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宗即位,為王叔文所排,罷學士。 三遷為員外郎。 元和中,出為劍南西川節度行軍司馬。 十年,入為兵部郎中,尋知制誥。 韓弘為淮西都統,詔程銜命宣諭。 明年,拜中書舍人,權知京兆尹事。 十二年,權知禮部貢舉。 十三年四月,拜禮部侍郎。 六月,出為鄂州刺史、鄂岳觀察使。 入為吏部侍郎,封渭源男,食邑三百戶。 敬宗即位之五月,以本官同平章事。 敬宗沖幼,好治宮室,畋游無度,欲于宮中營新殿。 程諫曰:「自古聖帝明王,以恭儉化天下。 陛下在諒闇之中,不宜興作,願以瓦木回奉園陵。 」上欣然從之。 程又奏請置侍講學士,數陳經義。 程辯給多智算,能移人主之意。 尋加中書侍郎,進封彭原郡公。 寶曆二年,罷相,檢校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 太和四年三月,檢校尚書左仆射、平章事、河中尹、河中晉絳節度使。 六年,就加檢校司空。 七月,征為左仆射。 中謝日奏曰:「臣所忝官上禮,前後儀注不同。 在元和、長慶中,仆射數人上日,不受四品已下官拜。 近日再定儀注,四品已下官悉許受拜,王涯、竇易直已行之於前。 今御史台云:『已聞奏,太常侍定取十五日上』。 臣進退未知所據。 」時中丞李漢以為受四品已下拜太重。 敕曰:「仆射上儀,近已詳定。 所緣拜禮,皆約令文,已經施行,不合更改。 宜準太和四年十一月六日敕處分。 」 程藝學優深,然性放蕩,不修儀檢,滑稽好戲,而居師長之地,物議輕之。 七年六月,檢校司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九年,復為河中晉絳節度使,就加檢校司徒。 開成元年五月,復入為右仆射,兼判太常卿事。 十一月,兼判吏部尚書銓事。 二年三月,檢校司徒,出為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 卒,有司謚曰繆。 子廓。 廓進士登第,以詩名聞于時。 大中末,累官至潁州刺史,再為觀察使。 廓子晝,亦登進士第。 史臣曰:宗儒、易直,以寬柔養望,坐致公台;與時沉浮,壽考終吉,可謂能奉身矣。 逢吉起徒步而至鼎司,欺蔽幼君,依憑內豎,蛇虺其腹,毒害正人,而不與李訓同誅,天道福淫明矣。 申錫小器大謀,貶死為幸。 程不持士范,歿獲醜名。 君子操修,豈宜容易! 贊曰:趙、竇優柔,坐享公侯。 蝮蛇野葛,逢吉之流。 豈無令人?主輔謨猷。 程、錫弼諧,于道難周。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韋溫 蕭祐附 獨孤鬱 弟朗 錢徽 子可復 高釴 弟銖 鍇馮宿 弟定 審 封敖 韋溫,字弘育,京兆人。 祖肇,吏部侍郎。 父綬,德宗朝翰林學士,以散騎常侍致仕。 綬弟貫之,憲宗朝宰相,自有傳。 溫七歲時,日念《毛詩》一卷。 年十一歲,應兩經舉登第。 釋褐太常寺奉禮郎。 以書判拔萃,調補秘書省校書郎。 時綬致仕田園,聞溫登第,愕然曰:「判入高等,在群士之上,得非交結權幸而致耶?」令設席于廷,自出判目試兩節。 溫命筆即成,綬喜曰:「此無愧也!」調授咸陽尉。 入為監察御史,以父在田裡,憲府禮拘,難於省謁,不拜。 換著作郎,一謝即還。 侍省父疾,溫侍醫藥,衣不解帶,垂二十年。 父憂,毀瘠逾制。 免喪,久之為右補闕,忠鯁救時。 宋申錫被誣,溫倡言曰:「宋公履行有素,身居台輔,不當有此,是奸人陷害也。 吾輩諫官,豈避一時之雷電,而致聖君賢相矇蔽惑之咎耶?」因率同列伏閣切爭之,由是知名。 太和五年,太廟第四、第六室缺漏,上怒,罰宗正卿李鋭、將作王堪,乃詔中使鳩工補葺之。 溫上疏曰:「臣聞吏舉其職,國家所以治;事歸於正,朝廷所以尊。 夫設制度,立官司,事存典故,國有經費,而最重者,奉宗廟也。 伏以太廟當修,詔下逾月,有司弛墮,曾不加誡。 宜黜慢官,以懲不恪之罪;擇可任者,責以繕完之功。 此則事歸於正,吏舉其職也。 而聖思不勞,百職無曠。 今慢官不恪,止於罰俸,宗廟所切,便委內臣,是許百司之官,公然廢職,以宗廟之重,為陛下所私,群官有司,便同委棄。 此臣竊為聖朝惜此事也。 事關宗廟,皆書史策,苟非舊典,不可率然。 伏乞更下詔書,得委所司營繕,則制度不紊,官業交修。 」上乃止內使。 群臣上尊號,溫上疏曰:「德如三皇止稱皇,功如五帝止稱帝。 徽號之來,乃聖王之末事。 今歲三川水災,江淮旱歉,恐非崇飾徽稱之時。 」帝深嘉之,乃止。 改侍御史。 李德裕作相,遷禮部員外郎。 或以溫厚于牛僧孺,言于德裕。 德裕曰:「此人堅正中立,君子也。 」鄭注鎮鳳翔,自知不為所齒,求德門弟子為參佐,請溫為副使。 或以為理不可拒,拒則生患。 溫曰:「擇禍莫若輕。 拒之止於遠貶,從之有不測之禍。 」鄭注誅,轉考功員外郎。 尋知制誥,召入翰林為學士。 以父職禁廷,憂畏成病,遺誡不令居禁職,懇辭不拜。 俄兼太子侍讀,每晨至少陽院,午見莊恪太子。 溫曰:「殿下盛年,宜早起,學周文王為太子,鷄鳴時問安西宮。 」太子幼,不能行其言。 稱疾。 上不悅,改太常少卿。 未幾,拜給事中。 王晏平為靈武,刻削軍士,臓罪發,帝以智興之故,減死,貶官。 溫三封詔書,文宗深獎之。 莊恪得罪,召百僚諭之。 溫曰:「太子年幼,陛下訓之不早,到此非獨太子之過。 」遷尚書右丞。 吏部員外郎張文規父弘靖,長慶初在幽州為硃克融所囚;文規不時省赴,人士喧然罪之。 溫居綱轄,首糾其事,出文規為安州刺史。 鹽鐵判官姚勖知河陰院,嘗雪冤獄。 鹽鐵使崔珙奏加酬獎,乃令權知職方員外郎。 製出,令勖上省。 溫執奏曰:「國朝已來,郎官最為清選,不可以賞能吏。 」上令中使宣諭,言勖能官,且放入省。 溫堅執不奉詔,乃改勖檢校禮部郎中。 翌日,帝謂楊嗣復曰:「韋溫不放姚勖入省,有故事否?」嗣復對曰:「韋溫志在銓擇清流。 然姚勖士行無玷,梁公元崇之孫,自殿中判鹽鐵案,陛下獎之,宜也。 若人有吏能,不入清流,孰為陛下當煩劇者?此衰晉之風也。 」上素重溫,亦不奪其操,出為陝虢觀察使。 第3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