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礪,震之宗人也。 性輕躁,多奸謀,以便佞在軍,歷職至山南東道節度都虞候、興州刺史、兼監察御史。 貞元十五年,嚴震卒,以礪權留府事,兼遺表薦礪才堪委任。 七月,超授興元尹,兼御史大夫,山南西道節度、支度營田、觀察使。 詔下,諫官御史以為除拜不當。 是日,諫議、給事、補闕、拾遺並歸門下省共議:礪資歷甚淺,人望素輕,遽領節旄,恐非允當。 既兼雜話,發論喧然。 拾遺李繁獨奏云:「昨除拜嚴礪,眾以為不當,諫議大夫苗拯云:『已三度表論,未見聽允。 』給事中許孟容曰:『誠如此,不曠職矣。 』」又云:「李元素、陳京、王舒並見拯及孟容言議。 」上遣三司使詰之。 拯狀云:「實于眾中言曾論奏,不言三度。 」繁證之不已。 孟容等又云:「拯實言兩度。 」拯請依眾狀。 翌日,貶拯萬州刺史,李繁播州參軍,並同正。 礪在位貪殘,士民不堪其苦。 素惡鳳州刺史馬勛,誣奏貶賀州司戶。 縱情肆志,皆此類也。 元和四年三月卒。 卒後,御史元稹奉使兩川按察,糾劾礪在任日臓罪數十萬。 詔征其臓,以死,恕其罪。 史臣曰:爵人于朝,與眾共之;刑人于市,與眾棄之。 縊崔寧,除嚴礪,時君之政可知矣,輔相之才可見矣!武不稟父風,有違母誨,凡為人子者,得不戒哉!雖有周、孔之才,不足稱也,況狂夫乎!英乂失政,其死也宜哉。 嚴震立功,其道也顯矣。 贊曰:英乂失政,崔寧發身。 武為士子,震作純臣。 列傳第六十八 ○元載 王昂 李少良 郇謨附 王縉 楊炎 黎干 劉忠翼附 庾準 元載,鳳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 父景昇,任員外官,不理產業,常居岐州。 載母攜載適景昇,冒姓元氏。 載自幼嗜學,好屬文,性敏惠,博覽子史,尤學道書。 家貧,徒步隨鄉賦,累上不升第。 天寶初,玄宗崇奉道教,下詔求明莊、老、文、列四子之學者。 載策入高科,授邠州新平尉。 監察御史韋鎰充使監選黔中,引載為判官,載名稍著,遷大理評事。 東都留守苗晉卿又引為判官,遷大理司直。 肅宗即位,急於軍務,諸道廉使隨才擢用。 時載避地江左,蘇州刺史、江東採訪使李希言表載為副,拜祠部員外郎,遷洪州刺史。 兩京平,入為度支郎中。 載智性敏悟,善奏對,肅宗嘉之,委以國計,俾充使江、淮,都領漕輓之任,尋加御史中丞。 數月徵入,遷戶部侍郎、度支使並諸道轉運使。 既至朝廷,會肅宗寢疾。 載與幸臣李輔國善。 輔國妻元氏,載之諸宗,因是相昵狎。 時輔國權傾海內,舉無違者,會選京尹,輔國乃以載兼京兆尹。 載意屬國柄,詣輔國懇辭京尹,輔國識其意,然之。 翌日拜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度支轉運使如故。 旬日,肅宗晏駕,代宗即位,輔國勢愈重,稱載于上前。 載能伺上意,頗承恩遇,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 又加銀青光祿大夫,封許昌縣子。 載以度支轉運使職務繁碎,負荷且重,慮傷名,阻大位,素與劉晏相友善,乃悉以錢谷之務委之,薦晏自代,載自加營田使。 李輔國罷職,又加判天下元帥行軍司馬。 廣德元年,與宰臣劉晏、裴遵慶同扈從至陝。 及輿駕還宮,遵慶皆罷所任,載恩寵彌盛。 輔國死,載復結內侍董秀,多與之金帛,委主書卓英倩潛通密旨。 以是上有所屬,載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妻王氏狠戾自專,載出朝謁,縱子伯和等游于外,上封人顧繇奏之,上方任載以政,反罪繇而已。 內侍魚朝恩負恃權寵,不與載協,載常憚之。 大曆四年冬,乘間密奏朝恩專權不軌,請除之。 朝恩驕橫,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聞載奏,適會於心。 載遂結北軍大將同謀,以防萬慮。 五年三月,朝恩伏法,度支使第五琦以朝恩黨坐累,載兼判度支,志氣自若,謂己有除惡之功,是非前賢,以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外委胥吏,內聽婦言。 城中開南北二甲第,室宇宏麗,冠絶當時。 又于近郊起亭榭,所至之處,帷帳什器,皆于宿設,儲不改供。 城南膏腴別墅,連疆接畛,凡數十所,婢仆曳羅綺一百餘人,恣為不法,侈僭無度。 江、淮方面,京輦要司,皆排去忠良,引用貪猥。 士有求進者,不結子弟,則謁主書,貨賄公行,近年以來,未有其比。 與王縉同列,縉方務聚財,遂睦于載,二人相得甚歡,日益縱橫。 代宗盡察其跡,以載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載嘗獨見,上誡之,不悛。 初,扈駕自陝還,與縉上表,請以河中府為中都,秋杪行幸,春首還京,以避蕃戎侵軼之患。 帝初納之,遣條奏以聞。 自魚朝恩就誅,志頗盈滿,遂抗表請建中都,文多不載。 大略以關輔、河東等十州戶稅入奉京師,創置精兵五萬,管在中都,以威四方,辭多開合。 自以為表入事行,潛遣所由吏于河中經營。 節度寄理於涇州。 大曆八年,蕃戎入邠寧之後,朝議以為三輔已西,無襟帶之固,而涇州散地,不足為守。 載嘗為西州刺史,知河西、隴右之要害,指畫于上前曰:「今國家西境極于潘源,吐蕃防戍在摧沙堡,而原州界其間。 原州當西塞之口,接隴山之固,草肥水甘,舊壘存焉。 吐蕃比毀其垣墉,棄之不居。 其西則監牧故地,皆有長濠巨塹,重複深固。 原州雖早霜,黍稷不藝,而有平涼附其東,獨耕一縣,可以足食。 請移京西軍戍原州,乘間築之,貯粟一年。 戎人夏牧多在青海,羽書覆至,已逾月矣。 今運築並作,不二旬可畢。 移子儀大軍居涇,以為根本。 分兵守石門、木峽、隴山之關,北抵于河,皆連山峻嶺,寇不可越。 稍置鳴沙縣、豐安軍為之羽翼,北帶靈武五城為之形勢。 然後舉隴右之地以至安西,是謂斷西戎之脛,朝廷可高枕矣。 」兼圖其地形以獻。 載密使人逾隴山,入原州,量井泉,計徒庸,車乘畚鍤之器皆具。 檢校左仆射田神功沮之曰:「夫興師料敵,老將所難。 陛下信一書生言,舉國從之,聽誤矣。 」上遲疑不決,會載得罪乃止。 初,六年,載條奏應緣別敕授文武六品以下,敕出後望令吏部、兵部便附甲團奏,不得檢勘,從之。 時功狀奏擬,結銜多謬,載欲權歸於己,慮有司駁正。 會有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載醜跡聞,載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數人悉斃于公府。 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議載之短。 門庭之內,非其黨與不接,平素交友,涉于道義者悉疏棄之。 第1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1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