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聞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疆之外。 故東拒滄海,西隔流沙,北橫大漠,南阻五嶺,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自典籍所紀,聲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國家盡兼之矣。 此則今日之四境,已逾于夏、殷者也。 詩人矜薄伐於太原,美化行于江、漢,則是前代之遠裔,而國家之域中。 至前漢時,匈奴無歲不陷邊,殺掠吏人。 後漢則西羌侵軼漢中,東寇三輔,入河東上黨,幾至洛陽。 由此言之,則陛下今日之士宇,過于漢朝遠矣。 若其用武荒外,邀功絶域,竭府庫之實,以爭磽確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以增賦,獲其土不可以耕織。 苟求冠帶遠夷之稱,不務固本安人之術,此秦皇、漢武之所行,非五帝、三皇之事業也。 若使越荒外以為限,竭資財以騁欲,非但不愛人力,亦所以失天心也。 昔始皇窮兵極武,以求廣地,男子不得耕于野,女子不得蠶于室,長城之下,死者如亂麻,於是天下潰叛。 漢武追高、文之宿憤,藉四帝之儲實,於是定朝鮮,討西域,平南越,擊匈奴,府庫空虛,盜賊蜂起,百姓嫁妻賣子,流離于道路者萬計。 末年覺悟,息兵罷役,封丞相為富民侯,故能為天所祐也。 昔人有言:「與覆車同軌者未嘗安。 」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近者國家頻歲出師,所費滋廣,西戍四鎮,東戍安東,調發日加,百姓虛弊。 開守西域,事等石田,費用不支,有損無益,轉輸靡絶,杼軸殆空。 越磧逾海,分兵防守,行役既久,怨曠亦多。 昔詩人云:「王事靡盬不能藝稷黍。 」「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念彼蒸人,涕零如雨。 」此則前代怨思之辭也。 上不是恤,則政不行而邪氣作。 邪氣作,則蟲螟生而水旱起。 若此,雖禱祀百神,不能調陰陽矣。 方今關東饑饉,蜀、漢逃亡,江、淮以南,徵求不息。 人不復業,則相率為盜,本根一搖,憂患不淺。 其所以然者,皆為遠戍方外,以竭中國,爭蠻貊不毛之地,乖子養蒼生之道也。 昔漢元納賈捐之之謀而罷珠崖郡,宣帝用魏相之策而棄車師之田,豈不欲慕尚虛名,蓋憚勞人力也。 近貞觀年中,克平九姓,冊李思摩為可汗,使統諸部者,蓋以夷狄叛則伐之,降則撫之,得推亡固存之義,無遠戍勞人之役。 此則近日之令典,經邊之故事。 竅見阿史那斛瑟羅,陰山貴種,代雄沙漠,若委之四鎮,使統諸蕃,封為可汗,遣禦寇患,則國家有繼絶之美,荒外無轉輸之役。 如臣所見,請捐四鎮以肥中國,罷安東以實遼西,省軍費于遠方,並甲兵于塞上,則恆、代之鎮重,而邊州之備實矣。 況綏撫夷狄,蓋防其越逸,無侵侮之患則可矣。 何必窮其窟穴,與螻蟻計校長短哉! 且王者外寧必有內憂,蓋為不勤修政故也。 伏惟陛下棄之度外,無以絶域未平為念。 但當敕邊兵謹守備,蓄鋭以待敵,待其自至,然後擊之,此李牧所以制匈奴也。 當今所要者,莫若令邊城警守備,遠斥候,聚軍實,蓄威武。 以逸待勞,則戰士力倍;以主禦客,則我得其便。 堅壁清野,則冠無所得。 自然賊深入必有顛躓之慮,淺入必無虜獲之益。 如此數年,可使二虜不擊而服矣。 仁傑又請廢安東,復高氏為君長,停江南之轉輸,慰河北之勞弊,數年之後,可以安人富國。 事雖不行,識者是之。 尋檢校納言,兼右肅政台御史大夫。 聖歷初,突厥侵掠趙、定等州,命仁傑為河北道元帥,以便宜從事。 突厥盡殺所掠男女萬餘人,從五回道而去。 仁傑總兵十萬追之不及。 便制仁傑河北道安撫大使。 時河朔人庶,多為突厥逼脅,賊退後懼誅,又多逃匿。 仁傑上疏曰: 臣聞朝廷議者,以為契丹作梗,始明人之逆順,或因迫脅,或有願從,或受偽官,或為招慰,或兼外賊,或是土人,跡雖不同,心則無別。 誠以山東雄猛,由來重氣,一顧之勢,至死不回。 近緣軍機,調發傷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剔屋賣田,人不為售,內顧生計,四壁皆空。 重以官典侵漁,因事而起,取其髓腦,曾無心媿。 修築池城,繕造兵甲,州縣役使,十倍軍機。 官司不矜,期之必取,枷杖之下,痛切肌膚。 事迫情危,不循禮義,愁苦之地,不樂其生。 有利則歸,且圖賒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 人猶水也,壅之則為泉,疏之則為川,通塞隨流,豈有常性。 昔董卓之亂,神器播遷,及卓被誅,部曲無赦,事窮變起,毒害生人,京室丘墟,化為禾黍。 此由恩不普洽,失在機先。 臣一讀此書,未嘗不廢卷嘆息。 今以負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潛竄山澤。 赦之則出,不赦則狂,山東群盜,緣茲聚結。 臣以邊塵暫起,不足為憂,中土不安,以此為事。 臣聞持大國者不可以小道,理事廣者不可以細分。 人主恢弘,不拘常法,罪之則眾情恐懼,恕之則反側自安。 伏願曲赦河北諸州,一無所問。 自然人神道暢,率土歡心,諸軍凱旋,得無侵擾。 制從之。 軍還,授內史。 聖歷三年,則天幸三陽宮,王公百僚咸經侍從,唯仁傑特賜宅一區,當時恩寵無比。 是歲六月,左玉鈐衛大將軍李楷固、右武威衛將軍駱務整討契丹餘眾,擒之,獻俘于含樞殿。 則天大悅,特賜楷固姓武氏。 楷固、務整,並契丹李盡忠之別帥也。 初,盡忠之作亂,楷固等屢率兵以陷官軍,後兵敗來降,有司斷以極法。 仁傑議以為楷固等並有驍將之才,若恕其死,必能感恩效節。 又奏請授其官爵,委以專征。 制並從之。 及楷固等凱旋,則天召仁傑預宴,因舉觴親勸,歸賞于仁傑。 授楷固左玉鈐衛大將軍,賜爵燕國公。 則天又將造大像,用功數百萬,令天下僧尼每日人出一錢,以助成之。 仁傑上疏諫曰: 第3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下》
第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