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州下 武德元年,割巴州之安固、伏虞,隆州之儀隴、大寅,渠州之宕渠、咸安等六縣,置蓬州,因周舊名。 三年,以儀隴屬萬州。 尋復來屬。 天寶元年,改為咸安郡。 至德二年,改為蓬山郡。 乾元元年,復為蓬州。 舊領縣六,戶九千二百六十八,口三萬五千五百六十六。 天寶,縣七,戶一萬五千五百七十六,口五萬三千三百五十二。 至京師二千二百一十里;至東都二千九百九十五里。 良山 漢宕渠地,梁置伏虞郡安固縣。 後周改伏虞為蓬州,安固為良山。 開元初,蓬州移治大寅縣,至後不改 大寅 梁置。 舊治斗子山,後移治鬥壇口,今為蓬州所治 儀隴 梁置。 武德二年,屬萬州。 州廢,還蓬州。 舊領金城山,開元二十三年,移治平溪。 伏虞 梁宣漢縣。 隋改為伏虞,屬蓬州 宕渠 梁置,取漢縣名。 舊治長樂山,長安三年,移治羅獲水 咸安 梁置綏安縣,隋改為咸安。 至德二年,改為蓬山 大竹 久視元年,分宕渠縣置。 至德二年,割屬濆山郡。 壁州下 武德八年,分巴州始寧縣,改置壁州並諾水縣。 又割集州之符陽、白石二縣來屬。 貞觀元年,廢萬州,割廣納縣來屬。 八年,復以符陽屬集州。 天寶元年,改為始寧郡。 乾元元年,復為壁州。 舊領縣三,戶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七千四百四十九。 天寶,縣四,戶一萬二千三百六十八,口五萬四千七百五十七。 在京師西南一千八百二十二里,至東都二千九百四十二里。 諾水 後漢宣漢縣,梁分宣漢置始寧縣。 元魏分始寧置諾水縣。 武德八年,分巴州始寧之東境,置壁州及諾水縣。 今州所治。 廣納 武德三年,割始寧、歸仁二縣地置,以廣納溪為名 白石 後魏置,以白石水為名。 武德初,屬巴州,又改屬集州。 八年,還壁州。 巴東 開元二十三年六月,置太平縣。 天寶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巴東縣。 商州 隋上洛郡。 武德元年,改為商州。 其年,于上津縣置上州。 貞觀十年,州廢,上津來屬。 天寶元年,改為上洛郡。 乾元元年,復為商州。 舊領縣五,戶四千九百一,口二萬一千五十。 天寶,縣六,戶八千九百二十六,口五萬二千八十。 至京師二百八十一里,至東都八百八十六里。 上洛 漢縣,屬弘農郡。 言在洛水之上,故為縣名。 隋于縣置上洛郡。 豐陽 漢商縣地。 晉分商縣置豐陽,以川為名。 舊治吉川城,麟德元年,移理豐陽川。 雒南 漢上洛縣地。 晉分置拒陽縣,隋改拒陽為雒南。 舊治拒陽川,顯慶三年,移治清川。 商雒 漢商縣,屬弘農郡。 隋文加「洛」字 上津 漢長利縣地,屬漢中郡。 梁置南洛州,後魏改為上州,隋廢州為上津縣。 義寧二年,置上津郡。 武德元年,改為上州,領上津、豐利、黃土、長利四縣。 貞觀初,省長利縣。 十年,廢上州,以黃土屬金州,豐利屬均州,上津屬商州。 安業 萬歲通天元年,分豐陽置。 景龍三年,改屬雍州。 景雲元年,還屬商州。 乾元元年正月,改為乾元縣,割屬京兆府。 金州 隋西城郡 武德元年,改為金州,領洵陽、石泉、安康等縣。 其年,割洵陽、驢川二縣置洵州,領三縣。 