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正告韓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斷太行。 我起乎宜陽,而觸平陽,二日而莫不盡繇。 我離兩周而觸鄭,五日而國舉。 』韓氏以為然,故事秦。 “秦正告魏曰:『我舉安邑,塞女戟,韓氏太原卷。 我下枳道、南陽、封、冀,包兩周,乘夏水,浮輕舟,強弩在前,銛戈在後,決滎口,魏無大梁;決白馬之口,魏無濟陽;決宿胥之口,魏無虛、頓丘。 陸攻則擊河內,水攻則滅大梁。 』魏氏以為然,故事秦。 “秦欲攻安邑,恐齊救之,則以宋委于齊,曰:『宋王無道,為木人以寫寡人,射其面。 寡人地絶兵遠不能攻也,王苟能破宋有之,寡人如自得之。 』已得那邑,塞女戟,因以『破宋』為齊罪。 “秦欲攻齊,恐天下救之,則以齊委于天下曰:『齊王四與寡人約,四欺寡人,必率天下以攻寡人者三。 有齊無秦,無齊有秦,必伐之,必亡之!』已得宜陽、少曲,致藺石,因以『破齊』為天下罪。 “秦欲攻魏重楚,則以南陽委于楚曰:『寡人國與韓且絶矣!殘均陵,塞鄳隘,苟利於楚,寡人若自有之。 』魏棄與國而合于秦,因以『塞鄳隘』為楚罪。 「兵困于林中,重燕、趙,以膠東委于衍,以濟西委于趙。 已得講于魏,至公子延,因犀首屬行而攻趙。 兵傷于離石,遇敗於馬陵。 而重魏,則以葉、蔡委于魏。 已得講于趙,則劫魏,魏不為割。 困則使太后、穰侯為和,嬴則兼欺舅與母。 適燕者曰:『以膠東。 』適趙者曰:『以濟西。 』適魏者曰:『以葉、蔡。 』適楚者曰:『以塞鄳隘。 』適齊者曰:“以宋。 ’此必令其言如循環,用兵如刺蜚綉,母不能制,舅不能約。 龍賈之戰、岸門之戰、封陵之戰、高商之戰、趙莊之戰,秦之所殺三晉之民數百萬。 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 西河之外、上雒之埊、三川,晉國之禍,三晉之半。 秦禍如此其大,而燕、趙之秦者,皆以爭事秦,說其主,此臣之所大患。 」 燕昭王不行,蘇代復重於燕。 燕反約諸侯從親,如蘇秦時。 或從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蘇氏之從約。 代、厲皆以壽死,名顯諸侯。 二 蘇代為奉陽君說燕于趙以伐齊 蘇代為奉陽君說燕于趙以伐齊,奉陽君不聽。 乃入齊惡趙,令齊絶于趙。 齊已絶于趙,因之燕,謂昭王曰:「韓為謂臣曰:『人告奉陽君曰:“使齊不信趙者,蘇子也;令齊王召蜀子使不伐宋者,蘇子也;與齊王謀道取秦以謀趙者,蘇子也;令齊守趙之質子以甲者,又蘇子也。 」請告子以請,齊果以守趙之質子以甲,吾必守子以甲。 』其言惡矣。 雖然,王勿患也。 臣故知入齊之有趙累也。 出為之出成所欲,臣死而齊大惡於趙,臣猶生也。 今齊、趙絶,可大紛已。 持臣非張孟談也,使臣也如張孟談也,齊、趙必有為智伯者矣。 「奉陽君告朱讙與趙足曰:『齊王使公王旦命說曰:“必不反韓珉」,今召之矣;「必不任蘇子以事」,今封而相之;令「不合燕」,今以燕為上交。 吾所恃者順也,今其言變有甚于其父。 順始與蘇子為讎,見之知無厲,今賢之兩之,已矣,吾無齊矣!』 “奉陽君之怒甚矣。 如齊王王之不信趙,而小人奉陽君也,因是而倍之。 