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以包佶為左庶子、汴東水陸運鹽鐵租庸使,崔縱為右庶子、汴西水陸運鹽鐵租庸使。 四年,度支侍郎趙贊議常平事,竹、木、茶、漆盡稅之。 茶之有稅 ,肇于此矣。 貞元元年,元琇以御史大夫為鹽鐵水陸運使。 其年七月,以尚書右仆射韓滉統之。 滉歿,宰相竇參代之。 五年十二月,度支轉運鹽鐵奏:「比年自揚子運米,皆分配緣路觀察使差長綱發遣。 運路既遠,實謂勞人。 今請當使諸院,自差綱節級般運,以救邊食。 」從之。 八年,詔:東南兩稅財賦,自河南、江淮、嶺南、山南東道至于渭橋,以戶部侍郎張滂主之;河東、劍南、山南西道,以戶部尚書度支使班宏主之。 今戶部所領三川鹽鐵轉運,自此始也。 其後宏、滂互有短長。 宰相趙憬、陸贄以其事上聞,由是遵大曆故事,如劉晏、韓滉所分焉。 九年,張滂奏立稅茶法。 自後裴延齡專判度支,與鹽鐵益殊涂而理矣。 十年,潤州刺史王緯代之,理於硃方。 數年而李錡代之 ,鹽院津堰,改張侵剝,不知紀極。 私路小堰,厚斂行人,多自錡始。 時鹽鐵轉運有上都留後,以副使潘孟陽主之。 王叔文權傾朝野,亦以鹽鐵副使兼學士為留後。 順宗即位,有司重奏鹽法,以杜佑判鹽鐵轉運使,理於揚州。 元和二年三月,以李巽代之。 先是 ,李錡判使,天下榷酤漕運,由其操割,專事貢獻,牢其寵渥。 中朝柄事者悉以利積于私室,而國用日耗。 巽既為鹽鐵使,大正其事。 其堰埭先隷浙西觀察使者,悉歸之;因循權置者,盡罷之;增置河陰敖倉;置桂陽監,鑄平陽銅山為錢。 又奏:「江淮、河南、峽內、兗鄆、嶺南鹽法監院,去年收鹽價緡錢七百二十七萬,比舊法張其估一千七百八十餘萬,非實數也。 今請以其數,除煮之外,付度支收其數。 」鹽鐵使煮鹽利系度支,自此始也。 又以程異為揚子留後。 四月五日,巽卒。 自榷筦之興,惟劉晏得其術,而巽次之。 然初年之利,類晏之季年;季年之利,則三倍于晏矣。 舊制,每歲運江淮米五十萬斛,至河陰留十萬,四十萬送渭倉。 晏歿,久不登其數,惟巽秉使三載,無升鬥之闕焉。 六月,以河東節度使李鄘代之。 五年,李鄘為淮南節度使,以宣州觀察使盧坦代之。 六年,坦奏,每年江淮運米四十萬石到渭橋 ,近日欠闕太半,請旋收糴,遞年貯備。 從之。 坦改戶部侍郎,以京兆尹王播代之。 播遂奏:「元和五年,江淮、河南、嶺南、峽中、兗鄆等鹽利錢六百九十八萬貫。 比量改法已前舊鹽利,時價四倍虛估,即此錢為一千七百四十餘萬貫矣,請付度支收管。 」從之。 其年詔曰:「兩稅之法,悉委郡國,初極便人。 但緣約法之時,不定物估。 今度支鹽鐵,泉貨是司,各有分巡,置於都會。 爰命帖職,周視四方,簡而易從,庶葉權便。 政有所弊,事有所宜,皆得舉聞,副我憂寄。 以揚子鹽鐵留後為江淮已南兩稅使,江陵留後為荊衡漢沔東界、彭蠡已南兩稅使,度支山南西道分巡院官充三川兩稅使。 峽內煎鹽五監先屬鹽鐵使,今宜割屬度支,便委山南西道兩稅使兼知糶賣。 」峽內鹽屬度支,自此始也。 七年,王播奏去年鹽利除割峽內鹽,收錢六百八十五萬,從實估也。 又奏,商人于戶部、度支、鹽鐵三司飛錢,謂之「便換」。 八年,以崔倰為揚子留後、淮嶺已來兩稅使;崔祝為江陵留後,為荊南已來兩稅使。 十三年正月,播又奏,以「軍興之時,財用是切。 頃者劉晏領使,皆自按置租庸,至于州縣否臧,錢谷利病之物,虛實皆得而知。 今臣守務在城,不得自往。 請令臣副使程異出巡江淮,其州府上供錢谷,一切勘問。 」從之。 閏五月,異至江淮,得錢一百八十五萬貫以進。 其年,以播守禮部尚書,以衛尉卿程異代之。 十四年,異卒,以刑部侍郎柳公綽代之。 長慶初,王播復代公綽。 四年,王涯以戶部侍郎代播。 敬宗初,播復以鹽鐵使為揚州節度使。 文宗即位,入覲,以宰相判使。 其後,王涯覆判二使,表請使茶山之人移植根本,舊有貯積,皆使焚棄。 天下怨之。 九年,涯以事誅。 而令狐楚以戶部尚書右仆射主之,以是年茶法大壞,奏請付州縣而入其租于戶部,人人悅焉。 開成元年,李石以中書侍郎判收茶法,復貞元之制也。 三年,以戶部尚書同平章事楊嗣復主之,多革前監院之陳事。 開成三年至大中壬申,凡一十五年,多任以元臣,以集其務。 崔珙自刑部尚書拜,杜忭以淮南節度領之,既而皆踐公台。 薛元賞、李執方、盧弘正、馬植、敬晦五人,于九年之中,相踵理之,植亦自是居相位。 大中五年二月,以戶部侍郎裴休為鹽鐵轉運使。 明年八月,以本官平章事,依前判使。 始者,漕米歲四十萬斛 ,其能至渭倉者,十不三四。 漕吏狡蠹,敗溺百端,官舟之沉,多者歲至七十餘隻。 緣河奸犯,大紊晏法。 休使僚屬按之,委河次縣令董之。 自江津達渭,以四十萬斛之傭,計緡二十八萬,悉使歸諸漕吏。 巡院胥吏,無得侵牟。 舉之為法,凡十事,奏之。 六年五月,又立稅茶之法,凡十二條,陳奏。 上大悅。 詔曰:「裴休興利除害,深見奉公。 」盡可其奏。 由是三歲漕米至渭濱,積一百二十萬斛,無升合沉棄焉。 第39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3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