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一員, 正三品。 龍朔二年,改為司列太常伯,光宅元年,改為天官尚書,神龍復為吏部尚書也。 侍郎二員。 正四品上。 隋煬帝大業三年,尚書六曹,各置侍郎一人,以貳尚書之職,並正四品。 國家定令,諸曹侍郎降為正四品下,唯吏部侍郎為正四品上。 龍朔改為司列少常伯,咸亨復。 總章元年,吏部、兵部各增置侍郎一員也。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官吏選授、勛封、考課之政令。 其屬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勛,四曰考功。 總其職務,而行其制命。 凡中外百司之事,由於所屬,皆質正焉。 凡選授之制,每歲集於孟冬。 去王城五百里之內以上旬,千里之內以中旬,千里之外以下旬。 尚書、侍郎,分為三銓。 尚書為尚書銓,侍郎二人分為中銓、東銓也。 凡擇人以四才,校功以三實。 四才,謂身、言、書、判。 其優長者,有可取焉。 三實,謂德行、才用、勞效,德均以才,才均以勞,勞必考其實而進退之。 較之優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權衡,明與奪,抑貪冒,進賢能,然後據其官資,量其注擬。 五品已上,以名上中書門下,聽制授其官。 六品已下,量資任定。 其才職頗高,可擢為拾遣、補闕、監察御史者,亦以名送中書門下,聽敕授。 其有歷職清要,考第頗深者,得隔品授之,不然即否。 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資官。 凡注官,若官資未相當,及以為非便者,聽至三注。 凡伎術之官,皆本司定,送吏部附甲。 凡同司聯事勾檢之官,皆不得注大功已上親。 凡皇親諸親及軍功,兼注員外郎。 凡注擬,必先具官階團甲,送門下以聞。 注官,階高擬卑曰「行」,階卑擬高曰「守」。 三銓注擬訖,皆當銓團甲,過左右仆射。 若中銓、東銓,則過尚書訖,乃上門下省。 給事中讀,黃門侍郎省,侍中審,然後進甲以聞,聽旨授而施行焉。 若左右仆射門下批官不當者,別改注,亦有重執而上者也。 凡大選,終於季春之月, 若選人有身在軍旅,則軍中試書判,封送吏部。 亦有春中下解而後集,謂之春選。 若優勞人,有敕則有處分及即與官者,並聽非時選,一百日內注擬之。 所以定九流之品格,補萬方之闕政,官人之道備焉。 郎中二員, 並從五品上。 龍朔為司列大夫,咸亨、光宅並隋曹改也。 員外郎二員。 並從六品上。 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 郎中一人,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階品。 凡敘階二十有九,品在都序,自一品至九品,品有上下,凡散官四品已下,九品已上,並于吏部當番上下。 其應當番四十五日。 若都省須人送符,諸司須人者,並兵部、吏部散官上。 經兩番已上,聽簡入選。 不第者,依番名不過五六也。 凡敘階之法,有以封爵,有以親戚,有以勛庸,有以資廕,有以秀孝,有以勞考,有除免而復敘者,皆循法以申之,無或枉冒。 凡應入三品五品者,皆待別制而進之,不然則否。 凡文武百僚之班序,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齒。 凡京司有常參官、 謂五品以上職事官、八品已上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 供奉官、 兩省自侍中、中書令已下,盡名供奉官。 諸司長官、清望官、四品已下八品已上清官。 每日以六品已上清官兩人,待制於衙。 供奉官、宿衛官不在此例。 凡授四品已下清望官,才職相當,不應進讓。 凡職事官應覲省及移疾,不得過程。 年七十已上應致仕,若齒力未衰,亦聽厘務。 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及風疾、使酒,皆不得入仕。 凡內外官有清白著聞,應以名薦,則中書門下改授,五品已上,量加升進,六品已下,有付吏部即量等第遷轉。 若第二第三等人,五品已上,改日稍優之。 六品已下,秩滿聽選,不在放限。 其嶺南、黔中,三年一置選補使,號為南選。 凡天下官吏,各有常員。 凡諸司置直,皆有定數。 諸司諸色有品直官。 內外官吏,則有假寧之節,行李之命。 簿書景跡,功賞殿最,具員皆與員外郎分掌之。 郎中一人掌小銓,亦分為九品,通謂之行署。 以其在九流之外,故謂之流外銓,亦謂之小選。 其校試銓注,與流內銓略同。 其吏部、兵部、禮部、考功、都省、御史台、中書、門下,謂之前八司,其餘則曰後行。 凡擇流外,取工書、計,兼頗曉時務。 三事中,有一優長,則在敘限。 每經三考轉選,量其才能而進之,不則從舊任。 小銓,舊委郎中專知。 開元二十五年,又敕銓試訖留放,皆尚書侍郎定之也。 員外郎一人掌判南曹。 曹在選曹之南,故謂之南曹。 每歲選人,有解狀、簿書、資歷、考課,必由之以核其實,乃上三銓。 其三銓進甲則署焉。 員外郎一人裳判曹務。 凡預太廟齋郎帖試,如貢舉之制。 司封郎中一員, 從五品上。 隋曰主爵郎,武德因之。 龍朔二年改為司封大夫,光宅改司封郎中也。 司封員外郎一員, 從六品上。 主事二人, 從九品上。 第3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3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