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因遂舉兵入趙境,而圍一城焉。 梁王甚說,曰:「宋人助我攻矣。 」趙王亦說,曰:「宋人止於此矣。 」故兵退難解,德施于梁而無怨于趙。 故名有所加,而實有所歸。 五 謂大尹曰 謂大尹曰:「君日長矣,自知政,則公無事。 公不如令楚賀君之孝,則君不奪太后之事矣,則公常用宋矣。 」 六 宋與楚為兄弟 宋與楚為兄弟。 齊攻宋,楚王言救宋。 宋因賣楚重以求講于齊,齊不聽。 蘇秦為宋謂齊相曰:「不如與之,以明宋之賣楚重於齊也。 楚怒,必絶于宋而事齊,齊、楚合,則攻宋易矣。 」 七 魏太子自將過宋外黃 魏太子自將,過宋外黃。 外黃徐子曰:「臣有百戰百勝之術,太子能聽臣乎?」太子曰:「願聞之。 」客曰:「固願效之。 今太子自將攻齊,大勝並莒,則富不過有魏,而貴不益為王;若戰不勝,則萬世無魏。 此臣之百戰百勝之術也。 」太子曰:「諾。 請必從公之言而還。 」客曰:「太子雖欲還,不得矣。 彼利太子之戰攻,而欲滿其意者眾,太子雖欲還,恐不得矣。 」 太子上車請還。 其禦曰:「將出而還,與北同,不如遂行。 」遂行。 與齊人戰而死,卒不得魏。 八 宋康王之時 宋康王之時,有雀生于城之陬。 使史占之,曰:「小而生巨,必霸天下。 」康王大喜。 於是滅滕、伐薛,取淮北之地,乃愈自信,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斬社稷而焚滅之,曰:「威服天地鬼神。 」罵國老諫者,為無顏之冠,以示勇;剖傴之背,鍥朝涉之脛,而國人大駭。 齊聞而伐之,民散,城不守。 王乃逃倪侯之館,遂得而死。 見祥而不為祥,反為禍。 九 智伯欲伐衛 智伯欲伐衛,遺衛君野馬四,百白璧一。 衛君大悅,群臣皆賀,南文子有憂色。 衛君曰:「大國大懽,而子有憂色何?」文子曰:「無功之賞,無力之禮,不可不察也。 野馬四,百璧一,此小國之禮也,而大國致之,君其圖之。 」 衛君以其言告邊境。 智伯果起兵而襲衛,至境而反,曰:「衛有賢人,先知吾謀也。 」 十 智伯于襲衛 智伯欲襲衛,乃佯亡其太子,使奔衛。 南文子曰:「太子顏為君子也,甚愛而有寵;非有大罪而亡,必有故。 」使人迎之於境,曰:「車過五乘,慎勿納也。 」 智伯聞之,乃止。 十一 秦攻衛之蒲 秦攻衛之蒲。 胡衍謂樗裡疾曰:「公之伐蒲,以為秦乎?以為魏乎?為魏則善,為秦則不賴矣。 衛所以為衛者,以有蒲也。 今蒲入于秦,衛必折而入于魏。 魏亡西河之外,而弗能復取者,弱也。 今並衛于魏,魏必強。 魏強之日,西河之外必危。 且秦王亦將觀公之事。 害秦以善魏,秦王必怨公。 」樗裡疾曰:「奈何?」胡衍曰:「公釋蒲勿攻,臣請為公入戒蒲守,以德衛君。 」樗裡疾曰:「善。 」 胡衍因入蒲,謂其守曰:「樗裏子知蒲之病也,其言曰:『吾必取蒲。 』今臣能使釋蒲勿攻。 」蒲守再拜,因效金三百鎰焉,曰:「秦兵誠去,請厚子于衛君。 」 胡衍取金于蒲,以自重於衛。 樗裏子亦得三百金而歸,又以德衛君也。 十二 衛使客事魏 衛使客事魏,三年不得見。 衛客患之,乃見梧下先生,許之以百金。 梧下先生曰:「諾。 」乃見魏王曰:「臣聞秦出兵,未知其所之。 秦、魏交而不脩之日久矣。 願王摶事秦,無有佗計。 」魏王曰:「諾。 」 客趨出,至郎門而反,曰:「臣恐王事秦之晚。 」王曰:「何也?」先生曰:「夫人於事己者過急,於事人者過緩。 今王緩於事己者,安能急於事人。 」「奚以知之?」「衛客曰:『事王三年不得見。 』臣以是知王緩也。 」魏王趨見衛客。 十三 衛嗣君病 衛嗣君病。 富術謂殷順且曰:「子聽吾言也以說君,勿益損也,君必善子。 人,生之所行,與死之心異。 始君之所行于世者,食高麗也;所用者,緤錯、挐薄也。 群臣盡以為君輕國而好高麗,必無與君言國者。 子謂君:『君之所行天下者,甚謬。 緤錯主斷于國,而挐薄輔之,自今以往者,公孫氏必不血食矣。 』」 君曰:「善。 」與之相印,曰:「我死,子制之。 」嗣君死,殷順且以君令相公期。 緤錯、挐薄之族皆逐也。 十四 衛嗣君時胥靡逃之魏 衛嗣君時,胥靡逃之魏,衛贖之百金,不與。 乃請以左氏。 群臣諫曰:「以百金之地,贖一胥靡,無乃不可乎?」君曰:「治無小,亂無大。 教化喻於民,三百之城,足以為治;民無廉恥,雖有十左氏,將何以用之?」 十五 衛人迎新婦 衛人迎新婦,婦上車,問:「驂馬,誰馬也?」禦曰:「借之。 」新婦謂仆曰:「拊驂,無笞服。 」車至門,扶,教送母:「滅灶,將失火。 」入室見臼,曰:「徙之牖下,妨往來者。 」主人笑之。 此三言者,皆要言也,然而不免為笑者,蚤晚之時失也。 卷三十三 中山策 中山:春秋時鮮虞國,為白狄之別種,戰國時稱中山。 其疆域有今河北省西部高邑、寧晉、元氏、趙縣、石家莊、靈壽、平山、行唐、曲陽、唐縣、定縣一帶(據楊寬《戰國史》)。 初都顧(今河北省定縣),後都靈壽(今河北省靈壽縣)。 周威烈王二十年(魏文侯十九年,前406年)魏文侯滅中山武公(按:《史記·六國年表》:「魏文侯二十年卜相」,據《魏世家》卜相之時,「中山已拔」。 )《趙世家》「惠文王三年(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六國年表》在下一年)滅中山桓公。 」劉來成、李曉東《試談戰國時期中山國歷史的幾個問題》說:「中山國有文公、武公、桓公、成公。 」(1979年《文物》第一期) 一 魏文侯欲殘中山 魏文侯欲殘中山。 常莊談謂趙襄子曰:「魏並中山,必無趙矣。 公何不請公子傾以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復立也。 」 二 犀首立五王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後持。 齊謂趙、魏曰:「寡人羞與中山併為王,願與大國伐之,以廢其王。 」 中山聞之,大恐。 召張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齊謂趙、魏曰,羞與寡人併為王,而欲伐寡人。 恐亡其國,不在索王。 非子莫能吾救。 」登對曰:「君為臣多車重幣,臣請見田嬰。 」中山之君遣之齊。 第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戰國策》
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