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以嘗從建封,不樂與其子處,乃從浙東觀察使賈全府闢。 愔恨其去己,奏貶泉州司戶。 征為太常博士。 王士真死,以其子承宗不順,不加謚。 宿以為懷柔之義,不可遺其忠勞,乃加之美謚。 轉虞部、都官二員外郎。 元和十二年,從裴度東征,為彰義軍節度判官。 淮西平,拜比部郎中。 會韓愈論佛骨,時宰疑宿草疏,出為歙州刺史。 入為刑部郎中。 十五年,權判考功。 宿以宰臣及三品已下官,故事內校考,別封以進;翰林學士,職居內署,事莫能知,請依前書上考;諫官御史亦請仍舊,並書中上考。 長慶元年,以本官知制誥。 二年,轉兵部郎中,依前充職。 牛元翼以深州不從王庭湊,詔授襄州節度使。 元翼未出,深州為庭湊所圍。 二年,以宿檢校右庶子、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往總留務。 監軍使周進榮不遵詔命,宿以狀聞。 元翼既至,宿歸朝,拜中書舍人,轉太常少卿。 敬宗即位,宿常導引乘輿,出為華州刺史。 以父名拜章乞罷,改左散騎常侍,兼集賢殿學士,充考制策官。 太和二年,拜河南尹。 時洛苑使姚文壽縱部下侵欺百姓,吏不敢捕。 一日,遇大會,嘗所捕者傲睨于文壽之側,宿知而掩之,杖死。 太和四年,入為工部侍郎。 六年,遷刑部侍郎,修《格後敕》三十捲,遷兵部侍郎。 九年,出為劍南東川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 開成元年十二月卒,廢朝,贈吏部尚書,謚曰懿。 有文集四十捲。 子圖、陶、韜,三人皆登進士,揚歷清顯。 宿弟定,字介夫。 儀貌壯偉,與宿俱有文學,而定過之。 貞元中皆舉進士,時人比之漢朝二馮君。 于頔牧姑蘇也,定寓焉,頔友于布衣間。 後頔帥襄陽,定乘驢詣軍門;吏不時白,定不留而去。 頔慚,笞軍吏,馳載錢五十萬,及境謝之。 定飯逆旅,覆書責以貴傲而返其遺,頔深以為恨。 權德輿掌貢士,擢居上第,後於澗州佐薛蘋幕,得校書郎,尋為鄠縣尉,充集賢校理。 定先時居父憂,因號毀得肺病,趨府或不及時,大學士疑其恃才簡怠,乃奪其職,俾為大理評事。 登朝為大常博士,轉祠部員外郎。 寶曆二年,出為郢州刺史。 長壽縣尉馬洪沼告定強奪人妻,及將闕官職田祿粟入己費用,詔監察御史李顧行鞫之。 獄具上聞,制曰:「馮定經使臣推問,無入己臓私,所告罰錢,又皆公用。 然長吏之體,頗涉無儀,刑賞或乖,宴遊不節。 緣經恩赦,難更科書,猶持郡符,公議不可,宜停見任。 」尋除國子司業、河南少尹。 太和九年八月,為太常少卿。 文宗每聽樂,鄙鄭、衛聲,詔奉常習開元中《霓裳羽衣舞》,以《雲韶樂》和之。 舞曲成,定總樂工閲于庭,定立於其間。 文宗以其端凝若植,問其姓氏。 翰林學士李珏對曰:「此馮定也。 」文宗喜,問曰:「豈非能為古章句者耶?」乃召升階。 文宗自吟定《送客西江詩》,吟罷益喜,因錫禁中瑞錦,仍令大錄所著古體詩以獻。 尋遷諫議大夫、知匭事。 是歲,李訓事敗伏誅,衣冠橫罹其禍,中外危疑。 及改元禦殿,中尉仇士良請用神策仗衛在殿門;定抗疏論罷,人情危之。 