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謂齊王曰:「齊、秦立為兩帝,王以天下為尊秦乎?且尊齊乎?」王曰:「尊秦。 」「釋帝,則天下愛齊乎?且愛秦乎?」王曰:「愛齊而憎秦。 」「兩帝立,約伐趙,孰與伐宋之利也?」王曰:「不如伐宋。 」曰:「夫然約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伐趙不如伐宋之利。 故臣願王明釋帝,以就天下;倍約儐秦,勿使爭重;而王以其間舉宋。 夫有宋,則衛之陽城危;有淮北,則楚之東國危;有濟西,則趙之河東危;有陶、平陸則梁門不啟。 故釋帝而貳之以伐宋之事,則國重而名尊,燕、楚以形服,天下不敢不聽,此湯、武之舉也。 敬秦以為名,而後使天下憎之,此所謂『以卑易尊』者也!願王之熟慮之也!」 卷十二 齊策五 一 蘇秦說齊閔王 蘇秦說齊閔王曰:“臣聞用兵而喜先天下者憂,約結而喜主怨者孤。 夫後起者藉也,而遠怨者時也。 是以聖人從事,必藉于權而務興于時。 夫權藉者萬物之率也,而時勢者百事之長也。 故無權籍,倍時勢,而能事成者寡矣。 今雖幹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 堅箭利金,不得弦機之利,則不能遠殺矣。 矢非不銛,而劍非不利也,何則?權藉不在焉。 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趙氏襲衛,車不舍,人不休,傅衛國,城剛平,衛八門土,而二門墮矣,此亡國之形也。 衛君跣行,告遡于魏。 魏王身被甲底劍,挑趙索戰。 邯鄲之中騖,河、山之間亂。 衛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殘剛平,墮中牟之郭。 衛非強於趙也,譬之衛矢而魏弦機也。 藉力魏而有河東之地。 趙氏懼,楚人救趙而伐魏,戰于州西,出梁門,軍舍林中,馬飲于大河。 趙得是藉也,亦襲魏之河北,燒棘溝,隊黃城。 故剛平之殘也,中牟之墮也,黃城之墜也,棘溝之燒也,此皆非趙魏之慾也。 然二國勸行之者,何也?衛明於時、權之藉也。 今世之為國者不然矣。 兵弱而好敵強,國罷而好眾怨,事敗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狹而好敵大,事敗而好長詐。 行此六者而求伯,則遠矣。 “臣聞,善為國者,順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後從于天下。 故約不為人主怨,伐不為人挫強。 如此,則兵不費,權不輕,地可廣,欲可成也。 昔者,齊之與韓、魏伐秦、楚也,戰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韓、魏也,然而天下獨歸咎于齊者何也?以其為韓、魏主怨也。 且天下徧用兵矣,齊、燕戰,而趙氏兼中山,秦、楚戰韓、魏不休,而宋、越專用其兵。 此十國者,皆以相敵為意,而獨舉心于齊者,何也?約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強也? “且夫強大之禍,常以王人為意也;夫弱小之殃,常以謀人為利也。 是以大國危,小國滅也。 大國之計,莫若後起而重伐不義。 夫後起之籍與多而兵勁,則事以眾強適罷寡也,兵必立也。 事不塞天下之心,則利必附矣。 大國行此,則名號不攘而至,伯王不為而立矣。 小國之情,莫如僅靜而寡信諸侯。 僅靜,則四鄰不反;寡信諸侯,則天下不賣。 外不賣,內不反,則擯禍,稸積朽腐而不用,幣帛矯蠹而不服矣。 小國道此,則不祠而福矣,不貸而見足矣。 故曰:『祖仁者王,立義者伯,用兵窮者亡。 』何以知其然也?昔吳王夫差以強大為天下先,襲郢而棲越,身從諸侯之君,而卒身死國亡,為天下戮者,何也?此夫差平居而謀王,強大而喜先天下之禍也。 昔者萊、莒好謀,陳、蔡好詐,莒恃晉而滅,蔡恃越而亡,此皆內長詐,外信諸侯之殃也。 由此觀之,則強弱大小之禍,可見于前事矣。 “語曰:『騏驥之衰也,駑馬先之;孟賁之倦也,女子勝之。 』夫駑馬,女子,筋力骨勁,非賢于騏驥、孟賁也。 何則,後起之藉也。 今天下之相與也,不併滅,有而案兵而後起,寄怨而誅不直,微用兵而寄於義,則王天下可跼足而須也。 明於諸侯之故,察與地形之理者,不約親、不相質而固,不趨而疾,眾事而不反,交割而不相憎,俱強而加以親。 何則?形同憂而兵趨利也。 何以知其然也?昔者齊、燕戰于桓之曲,燕不勝,十萬之眾盡。 胡人襲燕樓煩數縣,取其牛馬。 夫胡之與齊,非素親也,而用兵又非約質而謀燕也,然而甚于相趨者,何也?形同憂而兵趨利也。 由此觀之,約于同形則利長,後起則諸侯可趨役也。 “故明主察相誠欲以伯、王也為志,則戰攻非所先。 戰者,國之殘也,而都縣之費也。 殘費已先,而能從諸侯者寡矣。 彼戰者之為殘也,士聞戰則輸私財而富軍市,輸飲食而待死士,令折轅而炊之,殺牛而觴士,則是路君之道也。 中人禱祝,君翳釀,通都、小縣、置設、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則此虛中之計也。 夫戰之明日,屍死扶傷,雖若有功也,軍出費,中哭泣,則傷主心矣。 死者破家而葬,夷傷者空財而共藥,完者內酺而華樂,故其費與死傷者均。 故民之所費也,十年之田而不償也。 軍之所出,矛戟折,鐶弦絶,傷弩,破車,罷馬,亡矢之大半。 甲兵之具,官之私出也,士大夫之所匿,廝養士之所竊,十年之田而不償也。 天下有此再費者,而能從諸侯者寡矣。 攻城之費,百姓理襜蔽,舉沖櫓,家雜總,穿窟穴中罷于刀金。 而士困于土功,將不釋甲,期數而能拔城者為亟耳。 上倦于教,士斷于兵,故三下城而能勝敵者寡矣。 故曰:『彼戰攻者,非所先也。 』何以知其然也?昔智伯瑤攻范、中行氏,殺其君,滅其國,又西圍晉陽,吞兼二國,而憂一主,此用兵之盛也。 然而智伯卒身死國亡為天下笑者,何謂也?兵先戰攻而滅二子之患也。 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趙,南張于長子,敗趙氏;北戰于中山,克燕軍,殺其將。 夫中山千乘之國也,而敵萬乘之國二,再戰比勝,此用兵之上節也。 然而國遂亡,君臣于齊者,何也?不圖于戰攻之患也。 由此觀之,則戰攻之敗,可見于前事。 第2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戰國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