又置西安州。 又立寧都、廣德二縣隷西安州。 為直州。 三年,金州置總管府,管金、井、直、洵、洋、南豐、均、漸、遷、房、重、順十二州。 七年,廢洵州,以洵城、洵陽、驢川三縣來屬。 貞觀元年,廢直州,又省寧都、廣德,以安康來屬,仍省驢川縣。 八年,省洵城縣,又以廢上州之黃土縣來屬。 天寶元年,改為安康郡。 至德二年二月,改為漢南郡。 乾元元年,復為金州。 舊領縣六,戶一萬四千九十一,口五萬三千二十九。 天寶,戶九千六百七十四,口五萬七千九百八十一。 在京師南七百三十七里,至東都一千七百里。 西城 州所理。 漢西城縣,屬漢中郡。 後魏置安康郡,尋改為東梁州。 又以其地出金,改為金州。 皆以西城為治所。 隋末廢。 義寧二年,復置 洵陽 漢縣名。 武德元年,置洵州,又分洵陽置洵城、驢川二縣。 七年,廢洵州,三縣屬金州。 貞觀二年,省驢川。 八年,省洵城,併入洵陽 淯陽 後魏黃土縣。 義寧二年,屬上州。 貞觀八年,屬金州。 天寶元年,改為淯陽 石泉 隋縣。 聖歷元年,改為武安。 神龍初,復為石泉。 永貞元年,省入漢陰縣,復置 漢陰 漢安陽縣,屬漢中郡。 晉武改為安康,置安康郡。 隋改為縣。 武德元年,置西安州,立寧都、廣德二縣。 改西安州為直州。 州廢,省寧都、廣德二縣入安康。 至德二年二月,改為漢陰縣 平利 後周于平利川置吉陽縣,隋改為安吉。 武德元年,改為平利。 開州 隋巴東郡之盛山縣。 義寧二年,分置萬州,仍割巴東郡之新浦,通川郡之萬世、西流三縣來屬。 武德元年,改為開州,領四縣。 貞觀初,省西流入盛山。 天寶元年,改為盛山郡。 乾元元年,復為開州。 舊領縣三,戶二千一百二十二,口一萬五千五百四。 天寶,戶五千六百六十,口三萬四百二十一。 在京師南一千四百六十里,至東都二千六百七十里。 盛山 漢朐縣,屬巴郡。 蜀分置漢豐縣,周改漢豐為永寧。 隋改永寧為盛山。 以山為名 新浦 宋分漢豐縣置 萬歲 後周之萬縣,隋加「世」字。 貞觀二十三年,改萬世為萬歲縣。 渠州下 隋宕渠郡。 武德元年,改為渠州,領流江、賨城、宕渠、咸安、潾水、墊江六縣。 其年,改賨城為始安。 又分置賨城、義興、豐樂三縣。 以宕渠、咸安三縣屬蓬州。 又分濆水、墊江、濆山、鹽泉四縣置濆州。 三年,割濆州之濆水來屬。 八年,省義興、豐樂、賨城三縣。 其年,廢潾州,以潾山來屬。 天寶元年,改為濆山郡。 乾元元年,復為渠州。 舊領縣四,戶九千七百二十六,口二萬一千五百五十二。 天寶,戶九千九百五十七,口二萬六千五百二十四。 在京師西南二千一百七十里,至東都三千一百九十里。 流江 漢宕渠縣地,屬巴郡。 梁置渠州,周改為北宕渠郡,又改為流江郡。 仍于郡內置流江縣。 武德元年,改為渠州。 又並賨城、義興二縣入流江 濆水 梁置。 義寧元年,屬濆州。 武德三年,屬渠州 渠江 梁置始安縣,隋不改。 天寶元年八月,改為渠江縣 濆山 梁置。 濆山,在縣西四十里,重疊濆比為名。 隋末,縣廢。 武德元年,分置濆山縣,又置濆州。 八年,州廢,縣隷渠州。 第29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2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