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流外官行署,三品以上黑介幘,絳公服, 用緋為之,制同絳紗單衣。 方心,革帶,鈎暐,假帶,襪,烏皮履。 九品以上絳戺衣, 制同絳公服,袖狹,形直如溝,不垂。 去方心、假帶,余同絳公服。 其非行署者,太常寺謁者、卜博士、醫助教、祝史、贊引,鴻臚寺掌儀、諸典書、典學,內侍省內典引,太子門下坊典儀、內坊導客舍人、諸贊者,王公以下舍人,公主謁者等,各準行署,依品服。 自外及民任雜掌無官品者,皆平巾幘,緋衫,大口袴 。 朝集從事則服之。 諸典謁,武弁,絳公服。 其齋郎,介幘,涘衣。 自外品子任雜掌者,皆平巾幘,緋衫,大口袴 。 朝集從事則服之。 黑介幘,簪導,深衣,青褾 、領,革帶,烏皮履。 未冠則雙童髻,空頂黑介幘,去革帶。 國子、太學、四門學生參見則服之。 書算學生、州縣學生,則烏紗帽,白裙襦,青領。 諸外官拜表受詔皆服。 本品無朝服者則服之。 其餘公事及初上,並公服。 諸州大中正,進賢一梁冠,絳紗公服,若有本品者,依本品參朝服之。 諸州縣佐史、鄉正、裡正、岳瀆祝史、齋郎,並介幘,絳涘衣。 平巾幘,緋褶,大口袴 ,紫附涘,尚食局主食、典膳局主食、太官署食官署掌膳服之。 平巾綠幘,青布袴, 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服之。 平巾五辮髻,青袴 褶,青耳屩,羊車小史服之。 總角髻,青袴 褶,漏刻生、漏童服之。 龍朔二年九月戊寅,司禮少常伯孫茂道奏稱:「諸臣九章服,君臣冕服,章數雖殊,飾龍名袞,尊卑相亂。 望諸臣九章衣以雲及麟代龍,升山為上,仍改冕。 」當時紛議不定。 儀鳳年,太常博士蘇知機又上表,以公卿以下冕服,請別立節文。 敕下有司詳議。 崇文館學士校書郎楊炯奏議曰; 古者太昊庖犧氏,仰以觀象,俯以察法,造書契而文籍生。 次有黃帝軒轅氏,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垂衣裳而天下理。 其後數遷五德,君非一姓。 體國經野,建邦設都,文質所以再而復,正朔所以三而改。 夫改正朔者,謂夏後氏建寅,殷人建醜,周人建子。 至于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此則三王相襲之道也。 夫易服色者,謂夏後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 至于山、龍、華蟲、宗彞、藻、火、粉米、黼、黻,此又百代可知之道也。 謹按《虞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繪,宗彞、藻、火、粉米、黼、黻絺 綉。 」由此言之,則其所從來者尚矣。 夫日月星辰者,明光照下土也。 山者,布散雲雨,象聖王澤沾下人也。 龍者,變化無方,象聖王應機布教也。 華蟲者,雉也,身被五采,象聖王體兼文明也。 宗彞者,武蜼也,以剛猛制物,象聖王神武定亂也。 藻者,逐水上下,象聖王隨代而應也。 火者,陶冶烹飪,象聖王至德日新也。 米者,人恃以生,象聖王物之所賴也。 黼能斷割,象聖王臨事能決也。 黻者,兩己相背,象君臣可否相濟也。 逮有周氏,乃以日月星辰為旌旗之飾,又登龍于山,登火於宗彞,於是乎制袞冕以祀先王也。 九章者,法于陽數也。 以龍為首章者,袞者卷也,龍德神異,應變潛見,表聖王深沈遠智,卷舒神化也。 又制冕以祭先公也。 者雉也,有耿介之志,表公有賢才,能守耿介之節也。 又制毳冕以祭四望也。 四望者,岳瀆之神也。 武蜼者,山林所生也,明其象也。 制絺冕以祭社稷也。 社稷,土谷之神也。 粉米由之成也,象其功也。 又制玄冕以祭群小祀也。 百神異形,難可遍擬,但取黻之相背異名也。 夫以周公之多才也,故化定製禮,功成作樂。 夫以孔宣之將聖也,故行夏之時,服周之冕。 先王之法服,乃此之自出矣;天下之能事,又於是乎畢矣。 今表狀「請制大明冕十二章,乘輿服之」者。 謹按,日月星辰者,已施旌旗矣;龍武山火者,又不逾于古矣。 而云麟鳳有四靈之名,玄龜有負圖之應,雲有紀官之號,水有感德之祥,此蓋別表休征,終是無逾比象。 然則皇王受命,天地與興符,仰觀則璧合珠連,俯察則銀黃玉紫。 盡南宮之粉壁,不足寫其形狀;罄東觀之鉛黃,無以紀其名實。 固不可畢陳于法服也。 雲也者,從龍之氣也,水也者,藻之自生也,又不假別為章目也。 此蓋不經之甚也。 又「冕八章,三公服之」者。 者,太平之瑞也,非三公之德也。 鷹鸇者,鷙鳥也,適可以辨祥刑之職也。 熊羆者,猛獸也,適可以旌武臣之力也。 又稱藻為水草,無所法象,引張衡賦雲,「蒂倒茄于藻井,披江葩之狎獵。 」謂為蓮花,取其文采者。 夫茄者蓮也,若以蓮花代藻,變古從今,既不知草木之名,亦未達文章之意。 此又不經之甚也。 又「毳冕六章,三品服之」者。 按此王者祀四望服之名也。 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袞名。 豈惟顛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 此又不經之甚也。 又「黼冕四章,五品服之」。 考之於古,則無其名;驗之於今,則非章首。 此又不經之甚也。 若夫禮惟從俗,則命為制,令為詔,乃秦皇之故事,猶可以適于今矣。 若乃義取隨時,則出稱警,入稱蹕,乃漢國之舊儀,猶可以行于代矣。 亦何取于變周公之軌物,改宣尼之法度者哉! 由是竟寢知機所請。 景龍二年七月,皇太子將親釋奠于國學,有司草儀注,令從臣皆乘馬著衣冠。 太子左庶子劉子玄進議曰: 古者自大夫已上皆乘車,而以馬為騑服。 魏、晉已降,迄于隋代,朝士又駕牛車,歷代經史,具有其事,不可一二言也。 至如李廣北征,解鞍憩息;馬援南伐,據鞍顧盼。 斯則鞍馬之設,行于軍旅,戎服所乘,貴于便習者也。 案江左官至尚書郎而輒輕乘馬,則為御史所彈。 又顏延之罷官後,好騎馬出入閭裡,當代稱其放誕。 此則專車憑軾,右擐朝衣;單馬禦鞍,宜從褻服。 求之近古,灼然之明驗矣。 第37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3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