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都統韓弘令諸軍齊攻賊城,賊又徑攻烏重胤之壘。 重胤禦之,中數槍,馳請救于光顏。 光顏以小溵橋賊之堡也,乘其無備,使田穎、宋朝隱襲而取之。 乃平其城塹,由是克救重胤。 韓弘以光顏違令,取穎及朝隱將戮之。 穎及朝隱勇而材,軍中皆惋惜之。 光顏畏弘不敢留。 會中使景忠信至,知其情,乃矯詔令所在械繫之。 走馬入見,具以本末聞。 憲宗赦忠信矯詔罪,令即往釋穎及朝隱。 弘及光顏迭以表論。 憲宗謂弘使曰:「穎等違都統令,固當處死。 但光顏以其襲賊有功,亦可宥之。 軍有三令五申,宜舍此以收來效。 」及以詔諭弘,弘不悅。 十一年,光顏連敗元濟之眾,拔賊凌雲柵,憲宗大悅,賜其告捷者奴婢銀錦。 進位檢校尚書左仆射。 十二年四月,光顏敗元濟之眾三萬于郾城。 其將張伯良奔于蔡州,殺其賊什二三,獲馬千匹,器甲三萬聯,皆畫雷公符。 仍書云:「速破城北軍。 」尋而郾城守將鄧懷金請以城降。 光顏許之,而收郾城。 初,鄧懷金以官軍圍青陵城,絶其歸路,懷金懼,謀于郾城令董昌齡。 昌齡母素誡其子令降,昌齡因此勸懷金歸款于光顏,且曰:「城中之人,父母妻子皆質于蔡州,如不屈而降,則家盡屠矣。 請來攻城,我則舉烽求救。 救兵將至,官軍逆擊之必敗,此時當以城降。 」光顏從之,賊果敗走。 於是昌齡執印,帥吏列于門外,懷金與諸將素服倒戈列于門內;光顏受降,乃入羅城,其城自壞五十餘步。 時韓弘為汴帥,驕矜倔強。 常倚賊勢索朝廷姑息,惡光顏力戰,陰圖撓屈,計無所施。 遂舉大梁城求得一美婦人,教以歌舞絃管六博之藝,飾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計費數百萬,命使者送遺光顏,冀一見悅惑而怠于軍政也。 使者即賫書先造光顏壘曰:「本使令公德公私愛,憂公暴露,欲進一妓,以慰公征役之思,謹以候命。 」光顏曰:「今日已暮,明旦納焉。 」詰朝,光顏乃大宴軍士;三軍咸集,命使者進妓。 妓至,則容止端麗,殆非人間所有,一座皆驚。 光顏乃于座上謂來使曰:「令公憐光顏離家室久,舍美妓見贈,誠有以荷德也。 然光顏受國家恩深,誓不與逆賊同生日月下。 今戰卒數萬,皆背妻子,蹈白刃,光顏奈何以女色為樂?」言訖,涕泣嗚咽。 堂下兵士數萬,皆感激流涕。 乃厚以縑帛酬其來使,俾領其妓自席上而回,謂使者曰:「為光顏多謝令公。 光顏事君許國之心,死無貳矣!」自此兵眾之心,彌加激勵。 及裴度至行營,率賓從于方城沱口觀板築、五溝。 賊遽至,注弩挺刃,勢將及度。 光顏決戰于前以卻之。 時光顏預慮其來,先使田布以二百騎伏于溝中,出賊不意交擊之,度方獲免。 布又先扼其溝中歸路,賊多棄騎越溝,相牽墜壓而死者千餘人。 是日微光顏之救,度幾陷矣。 是月,賊知光顏勇冠諸將,乃悉其眾出當光顏之師。 時李愬乘其無備,急引兵襲蔡州,拔之,獲元濟。 董重質棄洄曲軍,入城降愬。 光顏知之,躍馬入賊營,大呼以降,賊眾萬餘人,皆解甲投戈請命。 賊平,加檢校司空。 十三年春,命中官宴光顏于居第,賜芻米二十餘車。 憲宗又禦麟德殿召對,賜金帶錦彩。 朝廷東討李師道,授光顏義成軍節度使。 至鎮,尋赴行營。 數旬之內,再敗賊軍于濮陽,殺戮數千人,進軍深入。 十四年,西蕃入寇,移授邠寧節度使。 時鹽州為吐蕃所毀,命李文悅為刺史,令光顏充勾當修築鹽州城使。 