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二年,抱玉又奏為隴右行軍司馬,拜檢校左庶子,依前兼中丞。 其年,除桂州刺史、桂管觀察使。 少游以嶺徼遐遠,欲規求近郡。 時中官董秀掌樞密用事,少游乃宿于其裡,候其下直,際晚謁之,從容曰:「七郎家中人數幾何?每月所費復幾何?」秀曰:「久忝近職,家累甚重,又屬時物騰貴,一月過千餘貫。 」少游曰:「據此之費,俸錢不足支數日,其餘常須數求外人,方可取濟。 倘有輸誠供億者,但留心庇覆之,固易為力耳。 少游雖不才,請以一身獨供七郎之費,每歲請獻錢五萬貫。 今見有大半,請即受納,餘到官續送。 免貴人勞慮,不亦可乎?」秀既逾于始望,欣愜頗甚,因與之厚相結。 少游言訖,泣曰:「南方炎瘴,深愴違辭,但恐不生還再睹顏色矣。 」秀遽曰:「中丞美才,不當遠官,請從容旬日,冀竭蹇分。 」時少游又已納賄于元載子仲武矣。 秀、載內外引薦,數日,拜宣州刺史、宣歙池都團練觀察使。 大曆五年,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東觀察使。 八年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觀察使。 仍加銀青光祿大夫,封潁川縣開國子。 所在悉心綏輯,而多以任數為政,好行小惠,胥吏得職,人亦獲安。 及朝廷多事。 奏請本道兩稅錢千增二百。 因詔諸道悉如淮南,鹽每一斗更加一百文。 少游十餘年間,三總大籓,皆天下殷厚處也。 以故徵求貿易,且無虛日,斂積財寶,累巨億萬,多賂遺權貴,視文雅清流之士,蔑如也。 初結元載,每年饋金帛約十萬貫,又多納賂于用事中官駱奉先、劉清潭、吳承倩等,由是美聲達于中禁。 後見元載在相位年深,以過犯漸見疑忌,少游亦稍疏之。 無何,載子伯和貶官揚州,少游外與之交結,而陰使人伺其過失,密以上聞。 代宗以為忠,待之益厚。 上即位,累加檢校禮部、兵部尚書。 建中三年,李納反叛,少游以師收徐、海等州,尋棄之,退軍盱眙。 又加檢校左仆射,賜實封三百戶。 其年,就加同平章事。 關播嘗為少游賓僚,盧杞早年與之同在仆固懷恩使府,故驟加其官秩。 四年十月,駕幸奉天,度支汴東兩稅使包佶在揚州,尚未知也。 佶判官崔沅遽報少游,佶時所總賦稅錢帛約八百萬貫在焉,少游意以為賊據京師,未即收復,遂脅取其財物。 先使判官崔就佶強索其納給文歷,並請供二百萬貫錢物以助軍費,佶答曰:「所用財帛,須承敕命。 」未與之。 勃然曰:「中丞若得,為劉長卿;不爾,為崔眾矣。 」長卿嘗任租庸使,為吳仲孺所困,崔眾供軍吝財,為光弼所殺,故言及之,佶大懼,不敢固護,財帛將轉輸入京師者,悉為少游奪之。 佶自謁,少游止焉,長揖而遣,既懼禍,奔往白沙。 少游又遣判官房孺復召之,佶愈懼,托以巡檢,因急棹過江,妻子伏案牘中。 至上元,復為韓滉所拘留。 佶先有兵三千,守禦財貨,令高越、元甫將焉,少游盡奪之。 隨佶渡江者,又為韓滉所留,佶但領胥吏往江、鄂等州。 佶于彈丸中置表,以少游脅取財帛事。 會少游使繼至,上問曰:「少游取包佶財帛,有之乎?」對曰:「臣發揚州後,非所知也。 」上曰:「少游國之守臣,或防他盜,供費軍旅,收亦何傷。 」時方隅阻絶,國命未振,遠近聞之大驚,咸以聖情達于變通,明見萬里。 少游後聞之,乃安。 及李希烈陷汴州,聲言欲襲江淮。 少游懼,乃使參謀溫述由壽州送款于希烈曰:「濠、壽、舒、廬,尋令罷壘,韜戈卷甲,佇候指揮。 」少游又遣巡官趙詵于鄆州結李納。 其年,希烈僭號,遣其將楊豐賫偽赦書赴揚州,至壽州,為刺史張建封候騎所得,建封對中使二人及少游判官許子瑞廷責豐而斬之。 希烈聞之大怒,即署其大將杜少誠為偽仆射、淮南節度,令先平壽州,後取廣陵。 建封于霍丘堅柵,嚴加守禁,少誠竟不能進。 後包佶入朝,具奏少游奪財賦事狀,少游大懼,乃上表,以所取包佶財貨,皆是供軍急用,今請據數卻納。 既而州府殘破,無以上填,乃與腹心孔目官等設法重稅管內百姓以供之。 無何,劉洽收汴州,得希烈偽起居注「某月日陳少游上表歸順。 」少游聞之,慚惶發疾,數日而卒,年六十一,贈太尉,賻布帛,葬祭如常儀。 盧鸑,幽州范陽人也,貞觀中工部侍郎義恭玄孫也。 父子騫,潁王府諮議參軍,以鸑贈秘書少監。 鸑少以門廕入仕,在職以干局稱。 累授閬州錄事參軍、監察殿中御史、侍御史、金州刺史。 宰相楊炎遇之頗厚,召入左司郎中、京兆少尹,遷大尹。 鸑無術學,善事權要,為政苛躁。 盧杞甚惡之,諷有司彈奏,坐貶撫州司馬同正,改饒州刺史,遷福州刺史、福建觀察使。 貞元二年七月,以疾終。 裴諝,字士明,河南洛陽人。 父寬,禮部尚書,有重名于開元、天寶間。 諝少舉明經,補河南府參軍,通達簡率,不好苛細。 積官至京兆倉曹,丁父喪,居東都。 是時,安祿山盜陷二京,東都收復,遷太子司議郎。 無幾,虢王巨奏署侍御史、襄鄧營田判官,丁母憂。 東都復為史思明所陷,諝藏匿山谷。 思明嘗為諝父將校,懷舊恩,又素慕諝名,欲必得之,因令捕騎數十跡逐得諝。 思明見之,甚喜,呼為郎君,不名,偽授御史中丞,主擊斷。 時思明殘殺宗室,諝陰緩之,全活者數百人。 又嘗疏賊短長以聞,事泄,思明大怒詬罵,僅而免死。 賊平,除太子中允,遷考功郎中,數召見言事。 代宗居陝,諝步懷考功及南曹二印赴行在,上見而謂之曰:「疾風知勁草,果信矣。 」將以為御史中丞,為無載所排,為河東道租庸鹽鐵等使。 時關輔大旱,諝入計,代宗召見便殿,問諝:「榷酤之利,一歲出入幾何?」諝久之不對。 上復問之,對曰:「臣有所思。 」上曰:「何思?」對曰:「臣自河東來,其間所歷三百里,見農人愁嘆,谷菽未種。 誠謂陛下軫念,先問人之疾苦,而乃責臣以利。 孟子曰:理國者,仁義而已,何以利為?由是未敢即對也。 」上前坐曰:「微公言,吾不聞此。 」拜左司郎中。 上時訪以事,執政者忌之,出為虔州刺史,歷饒、廬、亳三州刺史。 入為右金吾將軍。 第17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