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上 隋吳郡,隋末陷賊。 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蘇州。 六年,又陷輔公祏。 七年,平公祏,復置蘇州都督,督蘇、湖、杭、暨四州,治于故吳城,分置嘉興縣。 八年,廢嘉興入吳縣。 九年,罷都督。 貞觀八年,復置嘉興縣。 領吳城、崑山、嘉興、常熟四縣。 天寶元年,改為吳郡。 乾元元年,復為蘇州。 舊領縣四,戶一萬一千八百五十九,口五萬四千四百七十一。 天寶領縣六,戶七萬六千四百二十一,口六十三萬二千六百五十五。 在京師東南三千一百九十九里,至東都二千五百里。 吳 春秋時吳都闔閭邑。 漢為吳縣,屬會稽郡。 隋平陳,置蘇州,取州西姑蘇山為名 嘉興 漢由拳縣,屬會稽郡。 吳改嘉興,隋廢。 武德七年,復置,屬蘇州。 八年,廢入吳。 貞觀八年,復置,屬蘇州 崑山 漢婁縣,屬會稽郡。 梁分婁縣置信義縣。 又分信義置崑山,取縣界山名。 常熟 晉分吳縣置海虞縣。 梁改常熟縣。 今崑山縣東一百三十里常熟故城是也。 隋舊治南沙城,武德七年,移于今所治城。 長洲 萬歲通天元年,分吳縣置,在郭下,分治州界。 海鹽 漢縣,屬會稽郡。 久廢。 景雲二年,分嘉興縣復置。 先天元年,復廢。 開元五年,復置,治吳禦城。 湖州上 隋吳郡之烏程縣。 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湖州,領烏程一縣。 六年,覆沒于輔公祏。 七年平賊,復置,仍廢武州,以武康來屬。 又省雉州,以長城縣來屬。 天寶元年,改為吳興郡。 乾元元年,復為湖州。 舊領縣五,戶一萬四千一百三十五,口七萬六千四百三十。 天寶領縣五,戶七萬三千三百六,口十七萬七千六百九十八。 在京師東南三千四百四十一里,至東都二千六百四十四里。 烏程 漢縣,屬會稽部。 梁置震州,取震澤名。 隋改湖州,取州東太湖為名。 皆治烏程。 武康 吳分烏程、餘杭二縣立永安縣,晉改為永康,又改為武康。 武德四年,置武州,七年,州廢,縣屬湖州。 長城 晉分烏程置長城縣。 武德四年,置雉州,領長城、原鄉二縣。 七年,州廢及原鄉併入長城,屬湖州。 安吉 武德四年置,屬桃州。 七年,廢入長城。 麟德元年,復分長城縣置。 德清 天授二年,分武康置武原縣。 景雲二年,改為臨溪。 天寶元年,改為德清縣。 杭州上 隋餘杭郡。 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杭州,領錢塘、富陽、餘杭三縣。 六年,覆沒于輔公祏。 七年平賊,復置杭州。 八年,廢潛州,以於潛縣來屬。 貞觀四年,分錢塘置鹽官縣。 天寶元年,改為餘杭郡。 乾元元年,復為杭州。 舊領縣五,戶三萬五百七十一,口十五萬三千七百二十。 天寶領縣九,戶八萬六千二百五十八,口五十八萬五千九百六十三。 在京師東南三千五百五十六里,至東都二千九百一十九里。 錢塘 漢縣,屬會稽郡。 隋于餘杭縣置杭州,又自餘杭移州理錢塘。 又移州于柳浦西,今州城是。 貞觀六年,自州治南移于今所,去州十一里。 又移治新城戍。 開元二十一年,移治州郭下。 二十五年,復還舊所。 鹽官 漢海鹽縣地,有鹽官,吳遂名縣。 武德四年,屬東武州。 七年,省入錢塘。 貞觀四年,復分錢塘置。 餘杭 漢縣,屬會稽郡。 隋置杭州,後徙治錢塘。 富陽 漢富春縣,屬會稽郡。 