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魏博節度使、起複寧遠將軍、檢校工部尚書、兼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御史大夫、賜紫金魚袋田布,朕以寡昧,臨禦萬邦,威刑不能禁干紀之徒,道化不能馴多僻之俗,致使上公罹禍,田氏銜冤。 爰整旅以徂征,每終食而浩嘆,自茲弔伐,驟歷寒暄。 雖良將鋭師,率皆協力;而俟時觀釁,未即齊驅。 嗟我誠臣,結其哀憤,引遷延之咎以自刻責,奮決烈之志以謝君親。 白刃置於肝心,鴻毛論其生死,忠臣孝子,一舉兩全。 晉稱卞氏之門,漢表屍鄉之節,比方于布,今古為鄰。 況其臨命須臾,處之不撓;載形章表,益深衷悃。 間使發緘,悼心疾首。 從先臣于厚載,爾則無愧;睹遺像于麟閣,予何所堪!端拱崇名,職垂彞典,據斯以報,聊攄永懷。 可贈尚書右仆射。 布子在宥,大中年為安南都護,頗立邊功。 群,太和八年為少府少監,充入吐蕃使,歷棣州刺史、安南都護。 牟,會昌初為豐州刺史、天德軍使,歷武寧軍節度使。 大中朝為兗海節度使,移鎮天平軍。 諸子皆以邊上立功,累更籓鎮,以忠義為談者所稱。 張孝忠,本奚之種類。 曾祖靖,祖遜,代乙失活部落酋帥。 父謐,開元中以眾歸國,授鴻臚卿同正,以孝忠貴,贈戶部尚書。 孝忠以勇聞于燕、趙。 時號張阿勞、王沒諾干,二人齊名。 阿勞,孝忠本字;沒諾干,王武俊本字。 孝忠形體魁偉,長六尺餘,性寬裕,事親恭孝。 天寶末,以善射授內供奉。 安祿山奏為偏將,破九姓突厥,先登陷陣,以功授果毅折衝。 祿山、史思明繼陷河洛,孝忠皆為其前鋒。 史朝義敗,入李寶臣帳下。 上元中,奏授左領軍郎將,累加左金吾衛將軍同正、試殿中監,仍賜名孝忠,歷飛狐、高陽二軍使。 李寶臣以孝忠謹重驍勇,甚委信之,以妻妹昧谷氏妻焉,仍悉以易州諸鎮兵馬令其統制。 前後居城鎮十餘年,甚著威惠。 田承嗣之寇冀州也,寶臣俾孝忠以精騎數千禦之。 承嗣見其整肅,嘆曰:「張阿勞在焉,冀州未易圖也!」乃焚營宵遁。 及寶臣與硃滔戰于瓦橋,常慮滔來攻,故以孝忠為易州刺史,選精騎七千配焉,使扞幽州。 奏授太子賓客、兼御史中丞,封范陽郡王。 既而寶臣疑忌大將,殺李獻誠等四五人,使召孝忠,孝忠懼不往。 寶臣使孝忠弟孝節召焉。 孝忠命孝節覆命曰:「諸將無狀,連頸受戮,孝忠懼死不敢往,亦不敢叛,猶公之不覲于朝,慮禍而已,無他志也。 」孝節泣曰:「兄不行,吾歸死矣!」孝忠曰:「偕往則並命,吾留無患也。 」乃歸,果無患。 無幾,寶臣死,其子惟岳阻兵不受命,朝廷詔幽州節度使討之。 滔以孝忠宿將善戰,有精兵八千在易州,慮軍興則撓其後,乃使判官蔡雄說孝忠曰:「惟岳小子驕貴,不達人事,輒拒朝命。 滔奉命伐罪,使君何用助逆,不自求多福耶!今昭義、河東攻破田悅,淮西李仆射收下襄陽,梁崇義投井而卒,臨漢江而誅者五千人,即河南軍計日北首,趙、魏滅亡可見也。 使君誠能去逆效順,必受重任,有先歸國之功矣!」孝忠然之,乃遣衙官隨雄報滔,又遣易州錄事參軍董稹入朝。 