是,詔群臣各獻誅吳元濟可否之狀。 朝臣多言罷兵赦罪為便,翰林學士錢徽、蕭俛語尤切,唯度言賊不可赦。 及霞寓敗,宰相以上必厭兵,欲以罷兵為對。 延英方奏,憲宗曰:「夫一勝一負,兵家常勢。 若帝王之兵不合敗,則自古何難於用兵,累聖不應留此凶賊。 今但論此兵合用與否,及朝廷制置當否,卿等唯須要害處置。 將帥有不可者,去之勿疑;兵力有不足者,速與應接。 何可以一將不利,便沮成計?」於是宰臣不得措言,朝廷無敢言罷兵者,故度計得行。 王稷家二奴告稷換父遺表,隱沒進奉物。 留其奴于仗內,遣中使往東都檢責稷之家財。 度奏曰:「王鍔身歿之後,其家進奉已多。 今因其奴告檢責其家事,臣恐天下將帥聞之,必有以家為計者。 」憲宗即日遣中使還,二奴付京兆府決殺。 十二年,李醖、李光顏屢奏破賊,然國家聚兵淮右四年,度支供餉,不勝其弊,諸將玩寇相視,未有成功,上亦病之。 宰相李逢吉、王涯等三人,以勞師弊賦,意欲罷兵,見上互陳利害。 度獨無言。 帝問之,對曰:「臣請身自督戰。 」明日延英重議,逢吉等出,獨留度,謂之曰:「卿必能為朕行乎?」度俯伏流涕曰:「臣誓不與此賊偕全。 」上亦為之改容。 度復奏曰:「臣昨見吳元濟乞降表,料此逆賊勢實窘蹙。 但諸將不一,未能迫之,故未降耳。 若臣自赴行營,則諸將各欲立功以固恩寵,破賊必矣!」上然之。 翌日,詔曰: 輔弼之臣,軍國是賴。 興化致理,秉鈞以居。 取威定功,則分閫而出。 所以同君臣之體,一中外之任焉。 屬者問罪汝南,致誅淮右,蓋欲刷其污俗,弔彼頑人。 雖挈地求生者實繁有徒,而嬰城執迷者未翦其類,何獸困而猶鬥,豈鳥窮之無歸歟?由是遙聽鼓鼙,更張琴瑟,煩我台席,董茲戎旃。 朝議大夫、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飛騎尉、賜紫金魚袋裴度,為時降生,協朕夢卜,精辨宣力,堅明納忠。 當軸而才謀老成,運籌而智略有定。 司其樞務,備知四方之事;付以兵要,必得萬人之心。 是用禱于上玄,揀此吉日,帶丞相之印綬,所以尊其名;賜諸侯之斧鉞,所以重其命。 爾宜宣佈清問,恢壯皇猷,感勵連營,蕩平多壘,招懷孤疾,字撫夷傷。 況淮西一軍,素效忠節,過海赴難,史冊書勛。 建中初,攻破襄陽,擒滅崇義。 比者脅于凶逆,歸命無由。 每念前勞,常思安撫。 所以內輟輔臣,俾為師率,實欲保全慰諭,各使得宜。 汝往欽哉!無越我丕訓。 可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蔡州刺史,充彰義軍節度、申光蔡觀察等使,仍充淮西宣慰招討處置使。 詔出,度以韓弘為淮西行營都統,不欲更為招討,請只稱宣慰處置使。 又以此行既兼招撫,請改「翦其類」為「革其志」。 又以弘已為都統,請改「更張琴瑟」為「近輟樞衡」,請改「煩我台席」為「授以成算」,皆從之。 仍奏刑部侍郎馬總為宣慰副使,太子右庶子韓愈為彰義行軍司馬,司勛員外郎李正封、都官員外郎馮宿、禮部員外郎李宗閔等為兩使判官書記,皆從之。 初,德宗朝政多僻,朝官或相過從,多令金吾伺察密奏,宰相不敢於私第見賓客。 及度輔政,以群賊未誅,宜延接奇士,共為籌畫,乃請于私居接延賓客,憲宗許之。 自是天下賢俊,得以效計議于丞相,接士于私第,由度之請也。 自討淮西,王師屢敗。 論者以殺傷滋甚,轉輸不逮,擬議密疏,紛紜交進。 度以腹心之疾,不時去之,終為大患,不然,兩河之盜,亦將視此為高下。 遂堅請討伐,上深委信,故聽之不疑。 度既受命,召對於延英,奏曰:「主憂臣辱,義在必死。 賊滅,則朝天有日;賊在,則歸闕無期。 」上為之惻然流涕。 十二年八月三日,度赴淮西,詔以神策軍三百騎衛從,上禦通化門慰勉之。 度樓下銜涕而辭,賜之犀帶。 度名雖宣慰,其實行元帥事,仍以郾城為治所。 上以李逢吉與度不協,乃罷知政事,出為劍南東川節度。 既離京,淮西行營大將李光顏、烏重胤謂監軍梁守謙曰:「若俟度至而有功,即非我利。 可疾戰,先事立功。 」是月六日,將出兵,與賊戰于賈店,為賊所敗。 度二十七日至郾城,巡撫諸軍,宣達上旨,士皆賈勇。 時諸道兵皆有中使監陣,進退不由主將,戰勝則先使獻捷,偶衄則凌挫百端。 度至行營,並奏去之,兵柄專制之於將,眾皆喜悅。 軍法嚴肅,號令畫一,以是出戰皆捷。 度遣使入蔡州,元濟與度書曰:「比密有降款,而索日進隔河大呼,遂令三軍防元濟,故歸首無路。 」 十月十一日,唐鄧節度使李醖,襲破懸瓠城,擒吳元濟。 度先遣宣慰副使馬總入城安撫。 明日,度建彰義軍節,領洄曲降卒萬人繼進。 李愬具櫜鞬以軍禮迎度,拜之路左。 度既視事,蔡人大悅。 舊令:途無偶語,夜不燃燭,人或以酒食相過從者,以軍法論。 度乃約法,唯盜賊、鬥殺外,余盡除之,其往來者,不復以晝夜為限。 於是蔡之遺黎,始知有生人之樂。 初,度以蔡卒為牙兵。 或以為反側之子,其心未安,不可自去其備。 度笑而答曰:「吾受命為彰義軍節度使,元惡就擒,蔡人即吾人也。 」蔡之父老,無不感泣。 申、光之民,即時平定。 十一月二十八日,度自蔡州入朝,留副使馬總為彰義軍留後。 初,度入蔡州,或譖度沒入元濟婦女珍寶。 聞,上頗疑之。 上欲盡誅元濟舊將,封二劍以授梁守謙,使往蔡州。 度回至郾城遇之,乃復與守謙入蔡州,量罪加刑,不盡如詔。 守謙固以詔止,度先以疏陳,乃徑赴闕下。 二月,詔加度金紫光祿大夫、弘文館大學士,賜勛上柱國,封晉國公,食邑三千戶,復知政事。 第3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