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承嗣第六子。 大曆末,授京兆府參軍。 承嗣卒時,緒年幼稚。 承嗣慮諸子不任軍政,以從子悅便弓馬,性狡黠,故任遇之,俾代為帥守。 及緒年長,悅以承嗣委遇之厚,待緒等無間,令主衙軍。 緒凶險多過,悅不忍,嘗笞而拘之。 緒頗怨望,常俟釁隙。 會興元元年,朝廷宥悅,仍令孔巢父往宣慰。 悅既順命,門階徹警。 悅宴巢父夜歸,緒率左右數十人先殺悅腹心蔡濟、扈崿、許士則等,挺劍而入。 其兩弟止之;緒斬止者,遂徑升堂。 悅方沉醉,緒手刃悅並悅妻高氏,又入別院殺悅母馬氏。 自河北諸盜殘害骨肉,無酷于緒者。 緒懼眾不附,奔出北門。 邢曹俊、孟希祐等領徒數百追及之。 遙呼之曰:「節度使須郎君為之,他人固不可也。 」乃以緒歸衙,推為留後。 明日,歸罪于扈崿,以其首徇;然後稟于孔巢父,遣使以聞。 時緒兄綸居長,為亂兵所殺,遂以緒為留後。 朝廷授緒銀青光祿大夫、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魏博節度使。 時硃滔率兵兼引回紇之眾南侵,緒遣兵助王武俊、李抱真,大破硃滔于涇城,以功授檢校工部尚書。 貞元元年,以嘉誠公主出降緒,加駙馬都尉。 尋遷檢校左仆射,封常山郡王,食邑三千戶。 改封雁門郡王,食實封五百戶。 尋加同平章事。 初,田悅性儉嗇,衣服飲食,皆有節度;而緒等兄弟,心常不足。 緒既得志,頗縱豪侈,酒色無度。 貞元十二年四月,暴卒,時年三十三,贈司空,賻賚加等。 子三人:季和、季直、季安。 季和為澶州刺史;季直為衙將;季安最幼,為嫡嗣。 季安,字夔。 母微賤,嘉誠公主蓄為己子,故寵異諸兄。 年數歲,授左衛冑曹參軍,改著作佐郎、兼侍御史,充魏博節度副大使。 累加至試光祿少卿、兼御史大夫。 緒卒時,季安年才十五,軍人推為留後,朝廷因授起複左金吾衛將軍,兼魏州大都督府長史、魏博節度營田觀察處置等使。 服闕,拜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仆射,進位檢校司空,襲封雁門郡王。 未幾,加金紫光祿大夫,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季安幼守父業,懼嘉誠之嚴,雖無他才能,亦粗修禮法。 及公主薨,遂頗自恣,擊鞠、從禽色之娛。 其軍中政務,大抵任徇情意,賓僚將校,言皆不從。 免公主喪,加檢校司徒。 元和中,王承宗擅襲戎帥,憲宗命吐突承璀為招撫使,會諸軍進討。 季安亦遣大將率兵赴會,仍自供糧餉。 師還,加太子太保。 季安性忍酷,無所畏懼。 有進士丘絳者,嘗為田緒從事,及季安為帥,絳與同職侯臧不協,相持爭權。 季安怒,斥絳為下縣尉;使人召還,先掘坎于路左,既至坎所,活排而瘞之,其凶暴如此!元和七年卒,時年三十二,贈太尉。 子懷諫、懷禮、懷詢、懷讓。 懷諫母,元誼女。 及季安卒,元氏召諸將欲立懷諫,眾皆唯唯。 懷諫幼,未能禦事,軍政無鉅細皆取決於私白身蔣士則,數以愛憎移易將校。 衙軍怒,取前臨清鎮將田興為留後,遣懷諫歸第,殺蔣士則等十餘人。 田興葬季安畢,送懷諫于京師,乃起複授右監門衛將軍,賜第一區,芻米甚厚。 田氏自承嗣據魏州至懷諫,四世相傳襲四十九年,而田興代焉。 田弘正,本名興。 祖延惲,魏博節度使承嗣之季父也,位終安東都護府司馬。 延惲生廷玠,幼敦儒雅,不樂軍職,起家為平舒丞。 遷樂壽、清池、束城、河間四縣令,所至以良吏稱。 大曆中,累官至太府卿、滄州別駕,遷滄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橫海軍使。 承嗣與淄青李正己、恆州李寶臣不協,承嗣既令廷玠守滄州,而寶臣、硃滔兵攻擊,欲兼其土宇。 廷玠嬰城固守,連年受敵,兵盡食竭,人易子而食,卒無叛者,卒能保全城守。 朝廷嘉之,遷洺州刺史,又改相州。 屬薛崿之亂,承嗣蠶食薛嵩所部。 廷玠守正字民,不以宗門迴避而改節。 建中初,族侄悅代承嗣領軍政,志圖凶逆,慮廷玠不從,召為節度副使。 悅奸謀頗露,廷玠謂悅曰:「爾藉伯父遺業,可稟守朝廷法度,坐享富貴,何苦與恆、鄆同為叛臣?自兵亂已來,謀叛國家者,可以曆數,鮮有保完宗族者。 爾若狂志不悛,可先殺我,無令我見田氏之赤族也。 」乃謝病不出。 悅過其第而謝之;廷玠杜門不納,將吏請納。 建中三年,鬱憤而卒。 弘正,廷玠之第二子。 少習儒書,頗通兵法,善騎射,勇而有禮,伯父承嗣愛重之。 當季安之世,為衙內兵馬使。 季安惟務侈靡,不恤軍務,屢行殺罰;弘正每從容規諷,軍中甚賴之。 季安以人情歸附,乃出為臨清鎮將,欲捃摭其過害之。 弘正假以風痹請告,灸灼滿身,季安謂其無能為。 及季安病篤,其子懷諫幼騃,乃召弘正署其舊職。 季安卒,懷諫委家僮蔣士則改易軍政,人情不悅,咸曰:「都知兵馬使田興,可為吾帥也!」衙兵數千詣興私第陳請,興拒關不出,眾呼噪不已。 興出,眾環而拜,請入府署。 興頓仆于地,久之。 度終不免,乃令于軍中曰:「三軍不以興不肖,令主軍務,欲與諸軍前約,當聽命否?」咸曰:「惟命是從!」興曰:「吾欲守天子法,以六州版籍請吏,勿犯副大使,可乎?」皆曰:「諾!」是日,入府視事,殺蔣士則十數人而已。 晚自府歸第,其兄融責興曰:「爾卒不能自晦,取禍之道也!」翌日,具事上聞。 憲宗嘉之,加興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沂國公,充魏、博等州節度觀察、處置、支度、營田等使,仍賜名弘正。 仍令中書舍人裴度使魏州宣慰,賜魏博三軍賞錢一百五十萬貫。 弘正既受節鉞,上表曰: 第2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2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