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曆二年四月,京兆府以元略前任尹日為橋道使,造東渭橋時,被本典鄭位、判官鄭復虛長物價,抬估給用,不還人工價直,率斂工匠破用,計臓二萬一千七百九貫。 敕云:「元略不能檢下,有涉慢官,罰一月俸料。 」時劉棲楚自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 元賂方在次對,又多游裴度門,棲楚恐礙己,以計摧之,乃按舉山陵時錢物以污之。 太和三年,轉戶部尚書。 四年,判度支。 五年,檢校吏部尚書。 出為東都留守、畿汝等防禦使。 是歲,又遷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 十二月卒,廢朝三日,贈尚書左仆射。 子鉉。 鉉,字台碩,登進士第。 三闢諸侯府,荊南、西蜀掌書記。 會昌初,入為左拾遺,再遷員外郎,知制誥,召入翰林,充學士。 累遷戶部侍郎承旨。 會昌末,以本官同平章事。 為同列李德裕所嫉,罷相,為陝虢觀察使、檢校刑部尚書。 宣宗即位,遷檢校兵部尚書、河中尹、博陵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大中三年,召拜禦中大夫,尋加正議大夫、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累遷金紫光祿大夫,守左仆射、門下侍郎、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博陵縣開國公,食邑至二千戶。 七年,以館中學士崔彖、薛逢等撰《續會要》四十捲,獻之。 九年,檢校司徒、揚州大都督長史,進封魏國公、淮南節度使。 宣宗于太液亭賦詩宴餞,有「七載秉鈞調四序」之句,儒者榮之。 咸通初,移鎮襄州。 咸通八年,徐州戍將龐勛自桂管擅還,道途剽掠。 鉉時為荊南節度,聞徐州軍至湖南,盡率州兵,點募丁壯,分扼江、湘要害,欲盡擒之。 徐寇聞之,逾嶺自江西、淮右北渡,朝議壯之。 卒於江陵。 子沆、汀、潭、沂。 沆,登進士第,官至員外郎,知制誥,拜中書舍人。 坐事貶循州司戶。 乾符初,復拜舍人,尋遷禮部侍郎,典貢舉。 選名士十數人,多至卿相。 乾符末,本官同平章事。 遇京國盜據,從駕不及而卒。 沂後官亦隆顯。 元略弟元受、元式、元儒。 元受登進士第,高陵尉,直史館。 元和初,于皋謨為河北行營糧料使。 元受與韋岵、薛巽、王湘等皆為皋謨判官,分督供饋。 既罷兵,或以皋謨隱沒臓罪,除名賜死。 元受從坐,皆逐嶺表,竟坎壈不達而卒。 子鈞、鉶、銖相繼登進士第,闢諸侯府。 元式,會昌三年檢校左散騎常侍、河中尹、河中晉絳觀察使。 四年,檢校禮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 六年,入為刑部尚書。 宣宗朝領度支,以本官同平章事。 元儒,元和五年登進士第。 元式子鍇,仕至京兆尹。 杜元穎,萊公如晦裔孫也。 父佐,官卑。 元穎,貞元末進士登第,再闢使府。 元和中為左拾遺、右補闕,召入翰林,充學士。 手筆敏速,憲宗稱之。 吳元濟平,以書詔之勤,賜緋魚袋。 轉司勛員外郎,知制誥。 穆宗即位,召對思政殿,賜金紫,超拜中書舍人。 其年冬,拜戶部侍郎承旨。 長慶元年三月,以本官同平章事,加上柱國、建安男。 元穎自穆宗登極,自補闕至侍郎,不周歲居輔相之地。 辭臣速達,未有如元穎之比也。 三年冬,帶平章事出鎮蜀州,穆宗禦安福門臨餞。 昭愍即位,童心多僻,務為奢侈,而元穎求蜀中珍異玩好之具,貢奉相繼,以固恩寵。 以故箕斂刻削,工作無虛日,軍民嗟怨,流聞于朝。 太和三年,南詔蠻攻陷戎、巂等州,徑犯成都。 兵及城下,一無備擬,方率左右固牙城而已。 蠻兵大掠蜀城玉帛、子女、工巧之具而去。 是時,蠻三道而來,東道攻梓州,郭釗禦之而退。 時元穎幾陷,賴郭釗擊敗其眾,方還。 蠻驅蜀人至大渡河,謂之曰;「此南吾境,放爾哭別鄉國。 」數萬士女,一時慟哭,風日為之慘淒。 哭已,赴水而死者千餘。 怨毒之聲,累年不息。 蠻首領泬顛遣人上表曰:「蠻軍比修職貢,遽敢侵邊?但杜元穎不恤三軍,令入蠻疆作賊;移文報彼,都不見信。 故蜀部軍人,繼為鄉導,蓋蜀人怨苦之深,祈我此行,誅虐帥也。 誅之不遂,無以慰蜀士之心,願陛下誅之。 」監軍小使張士謙至,備言元穎之咎。 坐貶循州司馬,判官崔璜連州司馬,紇干臮郢州長史,盧並唐州司馬,皆以佐元穎無狀也。 六年,卒於貶所。 臨終,上表乞贈官,贈湖州刺史。 元穎弟元絳,位終太子賓客。 絳子審權,位至宰相,自有傳。 崔弘禮,字從周,博陵人。 北齊懷遠之七伐孫。 祖育,常州江陰令。 父孚,湖州長城令。 弘禮風貌魁偉,磊落有大志。 舉進士,累佐蕃府,官至侍御史。 元和中,呂元膺為東都留守,以弘禮為從事。 時淮西吳少陽初死,吳元濟阻兵拒命,山東反側之徒,為之影援;東結李師道,謀襲東洛,以脅朝廷。 弘禮為元膺籌畫,部分兵眾,以固東都,卒亦無患。 累除汾州、棣州刺史。 會田弘正請入覲,請副使,乃授弘禮衛州刺史,充魏博節度副使,歷鄭州刺史。 b####長慶元年,劉總入覲,張弘靖移鎮范陽,復加弘禮檢校左散騎常侍, 充幽州盧龍軍節度副使。 未及境,幽、鎮兵亂,改為絳州刺史。 明年,汴州李絺反,急詔追弘禮為河南尹、兼御史大夫、東都畿汝都防禦副使。 絺平,遷河陽節度使。 整練戈矛,頗壯戎備。 又上言請于秦渠下闢荒田三百頃,歲收粟二萬斛,詔皆從之。 以疾連表請代。 數歲,拜檢校戶部尚書、華州刺史。 會天平軍節度使烏重胤卒,朝廷難其人,復以弘禮為天平軍節度使,仍詔即日乘遞赴鎮。 文宗即位,就加檢校左仆射。 理鄆三載,改授東都留守,仍遷刑部尚書。 詔赴闕,以疾未至。 太和四年十月,復除留守。 是歲十二月卒,年六十四,贈司空。 弘禮少時,專以倜儻意氣自任;通涉兵書,留心軍旋之要,用此累更選用,歷踐籓鎮。 所居無可尚之績,雖繕完有素,然善治生蓄積,物議少之。 第3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