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書雖首載劉向、曾鞏二序,而其篇次先後,則自以己意改移,非復向、鞏之舊。 是書竄亂古本,實自彪始。 然向序稱:「中書余卷,錯亂相糅莒。 (案:『莒』字未詳,今姑仍原本錄之。 )又有國別者八篇,少不足。 臣向因國別者,略以時次之,分別不以序者以相補,除重複,得三十三篇。 」又稱,「中書本號,或曰《國策》,或曰《國事》,或曰《短長》,或曰《事語》,或曰《長書》,或曰《修書》」云云。 則向編此書,本裒合諸國之記,刪並重複,排比成帙。 所謂三十三篇者,實非其本來次第。 彪核其事蹟年月而移之,尚與妄改古書者有間。 其更定東、西二周,自以為考據之物筆,元吳師道作《補正》,極議其誤。 考趙與時《賓退錄》曰「《戰國策》舊傳高誘注,殘闕疏略,殊不足觀。 姚令威寬補註,(案:補註乃姚寬之兄姚宏所作,此作姚寬,殊誤,謹附訂于此。 )亦未周盡。 獨縉雲鮑氏校注為優。 雖間有小疵,殊不害大體。 惟東、西二周一節,極其舛謬,深誤學者,反不若二氏之說。 」是則南宋人已先言之矣。 師道注中所謂「補」者,即補彪注。 所謂「正」者,亦即正彪注。 其精核實勝於彪。 然彪註疏通詮解,實亦殫一生之力。 故其自記稱,四易稿後,始悟《周策》之嚴氏、陽豎,即韓策之嚴遂、陽堅,而有校書如塵埃風葉之嘆。 雖踵事者益密,正不得遽沒創始之功矣。 戰國策校注十捲紀昀家藏本提要 (四庫全書總目) 元吳師道撰。 師道字正傳,蘭谿人,至始元年進士。 仕至國子博士,致仕,後援禮部郎中,事蹟具《元史儒學傳》。 師道以鮑彪注《戰國策》,雖雲糾高誘之訛漏,然仍多未善,乃取姚宏續注與彪注參校,而雜引諸書考正之。 其篇第注文一仍鮑氏之舊。 每條之下,凡增其所闕者謂之「補」,凡糾其所失者謂之「正」,各以「補曰」、「正曰」別之。 復取劉向、曾鞏所校三十三篇四百八十六首舊第為彪所改竄者,別存於首。 蓋既用彪注為稿本,如更其次第,則端緒已棼,節日皆不相應;如泯其變亂之跡,置之不論,又恐古本遂亡,故附錄原次以存其舊。 孔穎達《禮記正義》每篇之下附着別錄第幾.林億等新校《素問》亦每篇之下附著全元起本第幾,即其例也。 前有師道自序,撮舉彪注之大紕繆者凡十九條,議論皆極精審。 其他隨文駁正,亦具有條理。 古來往是書者,固當以師道為最善矣。 舊有曲阜孔氏刊本,頗未是正。 此本猶元時舊刻,較孔本多為可據雲。 關脩齡戰國策高注補正序 古人崇尚戰國策,比之鴻寶,序論己悉矣。 其所謂「譎誑相輕,傾奪之說,然而人讀之,則必忘其事之陋者,文辭之勝,移之而已。 」又所謂「雖非義理之所存,而辨麗橫肆,亦文辭之最,學者所不宜廢也。 」此至當之論,孰為揄揚之浮于實乎哉!夫學究何為反以害乎名教飭戒子弟,令勿披覽也?要苦其難讀,而為護短之計,可謂執一而無權也。 余以不敏,猶欲思其難讀而得焉。 玩其文也久矣,而未達其實,但管窺一班。 竊謂《策》多戰國雜說,夫太史公采焉次《史》。 蓋由《左》、《國》之後,欲征興廢之跡,而莫可他求矣。 嘗觀著書大指,或有實施於行事者,或有載之空言而無其事者,若夫一辭數出,而馳說考不同,人不相及,而同在一時,則為後人擬策也著矣。 余妄執是說,以為惟取其文辭,不論事業可也。 於是乎斷章釋義,必依成文,庶幾無以失夫載說之真哉。 其所不逮,存而弗論,以俟君子幸正焉。 寬政丙辰季春,河越關脩齡撰。 橫田惟孝戰國策正解序 《戰國策》者,蓋當時之雜記,而秦人之所編錄也。 其事則從橫傾奪,其言則譎誑功利,終之,六國以此喪其國,秦以此失其天下,策士令其終者,蓋亦鮮矣。 雖間有彼善於此者,要亦不足以為訓也。 然則斯書可廢與?曰:何可廢也。 夫治必稱唐、虞、三代,亂必言春秋、戰國。 春秋則《左傳》、《國語》存焉,戰國則舍斯書而何在?太史公所據,亦唯斯而已矣。 《書》曰「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 」夫法治戒亂,古今常典,然不審其所由,而徒稱言而已,則不去就失路而背馳者,幾希矣?且夫舜、禹大聖也,而其相告戒曰:「無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晝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 」則知空言之諄諄不若指行事之著明矣。 然則欲知戰國之所以為戰國,安可不讀斯書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蓋曰法善改惡,善、惡皆可以為我師也。 是故《詩》之美、刺共存之,《春秋》善、惡並記焉,以示勸懲。 孔門之教,蓋為然也。 若夫曰害乎名教,而飭戒子弟,令勿披覽者,徒知善之可以為法,而不知惡之可以為戒也。 其諸異乎夫子之教與?《詩》曰「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其此之謂也。 噫!拘儒一唱是固說,而曲學隨而和之,斯書殆束閣焉。 夫古書之傳于今,孰能無誤;然士子所朝夕誦習,隨誤隨正,是以不至大誤。 今斯書尤多舛訛者,是誰之過與?吾愍其如此,既讎校數本,善者從之,可者據之,又其他片言只辭,苟可以為征者,採摭以參互訂正,然後取諸說之長,附以管窺。 不獨解文義,間有是正存焉,故並命曰“戰國策正解’。 其所不知,闕如以俟後之君子。 極知不自揣之甚,不免于蕪穢之責,冀人之好我,摘其過謬。 若其護短蔽拙,為之辭者,吾亦不敢。 文政甲申仲冬冬至前一日,東都,橫田惟孝,順藏敘。 戰國策 目錄 ※ 陰法魯《戰國策註釋》序(中華書局1991年7月第1版) ※ 《戰國策註釋》前言(中華書局1991年7月第1版) 卷一 東周策卷二 西周策 卷三 秦策一卷四 秦策二 卷五 秦策三卷六 秦策四 卷七 秦策五卷八 齊策一 卷九 齊策二卷十 齊策三 卷十一 齊策四卷十二 齊策五 卷十三 齊策六卷十四 楚策一 卷十五 楚策二卷十六 楚策三 卷十七 楚策四卷十八 趙策一 卷十九 趙策二卷二十 趙策三 卷二十一 趙策四卷二十二 魏策一 卷二十三 魏策二卷二十四 魏策三 卷二十五 魏策四卷二十六 韓策一 卷二十七 韓策二卷二十八 韓策三 卷二十九 燕策一卷三十 燕策二 第7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戰國策》
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