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籍,字夏龜。 父滔,官卑。 少好學,尤通《春秋》。 竇群自處士征為右拾遺,表籍自代,由是知名。 登進士第。 宰相武元衡出鎮西蜀,奏為從事。 以咸陽尉直史館,與韓愈同修《順宗實錄》,遷監察御史。 王承宗叛,詔捕其弟駙馬都尉承系,其賓客中有為誤識者。 又蘇表以破淮西策干宰相武元衡,元衡不用。 以籍舊從事,令召表訊之,籍因與表狎。 元衡怒,坐貶江陵府戶曹參軍。 至任,節度使孫簡知重之,欲令兼幕府職事。 籍辭曰:「籍以君命譴黜,亦當以君命升。 假榮偷獎,非所願也。 」後考滿,連闢籓府,入為侍御史,轉著作郎,遷駕部員外郎、史館修撰。 與韋處厚、韋表微、路隨、沈傳師同修《憲宗實錄》。 俄以本官知制誥,轉庫部郎中。 太和中,遷諫議大夫,專掌史筆,罷知制誥。 籍性簡淡寡合,耽玩經史,精於著述,而風望峻整,為時輩推重。 太和二年正月卒,時年五十九,贈工部侍郎。 子監,大中初登進士第。 劉禹錫,字夢得,彭城人。 祖雲。 父漵,仕歷州縣令佐,世以儒學稱。 禹錫貞元九年擢進士第,又登宏辭科。 禹錫精於古文,善五言詩,今體文章復多才麗。 從事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典記室,尤加禮異。 從佑入朝,為監察御史。 與吏部郎中韋執誼相善。 貞元末,王叔文于東宮用事,後輩務進,多附麗之。 禹錫尤為叔文知獎,以宰相器待之。 順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誥,皆出於叔文。 引禹錫及柳宗元入禁中,與之圖議,言無不從。 轉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兼崇陵使判官。 頗怙威權,中傷端士。 宗元素不悅武元衡,時武元衡為御史中丞,乃左授右庶子。 侍御史竇群奏禹錫挾邪亂政,不宜在朝。 群即日罷官。 韓皋憑藉貴門,不附叔文黨,出為湖南觀察使。 既任喜怒凌人,京師人士不敢指名,道路以目,時號「二王、劉、柳。 」 叔文敗,坐貶連州刺史。 在道,貶朗州司馬。 地居西南夷,士風僻陋,舉目殊俗,無可與言者。 禹錫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詠,陶冶情性。 蠻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辭。 禹錫或從事于其間,乃依騷人之作,為新辭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間夷歌,率多禹錫之辭也。 初,禹錫、宗元等八人犯眾怒,憲宗亦怒,故再貶。 制有「逢恩不原」之令。 然執政惜其才,欲洗滌痕累,漸序用之。 會程異復掌轉運,有詔以韓皋及禹錫等為遠郡刺史。 屬武元衡在中書,諫官十餘人論列,言不可復用而止。 禹錫積歲在湘、澧間,鬱悒不怡,因讀《張九齡文集》,乃敘其意曰:「世稱曲江為相,建言放臣不宜于善地,多徙五溪不毛之鄉。 今讀其文章,自內職牧始,安有瘴癘之嘆,自退相守荊州,有拘囚之思。 托諷禽鳥,寄辭草樹,鬱然與騷人同風。 嗟夫,身出於遐陬,一失意而不能堪,矧華人士族,而必致醜地,然後快意哉!議者以曲江為良臣,識胡雛有反相,羞與凡器同列,密啟廷諍,雖古哲人不及。 而燕翼無似,終為餒魂。 豈忮心失恕,陰謫最大,雖二美莫贖耶?不然,何袁公一言明楚獄而鐘祉四葉。 以是相較,神可誣乎?」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還,宰相復欲置之郎署。 時禹錫作《游玄都觀詠看花君子詩》,語涉譏刺,執政不悅,復出為播州刺史。 詔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劉禹錫有母,年八十餘。 今播州西南極遠,猿狖所居,人跡罕至。 禹錫誠合得罪,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則與此子為死別,臣恐傷陛下孝理之風。 伏請屈法,稍移近處。 」憲宗曰:「夫為人子,每事尤須謹慎,常恐貽親之憂。 今禹錫所坐,更合重於他人,卿豈可以此論之?」度無以對。 良久,帝改容而言曰:「朕所言,是責人子之事,然終不欲傷其所親之心。 」乃改授連州刺史。 去京師又十餘年。 連刺數郡。 太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征還,拜主客郎中。 禹錫銜前事未已,復作《游玄都觀詩序》曰:「予貞元二十一年為尚書屯田員外郎,時此觀中未有花木。 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 居十年,召還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紅桃滿觀,如爍晨霞,遂有詩以志一時之事。 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得為主客郎中。 重遊茲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游。 」其前篇有「玄都觀裡桃千樹,總是劉郎去後栽」之句,後篇有「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又到來」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 禹錫甚怒武元衡、李逢吉,而裴度稍知之。 太和中,度在中書,欲令知制誥。 執政又聞《詩序》,滋不悅。 累轉禮部郎中、集賢院學士。 度罷知政事,禹錫求分司東都。 終以恃才褊心,不得久處朝列。 六月,授蘇州刺史,就賜金紫。 秩滿入朝,授汝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禹錫晚年與少傅白居易友善,詩筆文章,時無在其右者。 常與禹錫唱和往來,因集其詩而序之曰:「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 其鋒森然,少敢當者。 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夫合應者聲同,交爭者力敵。 一往一復,欲罷不能。 由是每制一篇,先於視草,視竟則興作,興作則文成。 一二年來,日尋筆硯,同和贈答,不覺滋多。 太和三年春以前,紙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 其餘乘興仗醉,率然口號者,不在此數。 因命小侄龜兒編勒成兩軸。 仍寫二本,一付龜兒,一授夢得小男侖郎,各令收藏,附兩家文集。 予頃與元微之唱和頗多,或在人口。 嘗戲微之云:『仆與足下二十年來為文友詩敵,幸也!亦不幸也。 吟詠情性,播揚名聲,其適遺形,其樂忘老,幸也!然江南士女語才子者,多雲元、白,以子之故,使仆不得獨步于吳、越間,此亦不幸也!今垂老復遇夢得,非重不幸耶?』夢得夢得,文之神妙,莫先於詩。 若妙與神,則吾豈敢?如夢得『雪裡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之類,真謂神妙矣!在在處處,應有靈物護持,豈止兩家子弟秘藏而已!」其為名流許與如此。 夢得嘗為《西塞懷古》、《金陵五題》等詩,江南文士稱為佳作,雖名位不達,公卿大僚多與之交。 開成初,復為太子賓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滿,檢校禮部尚書、太子賓客分司。 會昌二年七月卒,時年七十一,贈戶部尚書。 子承雍,登進士第,亦有才藻。 第30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