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中都督府 隋安陸郡。 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為安州,領安陸、雲夢、應陽、孝昌、吉陽、應山、京山、富水八縣。 其年,于應山縣置應州,領應山一縣。 于孝昌縣置澴州,領孝昌一縣。 以富水、京山二縣屬溫州。 改應陽為應城縣。 安州置總管,管澴、應二州。 七年州廢,澴、應二州縣屬安州。 改為大都督府,督安、申、陽、溫、復、沔、光、黃、蘄九州。 六年,罷都督府。 七年,又置,督安、隋、溫、沔、復五州。 十二年,罷都督府。 天寶元年,改為安陸郡,依舊為都督府,督安、隋、郢、沔四州。 乾元元年,復為安州。 舊領縣六,戶六千三百三十八,口二萬六千五百一十九。 天寶,戶二萬二千二百二十一,口十七萬一千二百二。 在京師東南二千五十一里,至東都一千一百九十里。 安陸 漢縣,屬江夏郡。 宋分江夏立安陸郡。 武德四年,改為安州,治于安陸。 孝昌 宋分安陸縣置。 武德四年,置澴州,領孝昌、澴陽二縣。 八年,州廢,以澴陽、孝昌屬安州。 雲夢 漢安陸縣地。 後魏分安陸,于雲夢古城置雲夢縣。 應城 宋分安陸縣置應城縣,隋改為應陽。 武德四年,復為應城。 吉陽 梁分安陸置平陽縣,後魏改為京池。 隋改為吉陽,取山名。 應山 漢隋縣地,屬南陽郡。 梁分隋縣置永陽縣。 隋改為應山。 以縣北山為名。 舒州下 隋同安郡。 武德四年,改為舒州,領懷寧、宿松、太湖、望江、同安五縣。 其年,割宿松置嚴州。 五年,又割望江置高州,又改高州為智州。 六年,舒州置總管府,管舒、嚴、智三州。 七年,廢智州,望江屬嚴州,八年,又廢嚴州,以望江、宿松二縣來屬。 貞觀元年,罷都督府。 天寶元年,改為同安郡。 至德二年二月,改盛唐郡。 乾元元年,復為舒州。 舊領縣五,戶九千三百六十一,口三萬七千五百三十八。 天寶,戶三萬五千三百五十三,口十八萬六千三百九十八。 在京師東南二千六百二十六里,至東京一千八百九十三里。 懷寧 漢皖縣地,晉于皖縣置懷寧縣。 晉置晉熙郡。 隋改為熙州,又為同安郡。 武德四年,改為舒州,以懷寧為州治 宿松 漢皖縣地,梁置高塘郡。 隋罷郡,置宿松縣。 武德四年,置嚴州,領宿松一縣。 七年,廢智州,以望江來屬。 八年,廢嚴州,二縣來屬舒州 望江 漢皖縣地,晉置新治縣。 陳于縣置大雷郡。 隋改新治為義鄉,尋改為望江。 武德四年,置高州,尋改為智州。 七年,州廢,縣屬嚴州。 八年,廢州,以縣屬舒州 太湖 漢皖縣地,宋置太湖縣 同安 漢樅陽縣,屬廬江郡。 梁置樅陽郡。 隋罷郡為同安縣,取界內古城名。 江南道 江南東道 潤州上 隋江都郡之延陵縣。 武德三年,杜伏威歸國,置潤州于丹徒縣,改隋延陵縣為丹徒,移延陵還治故縣,屬茅州。 六年,輔公祏反,復據其地。 七年,平公祏,又置潤州,領丹徒縣。 八年,廢簡州,以曲阿來屬。 九年,揚州移理江都,以延陵、句容、白下三縣屬潤州。 天寶元年,改為丹陽郡。 乾元元年,復為潤州。 永泰後,常為浙江西道觀察使理所。 舊領縣五,戶二萬五千三百六十一,口十二萬七千一百四。 天寶領縣六,戶十萬二千三十三,口六十六萬二千七百六。 在京師東南二千八百二十一里,至東都一千七百九十七里。 丹徒 漢縣,屬會稽郡。 春秋吳硃方之邑地,吳為京口戍。 晉置南徐州。 隋為延陵鎮,因改為延陵縣。 尋以蔣州之延陵、永年,常州之曲阿三縣置潤州,東潤浦為名。 皆治于丹徒縣。 丹陽 漢曲阿縣,屬會稽郡。 又改名雲陽,後復為曲阿。 武德五年,于縣置簡州。 八年,州廢,縣屬潤州。 天寶元年,改為丹陽縣,取漢郡名 延陵 漢曲阿縣地,晉分置延陵郡。 隋移郡丹徒。 武德三年,移于今所,屬茅州。 七年,廢茅州,以縣屬蔣州。 八年,改蔣州為揚州。 九年,改屬潤州 上元 楚金陵邑,秦為秣陵。 吳名建業,宋為建康。 晉分秣陵置臨江縣,晉武改為江寧,武德三年,于縣置揚州,仍置東南道行台,改江寧為歸化。 六年,輔公祏反,據其地。 七年,公祏平,置行台尚書省,改揚州為蔣州。 廢茅州,以句容二縣來屬蔣州。 八年,罷行台,改蔣州置揚州大都督府。 改歸化縣為金陵。 揚州領金陵、句容、丹陽、溧水六縣。 九年,揚州移治江都,改金陵為白下縣。 以延陵、句容、白下三縣屬潤州,丹陽、溧陽、溧水三縣屬宣州。 移白下治故白下城。 貞觀七年,復移今所。 九年,改為江寧縣。 至德二年二月,置江寧郡。 乾元元年,于江寧置昇州,割潤州之句容江寧、宣州之當涂溧水四縣,置浙西節度使。 上元二年,復為上元縣,還潤州。 當涂等三縣各依舊屬 句容 漢縣,屬丹陽郡。 武德四年,于縣置茅州,領句容。 七年,州廢,以縣屬蔣州。 九年,屬潤州。 乾元元年,屬昇州。 寶應元年州廢,屬潤州。 金壇垂拱四年,分延陵縣置也。 常州上 隋毗陵郡。 武德三年,杜伏威歸化,置常州,領晉陵、義興、無錫、武進四縣。 六年,復陷輔公祏。 七年,公祏平,復置常州,于義興置南興州。 八年,州廢,義興來屬,省武進入晉陵。 天寶元年,改為晉陵郡。 乾元元年,復為常州。 舊領縣四,戶二萬一千一百八十二,口十一萬一千六百六。 天寶領縣五,戶十萬二千六百三十一,口六十九萬六百七十三。 在京師東南二千八百四十三里,至東京一千九百八十三里。 晉陵、漢毗陵縣,屬會稽郡,吳延陵邑也。 晉改為晉陵郡。 隋省郡,于常熟縣置常州。 武德中,移于今治 武進 晉分曲阿縣置武進,梁改為蘭陵,隋廢。 垂拱二年,又分晉陵置,治于州內 江陰 梁分蘭陵縣置。 武德三年,于縣置暨州,領江陰、暨陽、利城三縣。 九年,省暨陽、利城入江陰,屬常州 義興 漢陽羡縣,屬會稽郡。 晉立義興郡及縣。 武德七年,置南興州,領義興、陽羡、臨津三縣。 八年,廢南興州及陽羡、臨津二縣,義興復隷常州 無錫 漢縣,屬會稽郡,隋屬常州。 第30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3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