德宗嘉之,授孝忠檢校工部尚書、恆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成德軍節度使,便令與滔合兵攻惟岳,仍賜實封二百戶。 其弟孝義及孝忠三女已適人在恆州者,悉為惟岳所害。 孝忠甚德滔之保薦,以其子茂和聘滔之女,契約甚密,遂合兵破惟岳之師于束鹿,惟岳遁歸恆州。 滔請乘勝襲之,孝忠仍引軍西北,還營義豐,滔大駭。 孝忠將佐曰:「尚書布赤心于硃司徒,相信至矣。 今逆寇已潰,不終其功,竊所未喻。 」孝忠曰:「本求破賊,賊已破矣。 然恆州宿將尚多,迫之則困獸猶鬥,緩之必翻然改圖。 又硃滔言大識淺,可以慮始,難與守成。 吾壁義豐,坐待惟岳之殄滅耳!」既而硃滔屯束鹿,不敢進軍。 月餘,王武俊果斬惟岳首以獻,如孝忠所料。 後定州刺史楊政義以州降,孝忠遂有易、定之地。 時既誅惟岳,分四州各置觀察使,武俊得恆州,康日知得深、趙二州,孝忠得易州。 以成德軍額在恆州,孝忠既降政義,朝廷乃于定州置義武軍,以孝忠檢校兵部尚書,為義武軍節度、易定滄等州觀察等使。 及硃滔、王武俊謀叛,將救田悅于魏州,慮孝忠踵後,滔軍將發,復遣蔡雄往說之。 孝忠曰:「李惟岳背國作逆,孝忠歸國,今為忠臣。 孝忠性直,業已效忠,不復助逆矣!往與武俊同行,且孝忠與武俊俱出蕃部,少長相狎,深知其心僻,能翻覆語,司徒當記鄙言,忽有蹉跌,始相憶也!」滔又啖以金帛,終拒而不從。 易定居二凶之間,四面受敵,孝忠修峻溝壘,感勵將士,竟不受二凶之熒惑,議者多之。 又加檢校左仆射,實封至三百戶。 後孝忠為硃滔侵逼,詔神策兵馬使李晟、中官竇文場率師援之。 孝忠以女妻晟子憑,與晟戮力同心,整訓士眾,竟全易定,賊不敢深入。 及上幸奉天,令大將楊榮國提鋭卒六百從晟入關赴難,收京城,榮國有功。 興元元年正月,詔以本官同平章事。 滄州本隷成德軍,既移隷義武,其刺史李固烈者,惟岳妻兄也,請還恆州。 是歲,孝忠遣牙將程華往滄州交檢府藏。 固烈輜車數十乘上路,滄州軍士呼曰:「士皆菜色,刺史不垂賑恤,乃稇載而歸,官物不可得也!」殺固烈而剽之。 程華聞亂,由竇而遁,將士追之,謂曰:「固烈貪暴,已誅之矣,押牙且知州務。 」孝忠即令攝刺史事。 及硃滔、王武俊稱偽國,華與孝忠阻絶,不能相援。 華嬰城拒賊,一州獲全,朝廷嘉之,乃拜華滄州刺史、御史中丞,充橫海軍使,仍改名日華,令每歲以滄州稅錢十二萬貫供義武軍。 貞元二年,河北蝗旱,米鬥一千五百文。 復大兵之後,民無蓄積,餓殍相枕。 孝忠所食,豆而已,其下皆甘粗糲,人皆服其勤儉,孝忠為一時之賢將也。 三年,加檢校司空,仍以其子茂宗尚義章公主。 孝忠遣其妻鄧國夫人昧谷氏入朝,執親迎之禮。 上嘉之,賞賚隆厚。 五年七月,為將佐所惑,以兵入蔚州。 尋詔歸鎮,仍以擅興削檢校司空。 七年三月卒,時年六十二,廢朝三日,追封上谷郡王,贈太傅,再贈魏州大都督,冊贈太師,謚曰貞武。 子茂昭、茂宗、茂和。 第2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