不以今時大紛之,解而復合,則後不可奈何也。 故齊、趙之合苟,可循也,死不足以為臣患,逃不足以為臣恥,為諸侯不足以為臣榮,被發自漆為厲不足以為臣辱。 然而臣有患也:臣死而齊、趙不循,惡交分于臣也,而後相效,是臣之患也。 若臣死而必相攻也,臣必勉之而求死焉。 堯、舜之賢而死,禹、湯之知而死,孟賁之勇而死,烏獲之力而死,生之物固有不死者乎?在必然之物,以成所欲,王何疑焉? 「臣以為不若逃而去之。 臣以韓、魏循自齊而為之,取秦深結趙以勁之。 如是則近於相攻。 臣雖為之,累燕,奉陽君告朱讙曰:『蘇子怒于燕王之不以吾故,弗予相,又不予卿也,殆無燕矣。 』其疑至于此,故臣雖為之,不累燕,又不欲王。 伊尹再逃湯而之桀,再逃桀而之湯,果與鳴條之戰,而以湯為天子;伍子胥逃楚而之吳,果與伯舉之戰,而報其父之讎。 今臣逃而紛齊、趙,始可著于春秋。 且舉大事者,孰不逃?桓公之難,管仲逃于魯;陽虎之難,孔子逃于衛;張儀逃于楚;白珪逃于秦;望諸相中山也,使趙,趙劫之求埊,望諸攻關而出逃;外孫之難,薛公釋戴,逃出於關,三晉稱以為士。 故舉大事,逃不足以為辱矣。 」 卒絶齊于趙,趙合于燕攻齊,敗之。 三 蘇代為燕說齊 蘇代為燕說齊,未見齊王,先說淳于髡曰:「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於市,人莫與言。 願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今臣欲以駿馬見于王,莫為臣先後者,足下有意為臣伯樂乎?臣請獻白璧一雙,黃金萬鎰,以為馬食。 」淳于髡曰:「謹聞命矣。 」入言之王而見之,齊王大說蘇子。 四 蘇代自齊使人謂燕昭王 蘇代自齊使人謂燕昭王曰:「臣聞離齊、趙,齊、趙已孤矣,王何不出兵以攻齊?臣請王弱之。 」燕乃伐齊攻晉。 令人謂閔王曰:「燕之攻齊也,欲以復振古埊也。 燕兵在晉而不進,則是兵弱而計疑也。 王何不令蘇子將而應燕乎?夫以蘇子之賢,將而應弱燕,燕破必矣。 燕破則趙不敢不聽,是王破燕而服趙也。 」閔王曰:「善。 」 乃謂蘇子曰:「燕兵在晉,今寡人發兵應之,願子為寡人為之將。 」對曰:「臣之於兵,何足以當之,王其改舉。 王使臣也,是敗王之兵,而以臣遺燕也。 戰不勝,不可振也。 」王曰:「行,寡人知子矣。 」 蘇子遂將,而與燕人戰于晉下,齊軍敗。 燕得甲首二萬人。 蘇子收其餘兵,以守陽城,而報于閔王曰:「王過舉,令臣應燕。 今軍敗亡二萬人,臣有斧質之罪,請自歸於吏以戮。 」閔王曰:「此寡人之過也,子無以為罪。 」 明日又使燕攻陽城及狸。 又使人謂閔王曰:「日者,齊不勝於晉下,此非兵之過,齊不幸而燕有天幸也。 今燕又攻陽城及狸,是以天幸自為功也。 王復使蘇子應之,蘇子先敗王之兵,其後必務以勝報王矣。 」王曰:「善。 」乃復使蘇子,蘇子固辭,王不聽。 遂將以與燕戰于陽城。 燕人大勝得首三萬。 齊君臣不親,百姓離心。 燕因使樂毅大起兵伐齊,破之。 五 蘇秦自齊獻書於燕王 第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戰國策》
第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