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曆二年三月,河中獻玄狐。 四年九月己卯,虎入京城長壽坊元載私廟,將軍周皓格殺之。 六年八月丁丑,太極殿內廓下獲白兔。 八年七月,白鼠出內侍。 十二年六月,苑內獲白鼠。 十三年六月戊戌,隴右汧源縣軍士趙貴家,貓鼠同乳,不相害,節度使硃泚籠之以獻。 宰相常袞率百僚拜表賀,中書舍人崔祐甫曰:「此物之失性也。 天生萬物,剛柔有性,聖人因之,垂訓作則。 禮,迎貓,為食田鼠也。 然貓之食鼠,載在祀典,以其能除害利人,雖微必錄。 今此貓對鼠,何異法吏不勤觸邪,疆吏不勤捍敵?據禮部式錄三瑞,無貓不食鼠之目。 以此稱慶,理所未詳。 以劉向《五行傳》言之,恐須申命憲司,察聽貪吏,誡諸邊境,無失儆巡,則貓能致功,鼠不為害。 」帝深然之。 建中四年五月,滑洲馬生角。 貞元四年二月,太仆寺郊牛生犢,六足,太仆卿周皓白宰相李泌,請上聞,泌笑而不答。 又京師人家豕生子,兩首四足,有司以白御史中丞竇參,請上聞,參寢而不奏。 三月癸丑,鹿入京師西市門,眾殺之。 元和七年十一月,龍州武安川畲田中嘉禾生,有麟食之,復生。 麟之來,一鹿引之,群鹿隨之,光華不可正視。 使畫工圖麟及嘉禾來獻。 八年四月,長安西市門家豕生子,三耳八足,自尾分為二。 大和九年八月,易定監軍小將家馬,因飲水吐出寶珠一,獻之。 貞觀中,汾州言青龍見,吐物在空中,有光明如火。 墜地,地陷,掘之得玄金,廣尺,長七寸。 大足元年,虔州別駕得六眼龜,一夕而失。 神龍中,渭河有蛤蟆,大如一石鼎,裡人聚觀,數日而失。 是歲,大水漂溺京城數百家,商州水入城門,襄陽水至樹杪。 先天二年六月,西京朝堂磚階,無故自壞。 磚下有大蛇長丈餘,蛤蟆大如盤,面目赤如火,相向鬥。 俄而蛇入大樹,蛤蟆入于草。 其年七月三日,玄宗誅竇懷貞、岑羲等十七家。 開元四年六月,郴州馬嶺山下,有白蛇長六七尺,黑蛇長丈餘。 兩蛇鬥,白蛇吞黑蛇,至粗處,口眼流血,黑蛇頭穿白蛇腹出,俄而俱死。 旬日內桂陽大雨,山水暴溢,漂五百家,殺三百餘人。 天寶中,洛陽有巨蛇,高丈餘,長百尺,出於芒山下。 胡僧無畏見之,嘆曰:「此欲決水注洛城。 」即以天竺法咒之,數日蛇死。 祿山陷洛之兆也。 李揆作相前一月,有大蛤蟆如床,見室之中,俄失所在。 占者以為蟆天使也,有福慶之事。 乾元二年九月,通州三岡縣放生池中,日氣下照,水騰波湧上,有黃龍躍出,高丈餘,又于龍旁數處,浮出明珠。 大曆八年,京師金天門外水渠獲毛龜。 貞元三年,李納獻毛龜。 元和七年四月,舒州桐城縣有黃、青、白三龍各一,翼風雷自梅天陂起,約高二百尺,凡六里,降于浮塘坡。 九年四月,道州二青龍見于江中。 大和二年六月七日,密州卑產山北面有龍見。 初,赤龍從西來,續有青龍、黃龍從南來,後有白龍、黑龍從山北來,並形狀分明。 自申至戌,方散去。 天寶初,臨川郡人李嘉胤所居柱上生芝草,狀如天尊像,太守張景夫拔柱以獻。 上元二年七月甲辰,延英殿禦座生白芝,一莖三花。 肅宗制《玉靈芝詩》三篇,群臣皆賀。 占曰:「白芝主喪。 」明年,上皇、肅宗俱崩。 二年九月,含輝院生金芝。 永泰二年二月,京城槐樹有蟲食葉,其形類蠶。 其年六月,太廟第二室芝草生。 大曆四年三月,潤州上元縣芝草生,一莖四葉,高七寸。 八年,廬州廬江縣紫芝生,高一丈五尺。 九年九月,晉州神山縣慶唐觀檜樹已枯重榮。 十二年五月甲子,成都府人郭遠,因樵獲瑞木一莖,有文曰「天下太平」四字,其年十一月,蔡州汝陽縣芝草生,紫莖黃蓋。 興元元年八月,亳州真源縣大空寺僧院李樹,種來十四年,才長一丈八尺,今春枝忽上聳,高六尺,周圍似蓋,九尺餘。 又先天太后墓槐樹上有靈泉漏出,今年六月,其上有雲氣五色,又黃龍再見于泉上。 元和十一年十二月雷,桃李俱花。 長慶三年十二月,水不冰,草萌芽,如正二月之候。 神龍二年三月,洛陽東七里有水影,側近樹木車馬之影,歷歷見水影中,月餘方滅。 乾元二年七月,嵐州合河關黃河水,四十里間,清如井水,經四日而後復。 寶應元年九月甲午,華州至陝州二百餘裡,黃河清,澄澈見底。 大曆二年,醴泉出櫟陽,愈疾。 貞元四年七月,自陝州至河陰,河水色如墨,流入汴河,止於汴州城下,一宿而復。 寶曆二年,亳州言出聖水愈病。 江淮已南,遠來奔湊求水。 浙西觀察使李德裕奏論其妖。 宰相裴度判汴州所申狀曰:「妖由人興,水不自作。 」牒汴州觀察使填塞訖申。 玄宗初即位,東都白馬寺鐵像頭無故自落于殿門外。 後姚崇秉政,以僧惠范附太平亂政,謀汰僧尼,令拜父母,午後不出院,其法頗峻。 大曆十三年二月,太仆寺廨有佛堂,堂內小脫空金剛左臂上忽有黑汗滴下,以紙承色,色即血也。 明年五月,代宗崩。 上元三年,楚州刺史崔侁獻定國寶十三:一曰玄黃天符,形如笏,長八寸,有孔,闢人間兵疫;二曰玉鷄毛,白玉也,以孝理天下則見;三曰谷璧,白玉也,粟粒,無雕鎸之跡,王者得之,五穀豐熟;四曰西王母白環二,所在處外國歸伏;五曰碧色寶,圓而有光;六曰如意寶珠,大如鷄卵;七曰紅色靺鞨,大如巨慄;八曰琅玕珠二;九曰玉玦,形如玉環,四分缺一;十曰玉印,大如半手,理如鹿形,陷入印中;十一曰皇后採桑鈎,如箸,屈其末;十二曰雷公石斧,無孔;十三缺。 凡十三寶。 置之日中,白氣連天。 初,楚州有尼曰真如,忽有人接之升天,天帝謂之曰:「下方有災,令第二寶鎮之。 」即以十三寶付真如。 時肅宗方不豫,以為瑞,乃改元寶應,仍傳位皇太子,此近白祥也。 寶曆二年五月,神策軍修苑內古漢宮,掘得白玉床,其長六尺,以獻。 第2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舊唐書 上》
第2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