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州 隋九真郡。 武德五年,置愛州,領九真、松源、楊山、安順四縣。 又于州界分置積、順、安、永、胥、前真、山七州。 改永州為都州。 九年,改積州為南陵州。 貞觀初,廢都州入前真州。 其年,廢前真、胥二州入南陵州。 又廢安州以隆安縣,廢山州以建初縣,並屬州。 又廢楊山、安順二縣入九真縣。 改南陵州復為真州。 八年,廢建初入隆安。 九年,廢松源入九真。 十年,廢真州,以胥浦、軍安、日南、移風四縣屬愛州。 天寶元年,改為九真郡。 乾元元年,復為愛州。 九真南與日南接界,西接牂柯界,北與巴蜀接,東北與鬱林州接,山險溪洞所居。 舊領縣七,戶九千八十,口三萬六千五百一十九。 天寶領縣六,戶一萬四千七百。 至京師八千八百里,至東都八千一百里。 在交州西,不詳道里遠近。 其南即驩州界。 九真 漢武帝開置九真郡,治于胥浦縣。 領居風、都龐、余發、咸驩、無切、無編等七縣。 今九真縣,即漢居風縣地。 吳改為移風。 隋改為九真,州所治。 自漢至南齊為九真郡。 梁置愛州,隋為九真郡 安順 隋舊 武德三年,置順州,又分置東河、建昌、邊河,並屬順州。 州廢,及三縣皆併入安順,屬愛州也 崇平 隋隆安縣。 武德五年,于縣置安州及山州,又分隆安立教山、建道、都握三縣,並屬安州,領四縣。 又置岡山、真潤、古安、西安、建初五縣,屬山州。 貞觀元年,廢安州及三縣,又廢山州及五縣,以隆安隷愛州。 先天元年,改為崇安。 至德二年,改為崇平 軍寧 隋軍安縣。 武德五年,于縣界置永州。 七年,改為都州。 貞觀元年,改為前真州。 十年,改屬愛州。 至德二年,改為軍寧 日南 漢居風地。 縣界有居風山,上有風門,常有風。 其山出金牛,往往夜見,照耀十里。 時鬥,則海水沸溢,有霹靂,人家牛皆怖,號曰「神牛」。 隋為日南縣 無編 漢舊縣,屬九真郡。 又有漢西于縣,故城在今縣東所置也。 福祿州下 土俗同九真郡之地,後為生獠所據。 龍朔三年,智州刺史謝法成招慰生獠昆明、北樓等七千餘落。 總章二年,置福祿州以處之。 天寶元年,改為福祿郡。 至德二年,改為唐林郡。 乾元元年,復為福祿州。 領縣二,無戶口及兩京道里、四至州郡。 柔遠 州所治。 與州同置。 本名安遠,至德二年,改為柔遠也 唐林 長州 土俗與九真同。 唐置長州,失起置年月。 天寶元年,改為文陽郡。 乾元元年,復為長州。 領縣四,戶六百四十八,無口及兩京道里、四至州府也。 文陽 銅蔡 長山 其常 皆與州同置。 驩州 陳日南郡。 武德五年,置南德州總管府,領德、明、智、驩、林、源、景、海八州。 南德州領六縣。 八年,改為德州。 貞觀初,改為驩州,以舊驩州為演州。 二年,置驩州都督府,領驩、演、明、智、林、源、景、海八州。 十二年,廢明、源、海三州。 天寶元年,改為日南郡。 乾元元年,復為驩州也。 舊領縣六,戶六千五百七十九,口一萬六千六百八十九。 天寶領縣四,戶九千六百一十九,口五萬八百一十八。 至京師陸路一萬二千四百五十二里,水路一萬七千里,至東都一萬一千五百九十五里,水路一萬六千二百二十里。 東至大海一百五十里,南至林州一百五十里,西至環王國界八百里,北至愛州界六百三里,南至盡當郡界四百里,西北到靈跋江四百七十里,東北至辯州五百二里。 九德 州所治。 古越裳氏國,秦開百越,此為象郡。 漢武元鼎六年開交趾已南,置南郡,治于硃吾,領比景、盧容、西扌卷、象林五縣。 吳分日南置九德郡,晉、宋、齊因之。 隋改為驩州,廢九德郡為縣,今治也。 後漢遣馬援討林邑蠻,援自交趾循海隅,開側道以避海,從蕩昌縣南至九真郡,自九真至其國,開陸路,至日南郡,又行四百餘里,至林邑國。 又南行二千餘里,有西屠夷國,鑄二銅柱于象林南界,與西屠夷分境,以紀漢德之盛。 其時,以不能還者數十人,留于其銅柱之下。 至隋乃有三百餘家,南蠻呼為「馬留人」。 其水路,自安南府南海行三千餘里至林邑,計交趾至銅柱五千里。 浦陽 晉置 懷驩 隋為咸驩縣,屬九真郡。 武德五年,于縣置驩州,領安人、扶演、相景、西源四縣,治安人。 貞觀九年,改為演州。 十三年,省相景縣入扶演。 十六年,廢演州。 其所管四縣,廢入咸驩。 後改為懷驩 越裳 吳置。 武德五年,于縣置明州,析置萬安、明弘、明定三縣隷之。 又分日南郡文谷、金寧二縣置智州,領文谷、新鎮、闍員、金寧四縣。 貞觀十三年,廢明州,越裳屬智州。 後又廢智州,以越裳屬驩州。 林州 隋林邑郡。 貞觀九年,綏懷林邑置林州,寄治于驩州南界,今廢無名,領縣三,無戶口。 去京師一萬二千里。 林邑 州所治。 漢武帝開百越,于交趾郡南三千里置日南郡,領縣四,治于硃吾。 其林邑,即日南郡之象林縣。 縣在南,故曰日南,郡南界四百里。 後漢時,中原喪亂,象林縣人區連殺縣令,自稱林邑王。 後有范熊者,代區連,相傳累世,遂為林邑國。 其地皆開北戶以嚮日。 晉武時,范氏入貢。 東晉末,范攻陷日南郡,告交州刺史硃蕃,求以日南郡北界橫山為界。 其後,又陷九真郡。 自是,屢寇交趾南界。 至貞觀中,其主修職貢,乃于驩州南僑置林邑郡以覊縻之,非正林邑國 金龍 隋文帝時,遣大將劉方率兵萬人,自交趾南伐林邑國,敗之。 其王梵志遁走,方收其廟主一十八人,皆鑄金為之。 方盡虜其人,空其地,乃班師。 因方得其龍,乃為縣名 海界 三縣並貞觀九年置。 景州 隋北景郡。 貞觀二年,置南景州,寄治驩州南界。 八年,改為景州。 後亦廢,無其名。 領縣三,無戶口。 至京師一萬一千五百里。 北景 漢縣名,屬日南郡,在安南府南三千里。 北景在南。 晉將灌邃攻林邑王范佛,破其國,遂於其國五月五日立表,北景在表南九寸一分,故自北景已南,皆北戶以嚮日也。 「北」字或單為「匕」 由文 貞觀二年置也 硃吾 漢日南郡所治之縣也。 前志曰:「硃吾人不粒食,依魚資魚為生。 」記云:「硃吾,在日南郡,此僑立名也。 」 第33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3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