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岳舅谷從政者,有智略。 為寶臣所忌,稱病不出,至是知惟岳之謀,慮其覆宗,乃出諫惟岳曰:“今天下無事,遠方朝貢,主上神武,必致太平。 如至不允,必至加兵。 雖大夫恩及三軍,萬一不捷,孰為大夫用命者?又先朝相公與幽帥不協,今國家致討,必命硃滔為帥。 彼嘗切齒,今遂復讎,可不懼乎!又頃者相公誅滅軍中將校,其子弟存者,口雖不言,心寧無憤?兵猶火也,不戢自焚。 往者田承嗣佐安祿山、史思明謀亂天下,千征百戰。 及頃年侵擾 洺、相等州,為官軍所敗,及貶永州,仰天垂泣。 賴先相公佐佑保援,方獲赦宥,若雷霆不收,承嗣豈有生理!今田悅凶狂,何如承嗣名望?苟欲坐邀富貴,不料破家覆族。 而況今之將校,罕有義心,因利乘便,必相傾陷。 為大夫畫久長之計,莫若令惟誠知留後,大夫自速入朝。 國家念先相公之功,見大夫順命,何求而不得?今與群逆為自危之計,非保家之道也。 ”惟岳亦素忌從政,皆不聽,竟與魏、齊謀叛。 既而惟岳大將張孝忠以郡歸國,朝廷以孝忠為成德軍節度使,仍詔硃滔與孝忠合勢討之。 惟岳以精甲屯束鹿以抗之,田悅遣大將孟佑率兵五千助惟岳。 建中三年正月,硃滔、孝忠大破恆州軍于束鹿,惟岳燒營而遁。 惟岳大將趙州刺史康日知以郡歸國,惟岳乃令衙將衛常寧率士卒五千,兵馬使王武俊率騎軍八百同討日知。 武俊既出恆州,謂常寧曰:「武俊盡心于本使,大夫信讒,頗相猜忌,所謂朝不謀夕,豈圖生路!且趙州用兵,捷與不捷,武俊不復入恆州矣!妻子任從屠滅,且以殘生往定州事張尚書去也,孰能持頸就戮!」常寧曰:「中丞以大夫不可事,且有詔書雲,斬大夫首者,以其官爵授。 自大夫拒命已來,張尚書以易州歸國得節度使。 今聞日知已得官爵。 觀大夫事勢,終為硃滔所滅。 此際轉禍為福,莫若倒戈入使府,誅大夫以取富貴也。 況大夫暗昧,左右誑惑,其實易圖。 事苟不捷,歸張尚書非晚。 」武俊然之。 三年閏正月,武俊與常寧自趙州回戈,達明至恆,武俊子士真應于內。 武俊兵突入府署,遣虞任越劫擒惟岳,縊死於戟門外。 又誅惟岳妻父鄭華及長慶、王他奴等二十餘人,傳首京師。 惟誠,惟岳異母兄,以父廕為殿中丞,累遷至檢校戶部員外郎。 好儒書理道,寶臣愛之,委以軍事;性謙厚,以惟岳嫡嗣,讓而不受。 同母妹嫁李正己子納。 寶臣以其宗姓,請惟誠歸本姓,又令入仕于鄆州,為李納營田副使。 歷兗、淄、濟、淮四州刺史,竟客死東平。 惟簡,寶臣第三子。 初,王武俊既誅惟岳,又械惟簡送京師。 德宗拘于客省,防伺甚峻。 硃泚之亂,惟簡斬關而出,赴奉天。 德宗嘉之,用為禁軍將。 從渾瑊率師討賊,頻戰屢捷,加御史中丞。 從幸山南,得「元從功臣」之號,封武安郡王。 後授左神威大將軍,轉天威統軍。 元和初,檢校戶部尚書、左金吾衛大將軍,充街使;俄拜鳳翔隴右節度使。 元和十三年正月卒,贈尚書右仆射。 子元本,生於貴族,輕薄無行。 初,張茂昭子克禮尚襄陽公主。 長慶中,主縱恣不法,常遊行市裡。 