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坦,字保衡,河南洛陽人,其先自范陽徙焉。 父巒,贈鄭州刺史。 坦嘗為義成軍判官,節度使李復疾篤,監軍使薛盈珍慮變,遽封府庫,入其麾下五百人于使牙,軍中恟々;坦密言于盈珍促收之。 及復卒,袒護喪歸東都。 後為壽安令。 時河南尹徵賦限窮,而縣人訴以機織未就;坦請延十日,府不許。 坦令戶人但織而輸,勿顧限也,違之不過罰令俸耳。 既成而輸,坦亦坐罰,由是知名。 累遷至庫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 會李錡反,有司請毀錡祖父廟墓。 坦常為錡從事,乃上言曰:「淮安王神通有功于草昧。 且古之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況以錡故累五代祖乎?」乃不毀。 因賜神通墓五戶,以備灑掃。 及武元衡為宰相,以坦為中丞,李元素為大夫,命坦分司東都,未幾歸台。 裴均為仆射,在班逾位,坦請退之,均不受。 坦曰:「姚南仲為仆射,例如此。 」均曰:「南仲何人?」坦曰:「南仲是守正而不交權幸者也。 」尋罷為右庶子,時人歸咎于均。 旬月,出為宣歙池觀察使。 三年,入為刑部侍郎、鹽鐵轉運使,改戶部侍郎、判度支。 元和八年,西受降城為河徙浸毀,宰相李吉甫請移兵于天德故城。 坦與李絳葉議,以為:「西城張仁願所築,制匈奴上策。 城當磧口,居虜要衝,美水豐草,邊防所利。 今河流之決,不過退就二三里,奈何舍萬代安永之策,徇一時省費之謀?況天德故城僻處確瘠,其北枕山,與河絶遠,烽候警備,不相統接。 虜之唐突,勢無由知,是無故而蹙國二百里,非所利也。 」及城使周懷義奏利害,與坦議同。 事竟不行。 未幾,出為劍南東川節度使。 在鎮累年,後請收閏月軍吏糧料,以助軍行營,人多非之。 貞元十二年九月卒,年六十九,贈禮部尚書。 史臣曰:古之諍臣,有死於言者。 其次,引裾折檻,不改其操,亦難矣哉!袁高之執盧杞,存誠之戮鑒虛,有古人之遺風焉!平仲觸鱗之氣,糾其謬歟?文洽奪章,以攄府憤;永夷絶食,不飲盜泉,節義之士也。 南仲非葬之言,盧坦西城之議,量之深也。 如數子,道為時無君子,乃是厚誣。 贊曰:靈草指佞,諫臣匡失。 惟袁與薛,人中屈軼。 寬夫雀躍,廷老鴻軒。 姚、盧啟奏,君子之言。 列傳第一百四 ○孔巢父 從子戡 戣 戢 許孟容 中元膺 劉棲楚 張宿 熊望 柏耆 孔巢父,冀州人,字弱翁。 父如珪,海州司戶參軍,以巢父贈工部郎中。 巢父早勤文史,少時與韓準、裴政、李白、張叔明、陶沔隱于徂來山,時號「竹溪六逸」。 永王璘起兵江淮,聞其賢,以從事闢之。 巢父知其必敗,側身潛遁,由是知名。 廣德中,李季卿為江淮宣撫使,薦巢父,授左衛兵曹參軍。 大曆初,澤潞節度使李抱玉奏為賓幕,累授監察御史,轉殿中、檢校庫部員外郎,出授歸州刺史。 建中初,涇原節度留後孟皞表巢父試秘書少監,兼御史中丞、行軍司馬。 尋拜汾州刺史,入為諫議大夫,出為潭州刺史、湖南觀察使。 