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廷玉者,驍勇善格鬥,事太尉李光弼,為帳中愛將。 乾元中,史思明再陷洛陽,光弼拔東都之師保河陽。 時三城壁壘不完,芻糧不支旬日;賊將安太清等率兵數萬,四面急攻。 光弼懼賊勢西犯河、潼,極力保孟津以掎其後,晝夜嬰城,血戰不解,將士夷傷。 光弼召諸將訊之曰:「賊黨何面難抗?」或對曰:「西北隅最為勍敵。 」乃亟召廷玉謂之曰:「凶渠攻西北者難奈,爾為我決勝而還。 」辭曰:「廷玉所領,步卒也,願得騎軍五百。 」光弼以精騎三百授之。 光弼法令嚴峻,是日戰不利而還者,不解甲斬之。 廷玉奮命先登,流矢雨集,馬傷不能軍而退。 光弼登堞見之,駭然曰:「廷玉奔還,吾事敗矣!」促令左右取廷玉首來。 廷玉見使者曰:「馬中毒箭,非敗也。 」光弼命易馬而復,徑騎沖賊陣,馳突數四。 俄而賊黨大敗於河壖,廷玉擒賊將徐璜而還。 由是賊解中氵單之圍,信宿退去。 前後以戰功累授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封安邊郡王。 從光弼鎮徐州。 光弼薨,代宗用為神策將軍。 永泰初,仆固懷恩誘吐蕃、回紇入犯京畿,分命諸將屯于要害,廷玉與馬璘率五千人屯于渭橋西窯底。 觀軍容使魚朝恩以廷玉善陣,欲觀其教閲。 廷玉乃于營內列部伍,鳴鼓角而出,分而為陣,箕張翼舒,乍離乍合,坐作進退,其眾如一。 朝恩嘆曰:「吾在兵間十餘年,始見郝將軍之訓練耳。 治戎若此,豈有前敵耶?」廷玉淒然謝曰:「此非末校所長,臨淮王之遺法也。 太尉善禦軍,賞罰當功過。 每校旗之日,軍士小不如令,必斬之以徇,由是人皆自效,而赴蹈馳突,有心破膽裂者。 太尉薨變已來,無復校旗之事,此不足軍容見賞。 」 王縉為河南副元帥,詔以廷玉為其都知兵馬使,累授秦州刺史。 大曆八年卒,追錄舊勛,贈工部尚書。 王棲曜,濮州濮陽人也。 初游鄉學。 天寶末,安祿山叛,尚衡起義兵討之,以棲曜為牙將。 下兗、鄆諸縣,軍威稍振。 進為衙前總管。 初,逆將邢超然據曹州,棲曜攻之。 超然乘城號令,棲曜曰:「彼可取也!」一箭殞之,城中氣懾,遂拔曹州。 及衡居節制,授右威衛將軍、先鋒游奕使。 隨衡入朝,授試金吾衛將軍。 上元元年,王玙為浙東節度使,奏為馬軍兵馬使。 廣德中,草賊袁晁起亂台州,連結郡縣,積眾二十萬,盡有浙江之地。 御史中丞袁傪東討,奏棲曜與李長為偏將,聯日十餘戰,生擒袁晁,收復郡邑十六,授常州別駕、浙西都知兵馬使。 時江左兵荒,詔內常侍馬日新領汴滑軍五千鎮之。 日新貪暴,賊蕭庭蘭乘人怨訴,逐之而劫其眾。 時棲曜游奕近郊,為賊所脅,進圍蘇州。 棲曜因其懈怠,挺身登城,率城中兵復出擊賊,其眾大潰。 遷試金吾大將軍。 李靈曜叛于汴州,浙西觀察使李涵俾棲曜將兵四千為河南掎角。 以功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加至御史中丞。 李希烈既陷汴州,乘勝東侵,連陷陳留、雍丘,頓軍寧陵,期襲宋州。 浙西節度使韓滉命棲曜將強弩數千,夜入寧陵。 希烈不之知,晨朝,弩矢及希烈坐幄,希烈驚曰:「此江、淮弩士入矣!」遂不敢東去。 貞元初,拜左龍武大將軍,旋授鄜坊、丹延節度觀察使、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 貞元十九年卒於位。 子茂元。 茂元,幼有勇略,從父征伐知名。 元和中,為右神策將軍。 太和中,檢校工部尚書、廣州刺史、嶺南節度使。 在安南招懷蠻落,頗立政能。 南中多異貨,茂元積聚家財鉅萬計。 李訓之敗,中官利其財,掎摭其事,言茂元因王涯、鄭注見用。 茂元懼,罄家財以賂兩軍,以是授忠武軍節度、陳許觀察使。 會昌中,為河陽節度使。 是時河北諸軍討劉稹,茂元亦以本軍屯天井,賊未平而卒。 劉昌,字公明,汴州開封人也。 出自行間,少學騎射。 及安祿山反,昌始從河南節度張介然,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 及史朝義遣將圍宋州;昌在圍中,連月不解,城中食盡,賊垂將陷之。 刺史李岑計蹙,昌為之謀曰:「今河陽有李光弼制勝,且江、淮足兵,此廩中有數千斤曲,可以屑食。 計援兵不二十日當至。 東南隅之敵,眾以為危,昌請守之。 」昌遂被鎧持盾登城,陳逆順以告諭賊,賊眾畏服。 後十五日,副元帥李光弼救軍至,賊乃宵潰。 光弼聞其謀,召置軍中,超授試左金吾衛郎將。 光弼卒,宰臣王縉令歸宋州,為牙門將。 轉太仆卿,兼許州別駕。 李靈曜據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將受靈曜牽制;昌密遣曾神表潛說僧惠。 僧惠召昌問計,昌泣陳其逆順;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賫表詣闕,請討靈曜,遂翦靈曜左翼。 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殺昌,昌潛遁。 及劉玄佐為刺史,乃復其職。 又轉太常卿,兼華州別駕。 玄佐尋為宋亳潁宣武軍節度使;昌自下軍為左廂兵馬使。 李納反,以師收考城,充行營諸軍馬步都虞候,加檢校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 明年,玄佐圍濮州,昌攝濮州刺史。 李希烈既陷汴州,玄佐遣將高翼以精兵五千保援襄邑;城陷,翼赴水死。 自宋及江、淮,人心震恐。 時昌以三千人守寧陵,希烈率五萬眾陣于城下;昌深塹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冑,躬勵士卒,大破希烈。 希烈解圍攻陳州,刺史李公廉計窮,昌從劉玄佐以浙西兵合三萬人救之。 至陳州西五十里與賊遇,昌晨壓其陣,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將翟曜。 希烈退保蔡州,自此不復侵軼。 詔加檢校左散騎常侍。 隨玄佐收汴州,加檢校工部尚書,增實封通前二百戶。 丁母憂,起複加金吾衛大將軍,贈其母梁國夫人。 貞元三年,玄佐朝京師,上因以宣武士眾八千委昌北出五原。 軍中有前卻沮事,昌繼斬三百人,遂行。 尋以本官授京西北行營節度使。 歲余,授涇州刺史,充四鎮、北庭行營,兼涇原節度支度營田等使。 昌躬率士眾,力耕三年,軍食豐羡,名聞闕下。 復築連雲堡,受詔城平涼,以扼彈箏峽口。 昌命徒庀事,旬餘而畢。 又于平涼西別築胡谷堡,名曰彰信。 平涼當四會之沖,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衝,遂以保寧邊鄙,加檢校右仆射。 第2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