有士族子薛樞、薛渾者,俱得幸于主。 尤愛渾,每詣渾家,謁渾母行事姑之禮。 有吏誰何者,即以厚賂啖之。 渾與元本皆少年,遂相誘掖;元本亦得幸于主,出入主第。 張克禮不勝其忿,上表陳聞,乃召主幽于禁中。 以元本功臣之後,得減死,杖六十,流象州。 樞、渾以元本之故,亦從輕杖八十,長流崖州。 王武俊,契丹怒皆部落也。 祖可訥干,父路俱。 開元中,饒樂府都督李詩率其部落五千帳,與路俱南河襲冠帶,有詔褒美,從居薊。 武俊初號沒諾干,年十五,能騎射。 上元中,為史思明恆州刺史李寶臣裨將。 寶應元年,王師入井陘。 將平河朔,武俊謂寶臣曰:「以寡敵眾,以曲遇直,戰則離,守則潰,鋭師遠鬥,庸可禦乎?」寶臣遂徹警備,以恆、定、深、趙、易,充本軍先鋒兵馬使。 大曆十年,田承嗣因薛嵩死,兼有相、衛、磁、邢、洺五州。 承嗣遣將盧子期寇磁州,詔令寶臣與李正己、李勉、李承昭、田神玉、硃滔、李抱真各出兵討之。 諸軍與子期戰于清水,大破之。 寶臣將有節生擒子期以獻。 代宗嘉其功,使中貴人馬承倩賫詔宣勞。 承倩將歸,止傳舍,寶臣親遺百縑。 承倩詬詈,擲出道中;寶臣顧左右有愧色。 還休府中,諸將散歸,寶臣潛伺屏間,獨武俊佩刀立於門下。 召入,解刀與語曰:「見向者頑豎乎?」武俊曰:「今閣下有功尚爾,寇平後,天子以幅紙之詔召置京下,一匹夫耳,可乎?」寶臣曰:「為之若何?」武俊曰:「不如玩養承嗣,以為己資。 」寶臣曰:「今與承嗣有釁矣,可推腹心哉?」武俊曰:「勢同患均,轉寇仇為父子,亥唾間。 若傳虛言,無益也。 今中貴人劉清譚在驛,斬首送承嗣,立質妻孥矣!」寶臣曰:「恐不能如此。 」武俊曰:「硃滔為國屯兵滄州,請擒送承嗣以取信。 」許之。 立選士二千,皆乘駿馬,通夜馳三百里,晨至滔營,掩其不備。 滔軍出戰,大敗,擒類滔者,滔故得脫。 自此寶臣與田承嗣、李正己更相為援,皆武俊萌之。 寶臣死,其子惟岳謀襲父位。 寶臣舊將易州刺史張孝忠以州順命,遂以孝忠代寶臣。 俾惟岳護喪歸京,惟岳不受命。 建中三年正月,詔硃滔、張孝忠合軍討之。 惟岳與武俊復統萬餘眾戰于束鹿。 武俊率三千騎先進,為滔所敗,惟岳遁走。 趙州刺史康日知遂以州順命,惟岳令武俊統兵擊之。 日知遣人謂武俊曰:「惟岳孱微而無謀,何足同反!我城堅眾一,未可以歲月下。 且惟岳恃田悅為援,前歲悅之丁男甲卒塗地于邢州城下,猶不能陷,況此城乎!」復給偽手詔招武俊,信之;遂倒兵入恆州,率數百騎入衙門。 使謂惟岳曰:「大夫舉兵與魏、齊同惡,今田尚書已喪敗,李尚書為趙州所間,軍士自束鹿之役,傷痛軫心。 硃仆射強兵宿境內,張尚書已授定州,三軍俱懼殞首喪家。 聞有詔征大夫,宜亟赴命,不爾,禍在漏刻。 」惟岳怖,遽睢盱。 武俊子士真斬惟岳,持首而出。 武俊殺不同己者十數人,遂定。 傳首上聞,授武俊檢校秘書少監、兼御史大夫、恆州刺史、恆冀都團練觀察使,實封五百戶,以康日知為深趙團練觀察使。 第2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