晉改為富陽。 隋舊縣。 於潛 漢縣,屬丹陽郡。 武德七年,置潛州,領於潛、臨水二縣。 八年,廢潛州及臨水縣,於潛還杭州。 臨安 垂拱四年,分餘杭、于潛,置於廢臨水縣。 新城 永淳元年,分富陽置。 紫溪 垂拱二年,分於潛置。 萬歲通天元年,改為武隆。 其年,依舊為紫溪。 唐山 萬歲通天元年,分紫溪,又別置武隆縣。 神龍元年,改為唐山。 越州中都督府 隋會稽郡。 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越州總管,管越、嵊、姚、鄞、浙、綱、衢、谷、麗、嚴、婺十一州。 越州領會稽、諸暨、山陰三縣。 七年,改總管為都督,督越、婺、鄞、嵊、麗五州。 越州領會稽、諸暨、山陰、餘姚四縣。 八年,廢鄞州為鄮縣,嵊州為剡縣,來屬。 麗州為永康,屬婺州。 省山陰縣。 督越、婺二州。 貞觀元年,更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 天寶元年,改越州為會稽郡。 乾元元年,復為越州。 舊領縣五,戶二萬五千八百九十,口十二萬四千一十。 天寶領縣七,戶九萬二百七十九,口五十二萬九千五百八十九。 在京師東南三千七百二十里,至東都二千八百七十里。 會稽 漢郡名。 宋置東揚州,理於此,齊、梁不改。 隋平陳,改東揚州為吳州。 煬帝改為越州,尋改會稽郡,皆立於此縣 山陰 垂拱二年,分會稽縣置,在州治,與會稽分理 諸暨 漢縣,屬會稽郡。 越王允常所都 餘姚 漢縣,屬會稽郡。 隋廢。 武德四年,復置,仍置姚州。 七年,州廢,縣屬越州 剡 漢縣,屬會稽郡。 武德四年,置嵊州及剡城縣。 八年,廢嵊州及剡城,以剡縣來屬。 蕭山 儀鳳二年,分會稽、諸暨置永興縣。 天寶元年,改為蕭山。 上虞 漢縣,屬會稽郡。 明州上 開元二十六年,于越州鄮縣置明州。 天寶元年,改為餘姚郡。 乾元元年,復為明州,取四明山為名。 天寶領縣四,戶四萬二千二十七,口二十萬七千三十二。 在京師東南四千一百里,至東都三千二百五十里。 鄮 漢縣,屬會稽郡。 至隋廢。 武德四年,置鄞州。 八年,州廢為鄮縣,屬越州。 開元二十六年,于縣置明州 奉化,慈溪,翁山,已上三縣,皆鄮縣地。 開元二十六年,析置。 台州上 隋永嘉郡之臨海縣。 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海州,領臨海、章安、始豐、樂安、寧海五縣。 五年,改為台州。 六年,沒于輔公祏。 七年平賊,仍置台州,省寧海入章安。 八年,廢始豐、樂安二縣入臨海。 貞觀八年,復分置始豐。 舊管二縣。 永昌元年,置寧海縣。 神龍二年,置象山縣。 天寶元年,改為臨海郡。 乾元元年,復為台州。 舊領縣二:臨海、始豐。 戶六千五百八十三,口三萬五千三百八十三。 天寶領縣六,戶八萬三千八百六十八,口四十八萬九千一十五。 在京師東南四千一百七十七里,至東都三千三百三十里。 臨海 漢回浦縣,屬會稽郡。 後漢改為章安。 吳分章安置臨海縣。 武德四年,于縣置台州,取天台山為名 唐興 吳始平縣,晉改始豐,隋末廢。 武德四年,復置。 八年,又廢。 貞觀八年,復為始豐縣。 上元二年,改為唐興 黃岩 上元二年,分臨海置 第30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3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