邠州上 隋北地郡之新平縣。 義寧二年,割北地郡之新平、三水二縣置新平郡。 武德元年,改為豳州。 二年,分新平置永壽縣。 貞觀二年,又分新平置宜祿縣。 開元十三年,改豳為邠。 天寶元年,改為新平郡。 乾元元年,復為邠州。 舊領縣四,戶一萬五千五百三十四,口六萬四千八百一十九。 天寶,戶二萬二千九百七十七,口十三萬五千二百五十。 去京師西北四百九十三里,至東都一千一百三十二里。 新平 隋縣 三水 隋縣 永壽 武德二年,分新平置。 神龍三年,改屬雍州。 景龍元年,復屬邠州。 宜祿 貞觀二年,分新平置宜祿縣,後魏廢縣名。 涇州上 隋安定郡。 武德元年,討平薛仁杲,改名涇州。 天寶元年,復為安定郡。 乾元元年,復為涇州。 舊領縣五,戶八千七百七十三,口三萬五千九百二十一。 天寶,戶三萬一千三百六十五,口十八萬六千八百四十九。 在京師西北四百九十三里,至東都一千三百八十七里。 安定 隋縣。 靈台 隋鶉觚縣。 天寶元年,改為靈台。 良原 潘原 隋陰盤縣。 天寶元年,改為潘原,縣界有潘原廢縣。 臨涇 隋縣。 隴州上 隋扶風郡之汧源縣。 義寧二年,置隴東郡,領縣五。 武德元年,改為隴州,以南由縣屬含州。 四年,廢含州,復以南由來屬。 天寶元年,改為汧陽郡。 乾元元年,復為隴州。 舊領縣五,戶四千五百七十一,口一萬八千六百三。 天寶,戶二萬四千六百五十二,口十萬一百四十八。 在京師西四百九十六里,去東都一千三百二十五里。 汧源 隋縣 汧陽 隋縣 南由 隋縣。 武德元年,置含州于此,領南由一縣。 四年,廢含州,以縣屬隴州。 吳山 隋長蛇縣。 貞觀元年,改為吳山縣,治槐衙堡。 上元元年,移治龍盤城。 華亭 隋縣。 垂拱二年,改亭州。 神龍元年,複舊。 寧州上 隋北地郡。 義寧元年,領安定、羅川、襄樂、彭原、新平、三水六縣。 二年,分定安置歸義縣,以新平、三水屬新平郡。 武德元年,改北地郡為寧州。 其年,以彭原縣屬彭州。 三年,分彭原置豐義縣,躭彭州。 又分定安置定平縣。 貞觀元年,廢彭州,以彭原、豐義二縣來屬。 仍于寧州置都督府。 四年,罷都督府。 十七年,廢歸義縣。 天寶元年,改為彭原郡。 乾元元年,復為寧州。 舊領縣七,戶一萬五千四百九十一,口六萬六千一百三十五。 天寶,領縣六,戶三萬七千一百二十一,口二十二萬四千八百三十七。 在京師西北四百四十六里,至東都一千三百二十四里。 定安 隋縣 彭原 隋縣。 武德元年,置彭州,領彭原一縣。 二年,分置豐義縣。 貞觀元年,廢彭州,以縣來屬寧州 真寧 隋羅川縣。 天寶元年,改為真寧 定平 武德二年,分定安縣置。 貞觀十七年,廢歸義縣,併入定平 襄樂 隋縣 豐義 武德二年,分彭原縣置,屬彭州。 貞觀元年廢彭州,來屬。 原州中都督府 隋平涼郡。 武德元年,平薛仁杲,置原州。 貞觀五年,置都督府,管原、慶、會、銀、亭、達、要等七州。 十年,省亭、達、要三州,唯督四州。 天寶元年,改為平涼郡。 乾元元年,復為原州。 舊領縣三,戶二千四百四十三,口一萬五百一十二。 天寶領縣四,戶七千三百四十九,口三萬三千一百四十六。 在京師西北八百里,至東都一千六百四十五里。 平高 隋縣 平涼 隋縣,治陽晉川。 開元五年,移治古塞城 百泉 隋縣 蕭關 貞觀六年,置緣州,領突厥降戶,寄治于平高縣界他樓城。 高宗時,于蕭關置他樓縣。 神龍元年,廢他樓縣,置蕭關縣。 大中五年,置武州。 慶州中都督府 隋弘化郡。 武德元年,改為慶州,領合水、樂蟠、三泉、馬嶺、弘化五縣。 三年,改三泉為同川縣。 六年,置總管府,改合水為合川縣,又置白馬、蟠交二縣。 七年,改總管為都督府。 貞觀元年,廢都督府及合川縣,仍割林州之華池縣來屬。 二年,置洛源縣。 四年,復置都督府及北永州,以洛源屬北永州。 五年,又罷都督府,以慶州隷原州都督府。 八年,又以廢北永州之洛源縣來屬。 開元四年,復置都督府。 二十六年,昇為中都督府。 天寶元年,改為安化郡。 至德元年,改為順化郡。 乾元元年,改為慶州。 舊領縣八,戶七千九百一十七,口三萬五千一十九。 天寶領縣十,戶二萬三千九百四十九,口一十二萬四千三百三十六。 在京師西北五百七十二里,至東都一千四百一十里。 安化 隋弘化縣,治弘州故城。 武德六年,移治今所,與合水縣俱在州治。 其年,改合水為合川縣。 貞觀元年,省合川縣併入。 神龍元年,改為安化縣 樂蟠 義寧元年,分合水縣置 合水 武德六年,分合水置蟠交縣。 天寶元年廢,併入合水。 馬嶺 隋縣,治天家堡。 貞觀八年,移理新城。 以縣西有馬嶺阪。 方渠 景龍元年,分馬嶺置。 同川 義寧二年,廢北永州,分寧州彭原置於三泉縣故城。 武德三年,復治同川城,改為同川縣 洛源 隋縣。 大業十三年,為胡賊所破,因廢。 貞觀二年,復置。 又自延州金城縣移北永州治于此。 八年,北永州廢,復以洛源縣屬慶州 延慶 武德六年,分合水縣置白馬縣。 天寶元年,改為延慶縣 華池 隋舊縣。 大業十三年,為胡賊所破,縣廢。 武德四年復置,又于此置林州總管府,管永州。 其林州領華池一縣。 五年,改永州為北永州。 七年,罷林州總管府。 貞觀元年,廢林州,華池隷慶州 懷安 開元十年,檢括逃戶置,因名懷安。 芳池州都督府,寄在慶州懷安縣界,管小州十:靜、獯、王、濮、林、尹、位、長、寶、寧,並黨項野利氏種落。 安定州都督府 寄在慶州界,管小州七:黨、橋、烏、西戎州、野利州、米州、還州。 安化州都督府 寄在慶州界,管小州七:永利州、威州、旭州、莫州、西滄州、儒州、琮州。 鄜州上 隋上郡。 武德元年,改為鄜州,領洛交、洛川、三川、伏陸、內部、鄜城六縣。 二年,以內部、鄜城隷坊州。 三年,置直羅縣。 貞觀二年,置都督府。 六年,又改為大都督府。 九年,復為都督府。 天寶元年,改為洛交郡。 乾元元年,復為鄜州。 舊領縣五,戶一千七百三,口五萬一千二百一十六。 天寶,戶二萬三千四百八十三,口十五萬三千七百十四。 在京師東北五百里,至東都九百二十五里。 洛交 隋縣 洛川 隋縣 三川 隋縣。 以華池水、黑水、洛水三水會同,因名 第2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2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