仍許以陳許六千人隨赴邠寧。 是歲,吐蕃侵涇原。 自田縉鎮夏州,以貪猥侵撓黨項羌,乃引吐蕃入寇。 及蕃軍攻涇州,邊將郝玼血戰始退。 初,光顏聞賊攻涇州,料兵赴救,邠師喧然曰:「人給五十千而不識戰陣,彼何人也!常額衣資不得而前蹈白刃,此何人也!」憤聲恟々不可遏。 光顏素得士心,曲為陳說大義,言發涕流。 三軍感之,亦泣下,乃欣然即路,擊賊退之。 穆宗即位,就加特進,仍與一子四品正員官。 尋詔赴闕,賜開化裡第,進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穆宗以光顏功冠諸將,故召赴闕,宴賜優給。 已而帶平章復鎮,所以報勛臣也。 長慶初,遷鳳翔節度使,依前檢校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歲末,復授許州節度使。 朝廷以光顏昔鎮陳許,頗得士心,將討鎮、冀,故有此拜。 赴鎮日,宰相百僚以故事送別于章敬寺,穆宗禦通化門臨送之,賜錦彩、銀器、良馬、玉帶等物。 二年,討王廷湊,命光顏兼深州行營諸軍節度使。 光顏既受命而行,懸軍討賊,艱于饋運。 朝廷又以滄、景、德、棣等州俾之兼管,以其鄰賊之郡,可便飛輓。 光顏以朝廷制置乖方,賊帥連結,未可朝夕平定,事若差跌,即前功悉棄,乃懇辭兼鎮。 尋以疾作,表祈歸鎮。 朝廷果討賊無功而赦廷湊。 四年,敬宗即位,正拜司徒。 汴州李絺逐其帥叛,詔光顏率陳許之師討之。 營于尉氏,俄而誅絺。 遷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進階開府儀同三司,仍于正衙受冊司徒兼侍中。 二年九月卒,年六十六,廢朝三日,贈太尉,謚曰忠。 烏重胤,潞州牙將也。 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師加討。 潞帥盧從史雖出軍,而密與賊通。 時神策行營吐突承璀與從史軍相近,承璀與重胤謀,縛從史于帳下。 是日,重胤戒嚴,潞軍無敢動者。 憲宗賞其功,授潞府左司馬,遷懷州刺史,兼充河陽三城節度使。 會討淮、蔡,用重胤壓境,仍割汝州隷河陽。 自王師討淮西三年,重胤與李光顏掎角相應,大小百餘戰,以至元濟誅。 就加檢校尚書右仆射,轉司空。 蔡將有李端者,過溵河降重胤。 其妻為賊束縛于樹,臠食至死,將絶,猶呼其夫曰:「善事烏仆射。 」其得人心如此。 元和十三年,代鄭權為橫海軍節度使。 既至鎮,上言曰:「臣以河朔能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見。 蓋刺史失其職,反使鎮將領兵事。 若刺史各得職分,又有鎮兵,則節將雖有祿山、思明之奸,豈能據一州為叛哉?所以河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以奪刺史、縣令之職,自作威福故也。 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舉公牒,各還刺史職事訖,應在州兵,並令刺史收管。 又景州本是弓高縣,請卻廢為縣,歸化縣本是草市,請廢縣依舊屬德州。 」詔並從之。 由是法制修立,各歸名分。 第30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