未行,會普王為荊襄副元帥,以巢父為元帥府行軍司馬,兼御史大夫。 尋屬涇師之難,從德宗幸奉天,遷給事中、河中陝華等州招討使。 累獻破賊之謀,德宗甚賞之。 尋兼御史大夫,充魏博宣慰使。 巢父博辯多智,對田悅之眾,陳逆順利害君臣之道,士眾欣悚喜抃,曰:「不圖今日復睹王化!」及就宴,悅酒酣,自矜其騎射之藝、拳勇之略,因曰:「若蒙見用,無堅不摧。 」巢父謂之曰:「若如公言而不早歸國者,但為一好賊耳。 」悅曰:「為賊既曰好賊,為臣當作功臣。 」巢父曰:「國方有虞,待子而息。 」悅起謝焉。 悅背叛日久,其下厭亂,且喜巢父之至。 數日,田承嗣之子緒以失職怨望,因人心之搖動,遂構謀殺悅,而與大將邢曹俊等稟命于巢父。 巢父因其眾意,令田緒權知軍務,以紓其難。 興元元年,李懷光擁兵河中。 七月,復以巢父兼御史大夫,充宣慰使。 既傳詔旨,懷光以巢父嘗使魏博,田悅死於帳下,恐禍及。 又朔方蕃渾之眾數千,皆在行列,頗驕悖不肅。 聞罷懷光兵權,時懷光素服待命,巢父不止之。 眾咸忿恚,咄嗟曰:「太尉盡無官矣!」方宣詔,喧噪,懷光亦不禁止,巢父、守盈並遇害。 上聞之震悼,贈尚書左仆射,仍詔收河中日備禮葬祭。 賜其家布帛米粟甚厚,仍授子正員官。 從子戡、戣、戢。 戡,巢父兄岑父之子。 方嚴有家法,重然諾,尚忠義。 盧從史鎮澤潞,闢為書記。 從史浸驕,與王承宗、田緒陰相連結,欲效河朔事以固其位。 戡每秉筆至不軌之言,極諫以為不可,從史怒戡,歲余,謝病歸洛陽。 李吉甫鎮揚州,召為賓佐。 從史知之,上疏論列,請行貶逐。 憲宗不得已,授衛尉丞,分司洛陽。 初,貞元中籓帥誣奏從事者,皆不驗理,便行降黜。 及戡詔下,給事中呂元膺執之,上令中使慰喻元膺,制書方下。 戡不調而卒,贈駕部員外郎。 戣,字君嚴。 登進士第,鄭滑節度使盧群闢為從事。 群卒,命戣權掌留務,監軍使以氣凌之,戣無所屈降。 入為侍御史,累轉尚書郎。 元和初,改諫議大夫,侃然忠讜,有諫臣體。 上疏論時政四條,帝意嘉納。 六年十月,內官劉希光受將軍孫璹賂二十萬貫,以求方鎮。 事敗,賜希光死。 時吐突承璀以出軍無功,諫官論列,坐希光事出為淮南監軍使。 太子通事舍人李涉知上待承璀意未衰,欲投匭上疏,論承璀有功,希光無事,久委心腹,不宜遽棄。 戣為匭使,得涉副章,不受,面詰責之。 涉乃進疏於光順門。 戣極論其與中官交結,言甚激切。 詔貶涉為陝州司倉。 幸臣聞之側目,人為危之。 戣高步公卿間,以方嚴見憚。 俄兼太子侍讀,遷吏部侍郎,轉左丞。 九年,信州刺史李位為州將韋岳讒譖于本使監軍高重謙,言位結聚術士,以圖不軌。 追位至京師,鞫于禁中。 戣奏曰:「刺史得罪,合歸法司按問,不合劾于內仗。 」乃出付御史台。 戣與三司訊鞫,得其狀。 位好黃老道,時修齋籙,與山人王恭合煉藥物,別無逆狀。 以岳誣告,決殺。 貶位建州司馬。 時非戣論諫,罪在不測,人士稱之。 愈為中官所惡,尋出為華州刺史、潼關防禦等使。 入為大理卿,改國子祭酒。 第2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