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宗嗣位之月,又擢守本官、平章事。 未幾,屬夏州將楊惠琳阻命,宰臣等論奏,多議兵事。 餘慶復以古義上言,夏州軍士皆仰給縣官,又有「介馬萬蹄」之語。 時議以餘慶雖好古博雅而未適時。 有主書滑渙,久司中書簿籍,與內官典樞密劉光琦情通。 宰相議事,與光琦異同者,令渙達意,未嘗不遂所欲。 宰相杜佑、鄭絪皆姑息之。 議者云佑私呼為滑八,四方書幣貲貨,充集其門,弟泳官至刺史。 及餘慶再入中書,與同僚集議。 渙指陳是非,餘慶怒其僭,叱之。 尋而餘慶罷相,為太子賓客。 其年八月,渙臓污發,賜死。 上浸聞餘慶叱渙事,甚重之,乃改為國子祭酒,尋拜河南尹。 三年,檢校兵部尚書,兼東都留守。 六年四月,正拜兵部尚書。 餘慶再為相,罷免皆非大過,尤以清儉為時所稱。 洎中外踐更,鬱為耆德,朝廷得失,言成準的。 時京兆尹元義方、戶部侍郎判度支盧坦,皆以勛官前任至三品,據令合立門戟,各請戟立於其第。 時義方以加上柱國、坦以前任宣州觀察使請戟。 近代立戟者,率有銀青階,而義方只據勛官,有司不詳覆而給之,議者非之,台司將劾而未果。 會餘慶自東都來,發論大以為不可。 由是,台司移牒詰禮部,左司郎中陸則、禮部員外崔備皆罰俸,奪元、盧之門戟。 餘慶受詔撰《惠昭太子哀冊》,其辭甚工。 有醫工崔環,自淮南小將為黃州司馬。 敕至南省,餘慶執之封還,以為諸道散將無故授正員五品官,是開僥倖之路,且無闕可供。 言或過理,由是稍忤時權,改太子少傅,兼判太常卿事。 初德宗自山南還宮,關輔有懷光、吐蕃之虞,都下驚憂,遂詔太常集樂去大鼓。 至是,餘慶始奏復用大鼓。 九年,拜檢校右仆射,兼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觀察使,三歲受代。 十二年,除太子少師。 尋以年及懸車,請致仕,詔不許。 時累有恩赦敘階,及天子親謁郊廟,行事官等皆得以恩授三品五品,不復計考,其使府賓吏,又以軍功借賜命服而後入拜者十八九。 由是,在朝衣綠者甚少,郎官諫官有被紫垂金者。 又丞郎中謝洎郎官出使,多賜章服,以示加恩。 於是寵章尤濫,當時不以服章為貴,遂詔餘慶詳格令,立制條,奏以聞。 十三年,拜尚書左仆射。 自兵興以來,處左右端揆之位者多非其人,及餘慶以名臣居之,人情美洽。 憲宗以餘慶諳練典章,朝廷禮樂制度有乖故事,專委餘慶參酌施行,遂用為詳定使。 餘慶復奏刑部侍郎韓愈、禮部侍郎李程為副使,左司郎中崔郾、吏部郎中陳珮、刑部員外郎楊嗣復、禮部員外郎庾敬休,並充詳定判官。 朝廷儀制、吉凶五禮,咸有損益焉。 改鳳翔尹、鳳翔隴節度使。 十四年,兼太子少師、檢校司空,封滎陽郡公,兼判國子祭酒事。 以太學荒毀日久,生徒不振,奏率文官俸給修兩京國子監。 及穆宗登極,以師傅之舊,進位檢校司徒,優禮甚至。 元和十五年十一月卒,詔曰:「故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兼太子少師、上柱國、滎陽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鄭餘慶,始以衣冠禮樂,行于山東,餘力文章,遂成志學。 出入清近,盈五十年。 再秉台衡,屢分戎律。 凡所要職,無不踐更。 貴而能貧,卑以自牧。 謇諤聞于台閣,柔睦化于閨門。 受命有考父之恭,待士比公孫之廣。 焚書逸禮,盡可口傳;古史舊章,如因心匠。 朕方咨稟,庶罔昏逾。 神將祝予,痛悼何及!乞言既阻,賵禮宜優,可贈太保。 」時年七十五,謚曰貞。 餘慶砥名礪行,不失儒者之道;清儉率素,終始不渝。 四朝居將相之任,出入垂五十年,祿賜所得,分給親黨,其家頗類寒素。 自至德已來,方鎮除授,必遣中使領旌節就第宣賜,皆厚以金帛遣之。 求媚者唯恐其數不廣,故王人一來,有獲錢數百萬者。 餘慶每受方任,天子必誡其使曰:「餘慶家貧,不得妄有求取。 」專欲振起儒教,後生謁見者,率以經學諷之。 而周其所急,理家理身,極其儉薄。 及修官政,則喜開廣。 鎮岐下一歲,戎事可觀。 又創立儒宮以來,學者雖行己可學,而往往近於沽激,故當時議者不全德許之。 上以家素清貧,不辦喪事,宜令所司特給一月俸料,以充賻贈,用示哀榮。 有文集、表疏、碑誌、詩賦共五十捲行于世。 兄承慶,官不顯。 弟膺甫,官至主客員外郎中、楚懷鄭三州刺史。 次弟具瞻、羽客、時然,皆官至縣令賓佐。 餘慶子瀚。 翰本名涵,以文宗籓邸時名同,改名瀚。 貞元十年舉進士。 以父謫官,累年不任。 自秘書省校書郎遷洛陽尉,充集賢院修撰。 改長安尉、集賢校理。 轉太常寺主簿,職仍故。 遷太常博士,改右補闕。 獻疏切直,人為危之。 及餘慶入朝,憲宗謂餘慶曰:「卿之令子,朕之直臣,可更相賀。 」遂遷起居舍人,改考功員外郎。 刺史有驅迫人吏上言政績,請刊石紀政者,瀚探得其情,條責廉使,巧跡遂露,人服其敏識。 時餘慶為仆射,請改省郎。 乃換國子博士、史館修撰。 丁母憂,除喪,拜考功郎中。 復丁內艱,終制,退居汜上。 長慶中,征為司封郎中、史館修撰,累遷中書舍人。 文宗登極,擢為翰林侍講學士。 上命撰《經史要錄》二十捲。 書成,上喜其精博,因摘所上書語類。 上親自發問,瀚應對無滯,錫以金紫。 太和二年,遷禮部侍郎。 典貢舉二年,選拔造秀,時號得人。 轉兵部侍郎,改吏部,出為河南尹,皆著能名。 入為左丞,旋拜刑部尚書,兼判左丞事。 出為山南西道節度觀察使,檢校戶部尚書、興元尹、兼御史大夫。 餘慶之鎮興元,創立儒宮,開設學館,至瀚之來,復繼前美。 開成四年閏正月,以戶部尚書征。 詔下之日,卒於興元,年六十四,贈右仆射,謚曰宣。 有文集、制誥共三十捲,行于世。 浣四子:允謨、茂諶、處誨、從讜。 允謨,以廕累官台省,歷蜀、彭、濠、晉四州刺史,位終太子右庶子。 茂諶,避國諱改茂休,開成二年登進士第,四遷太常博士、兵部員外郎、吏部郎中、絳州刺史,位終秘書監。 第2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