又請許左右史隨宰臣入延英記事,宰臣不樂。 二年,改太子詹事。 三年,宰臣鄭覃拜太子太師,欲于尚書省上事。 定奏曰:「據《六典》,太師居詹事府,不合于都省禮上。 」乃詔于本司上事,人推美之。 四年,遷衛尉卿。 是歲,上章請老,詔以左散騎常侍致仕。 會昌六年,改工部尚書而卒。 先長慶中,源寂使新羅國,見其國人傳寫諷念定所為《黑水碑》、《畫鶴記》。 韋休符之使西番也,見其國人寫定《商山記》于屏障。 其文名馳于戎夷如此。 子袞、顓、軒、岩四人,皆進士登第。 咸通中,歷任台省。 宿從弟審、寬。 審父子鬱。 審,貞元十二年登進士第,累闢使府。 入為監察御史,累遷至兵部郎中。 開成三年,遷諫議大夫。 四年九月,出為桂州刺史、桂管觀察使。 入為國子祭酒。 國子監有《孔子碑》,睿宗篆額,加「大周」兩字,蓋武后時篆也。 審請琢去偽號,復「大唐」字,從之。 咸通中,卒於秘書監。 審弟寬,子緘,皆進士擢第,知名于時。 封敖,字碩夫,其先渤海蓚人。 祖希奭。 父諒,官卑。 敖,元和十年登進士第,累闢諸侯府。 太和中,入朝為右拾遺。 會昌初,以員外郎知制誥,召入翰林為學士,拜中書舍人。 敖構思敏速,語近而理勝,不務奇澀,武宗深重之。 嘗草《賜陣傷邊將詔》,警句云:「傷居爾體,痛在朕躬。 」帝覽而善之,賜之宮錦。 李德裕在相位,定策破回鶻,誅劉稹。 議兵之際,同列或有不可之言,唯德裕籌計指畫,竟立奇功。 武宗賞之,封衛國公,守太尉。 其制語有:「遏橫議于風波,定奇謀于掌握。 逆稹盜兵,壺關晝鎖,造膝嘉話,開懷靜思,意皆我同,言不他惑。 」製出,敖往慶之,德裕口誦此數句,撫敖曰:「陸生有言,所恨文不迨意。 如卿此語,秉筆者不易措言。 」座中解其所賜玉帶以遺敖,深禮重之。 然敖不持士范,人重其才而輕其所為,德裕不能大用之。 德裕罷相,敖亦罷內職。 宣宗即位,遷禮部侍郎。 大中二年,典貢部,多擢文士。 轉吏部侍郎、渤海男、食邑七百戶。 四年,出為興元尹、御史大夫、山南西道節度使,歷左散騎常侍。 十一年,拜太常卿,出為淄青節度使,入為戶部尚書,卒。 子彥卿、望卿,從子特卿,皆進士及第,咸通後,歷位清顯。 史臣曰:韋公鯁亮守官,犯而得禮。 蕭子恬于吏隱,抑亦名賢。 蔚章操韻非高,而從容長者。 鬱、朗襟概,鬱有世風。 三高並秀于一時,二馮爭驅于千里,威以摛英掞藻,華國揚名。 潤色之能,封無與讓,壽考垂慶,儒何負哉! 贊曰:伏蒲進諫,染翰為文。 獨孤、韋氏,志在匡君。 馮、高諸子,綺綉繽紛。 禁垣擅美,渤海凌雲。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李訓 鄭注 王涯 王璠 賈餗 舒元輿 郭行余 羅立言 李孝本 李訓,肅宗時宰相揆之族孫也。 始名仲言。 進士擢第。 形貌魁梧,神情灑落;辭敏智捷,善揣人意。 寶曆中,從父逢吉為宰相,以訓陰險善計事,愈親厚之。 初與茅匯等欲中傷李程,及武昭事發,訓坐長流嶺表,會赦得還。 丁母憂,居洛中。 第34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