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初崩,發哀于西宮,袞以獨受任遇,哀逾等禮。 例,晨夕臨者,皆十五舉音,而袞輒哀慟涕泗,或中墀返哭,顧慕若不能去,同列者皆不悅。 及袞與禮司議群臣喪服,曰:「案《禮》,為君斬衰三年。 漢文權制,猶三十六日。 國家太宗崩,遺詔亦三十六日,而群臣延之,既葬而除,約四月也。 高宗崩,服絶輕重,如漢故事,武太后崩亦然。 及玄宗、肅宗崩,始變天子喪為二十七日,且當時遺詔雖曰:『天下吏人三日釋服』在朝群臣實服二十七日而除,則朝臣宜如皇帝之制。 」祐甫執曰:「伏準遺詔,無朝臣庶人之別,但言『天下人吏,敕到後出臨,三日皆釋服』,則朝野中外,何非天下?凡百執事,誰非吏職?則皇帝宜二十七日而群臣當三日也。 」袞曰:「案賀循注義,吏者謂官長所署,則今胥吏耳,非公卿百僚之例。 」祐甫曰:「《左傳》云:『委之三吏。 』則三公也。 史稱循吏、良吏者,豈胥徒歟?」袞曰:「禮非天降地出,人情而已。 且公卿大臣,榮受殊寵,故宜異數。 今與黔首同制,信宿而除之,于爾安乎?」祐甫曰:「若遺詔何?詔旨可改,孰不可?」袞堅諍不服,而聲色甚厲,不為禮節。 又袞方哭于鈎陳之前,而袞從吏或扶之,祐甫指示于眾曰:「臣哭于君前,有扶禮乎?」袞聞之,不堪其怒。 乃上言祐甫率情變禮,輕議國典,請謫為潮州刺史。 內議太重,改為河南少尹。 初,肅宗時天下事殷,而宰相不減三四員,更直掌事。 若休沐各在第,有詔旨出入,非大事不欲歷抵諸第,許令直事者一人假署同列之名以進,遂為故事。 是時,中書令郭子儀、檢校司空平章事硃泚,名是宰臣,當署制敕,至于密勿之議,則莫得聞。 時德宗踐祚未旬日,居不言之際,袞循舊事,代署二人之名進。 貶祐甫敕出,子儀及泚皆表明祐甫不當貶謫,上曰:「向言可謫,今言非罪,何也?」二人皆奏實未嘗有可謫之言,德宗大駭,謂袞誣罔。 是日,百僚苴絰序立於月華門,立貶袞為河南少尹,以祐甫為門下侍郎、平章事,兩換其職。 祐甫出至昭應縣,征還。 尋轉中書侍郎,修國史,仍平章事。 上初即位,庶務皆委宰司。 自至德、乾元中,天下多戰伐,啟奏填委,故官賞紊雜。 及永泰之後,四方既定,而元載秉政,公道隘塞,官由賄成。 中書主書卓英倩、李待榮輩用事,勢傾朝列,天下官爵,大者出元載,小者自倩、榮。 四方賫貨賄求官者,道路相屬,靡不稱遂而去,於是綱紀大壞。 及元載敗,楊綰尋卒,常袞當國,杜絶其門,四方奏請,莫有過者,雖權勢與匹夫等。 非以辭賦登科者,莫得進用。 雖賄賂稍絶,然無所甄異,故賢愚同滯。 及祐甫代袞,薦延推舉,無復疑滯,日除十數人,作相未踰年,凡除吏幾八百員,多稱允當。 上嘗謂曰:「有人謗卿所除擬官,多涉親故,何也?」祐甫奏曰:「臣頻奉聖旨,令臣進擬庶官,進擬必須諳其才行。 臣若與其相識,方可粗諳,若素不知聞,何由知其言行?獲謗之由,實在於此。 」上以為然。 神策軍使王駕鶴掌禁兵十餘年,權傾中外,德宗初登極,將令白琇珪代之,懼其生變。 祐甫召駕鶴與語,留連之,琇珪已赴軍視事矣。 時李正己畏懼德宗威德,乃表獻錢三十萬貫。 上欲納其奏,慮正己未可誠信,以計逗留止之,未有其辭,延問宰相。 祐甫對曰:「正己奸詐,誠如聖慮。 臣請因使往淄青,便令宣尉將士,因正己所獻錢錫賫諸軍人,且使深荷聖德,又令外籓知朝廷不重財貨。 」上悅,從之,正己大慚,而心畏服焉。 祐甫謀猷啟沃,多所弘益,天下以為可復貞觀、開元之太平也。 至冬被疾,肩輿入中書,臥而承旨。 或休假在第,大事必令中使咨決。 薨時年六十,上甚悼惜之,廢朝三日,冊贈太傅,賻布帛米粟有差,謚曰文貞。 無子,遺命猶子植為嗣。 有文集三十捲。 故事,門下侍郎未嘗有贈三師者,德宗以祐甫謇謇有大臣節,故特寵異之。 硃泚之亂,祐甫妻王氏陷于賊中,泚以嘗與祐甫同列,雅重其為人,乃遺王氏繒帛菽粟,王氏受而緘封之,及德宗還京,具陳其狀以獻。 士君子益重祐甫家法,宜其享令名也。 植字公修,祐甫弟廬江令嬰甫子。 植既為相,上言出繼伯父胤,推恩不及于父,詔贈嬰甫吏部侍郎。 植潛心經史,尤精《易象》。 累歷清要,為給事中,時稱舉職。 時皇甫鎛以宰相判度支,請減內外官俸祿,植封還敕書,極諫而止。 鎛復奏諸州府鹽院兩稅、榷酒、鹽利、匹段等加估定數,及近年天下所納鹽酒利抬估者一切徵收,詔皆可之。 植抗疏論奏,令宰臣召植宣旨嘉諭之,物議罪鎛而美植。 尋除御史中丞,入閣彈事,頗振綱紀。 長慶初,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穆宗嘗謂侍臣曰:「國家貞觀中,文皇帝躬行帝道,治致昇平。 及神龍、景龍之間,繼有內難,玄宗平定,興復不易,而聲明最盛,歷年長久,何道而然?」植對曰:「前代創業之君,多起自人間,知百姓疾苦。 初承丕業,皆能厲精思理。 太宗文皇帝特稟上聖之資,同符堯、舜之道,是以貞觀一朝,四海寧晏。 有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之屬為輔佐股肱,君明臣忠,事無不理,聖賢相遇,固宜如此。 玄宗守文繼體,嘗經天后朝艱危,開元初得姚崇、宋璟,委之為政。 此二人者,天生俊傑,動必推公,夙夜孜孜,致君于道。 璟嘗手寫《尚書·無逸》一篇,為圖以獻。 玄宗置之內殿,出入觀省,咸記在心,每嘆古人至言,後代莫及,故任賢戒欲,心歸沖漠。 開元之末,因《無逸圖》朽壞,始以山水圖代之。 自後既無座右箴規,又信奸臣用事,天寶之世,稍倦于勤,王道于斯缺矣。 建中初,德宗皇帝嘗問先臣祐甫開元、天寶治亂之殊,先臣具陳本末。 臣在童丱,即聞其說,信知古人以韋、弦作戒,其益弘多。 陛下既虛心理道,亦望以《無逸》為元龜,則天下幸甚。 」穆宗善其對。 第1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