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者,其先本辰韓種也。 地在高麗東南,居漢時樂浪地。 辰韓亦曰秦韓。 相傳言秦世亡人避役來適,馬韓割其東界居之,以秦人,故名之曰秦韓。 其言語名物,有似中國人,名國為邦,弓為弧,賊為寇,行酒為行觴,相呼皆為徒,不與馬韓同。 又辰韓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傳,辰韓不得自立王,明其流移之人故也。 恆為馬韓所制。 辰韓之始,有六國,稍分為十二,新羅則其一也。 或稱魏將毋丘儉討高麗破之,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有留者,遂為新羅,亦曰斯盧。 其人雜有華夏、高麗、百濟之屬,兼有沃沮、不耐、韓、滅之地。 其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遂王其國。 初附庸于百濟,百濟征高麗,不堪戎役,後相率歸之,遂致強盛。 因襲百濟,附庸于迦羅國焉。 傳世三十,至真平。 以隋開皇十四年,遣使貢方物。 文帝拜真平上開府、樂浪郡公、新羅王。 其官有十七等:一曰伊罰干,貴如相國,次伊尺干,次迎干,次破彌干,次大阿尺干,次阿尺干,次乙吉干,次沙咄干,次及伏干,次大奈摩干,次奈摩,次大舍,次小舍,次吉士,次大烏,次小烏,次造位。 外有郡縣。 其文字、甲兵,同於中國。 選人壯健者悉入軍,烽、戍、邏俱屯營部伍。 風俗、刑政、衣服略與高麗、百濟同。 每月旦相賀,王設宴會,班賚群官。 其日,拜日月神主。 八月十五日設樂,令官人射,賞以馬、布。 其有大事,則聚官詳議定之。 服色尚畫素,婦人辮髮繞頸,以雜彩及珠為飾。 婚嫁禮唯酒食而已,輕重隨貧富。 新婦之夕,女先拜舅姑,次即拜大兄、夫。 死有棺斂,葬送起墳陵。 王及父母妻子喪,居服一年。 田甚良沃,水陸兼種。 其五穀、果菜、鳥獸、物產,略與華同。 大業以來,歲遣朝貢。 新羅地多山險,雖與百濟構隙,百濟亦不能圖之也。 勿吉國在高句麗北,一曰靺鞨。 邑落各自有長,不相總一。 其人勁悍,于東夷最強,言語獨異。 常輕豆莫婁等國,諸國亦患之。 去洛陽五千里。 自和龍北二百餘里有善玉山,山北行十三日至祁黎山,又北行七日至洛環水,水廣裡余,又北行十五日至太岳魯水,又東北行十八日到其國。 國有大水,闊三里余,名速末水。 其部類凡有七種:其一號粟末部,與高麗接,勝兵數千,多驍武,每寇高麗;其二伯咄部,在粟末北,勝兵七千;其三安車骨部,在伯咄東北;其四拂涅部,在伯咄東;其五號室部,在拂涅東;其六黑水部,在安車骨西北,其七白山部,在粟末東南。 勝兵並不過三千,而黑水部尤為勁健。 自拂涅以東,矢皆石鏃,即古肅慎氏也。 東夷中為強國。 所居多依山水。 渠帥曰大莫弗瞞咄。 國南有從太山者,華言太皇,俗甚敬畏之,人不得山上溲污,行經山者,以物盛去。 上有熊羆豹狼,皆不害人,人亦不敢殺。 地卑濕,築土如堤,鑿穴以居,開口向上,以梯出入。 其國無牛,有馬,車則步推,相與偶耕。 土多粟、麥、穄,菜則有葵。 水氣鹼,生鹽于木皮之上,亦有鹽池。 其畜多獵,無羊。 嚼米為酒,飲之亦醉。 婚嫁,婦人服布裙,男子衣豬皮裘,頭插武豹尾。 俗以溺洗手面,于諸夷最為不潔。 初婚之夕,男就女家,執女乳而罷。 妒,其妻外淫,人有告其夫,夫輒殺妻而後悔,必殺告者。 由是姦淫事終不發。 人皆善射。 以射獵為業。 角弓長三尺,箭長尺二寸,常以七八月造毒藥,傅矢以射禽獸,中者立死。 煮毒藥氣亦能殺人。 其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塚上作屋,令不雨濕;若秋冬死,以其屍捕貂,貂食其肉,多得之。 延興中,遣乙力支朝獻。 太和初,又貢馬五百匹。 乙力支稱:初發其國,乘船溯難河西上,至太沵河,沈船于水。 南出陸行,度洛孤水,從契丹西界達和龍。 自雲其國先破高句麗十落,密共百濟謀,從水道併力取高麗,遣乙力支奉使大國,謀其可否。 詔敕:「三國同是籓附,宜共和順,勿相侵擾。 」乙力支乃還。 從其來道,取得本船,泛達其國。 九年,復遣使侯尼支朝。 明年,復入貢。 其傍有大莫盧國、覆鐘國、莫多回國、庫婁國、素和國、具弗伏國、匹黎爾國、拔大何國、鬱羽陵國、庫伏真國、魯婁國、羽真侯國,前後各遣使朝獻。 太和十二年,勿吉復遣使貢楛矢、方物于京師。 十七年,又遣使人婆非等五百餘人朝貢。 景明四年,復遣使侯力歸朝貢。 自此迄于正光,貢使相尋。 爾後中國紛擾,頗或不至。 興和二年六月,遣石文雲等貢方物。 以至于齊,朝貢不絶。 隋開皇初,相率遣使貢獻。 文帝詔其使曰:「朕聞彼土人勇,今來實副朕懷。 視爾等如子,爾宜敬朕如父。 」對曰:「臣等僻處一方,聞內國有聖人,故來朝拜。 既親奉聖顏,願長為奴僕。 」其國西北與契丹接,每相劫掠,後因其使來,文帝誡之,使勿相攻擊。 使者謝罪。 文帝因厚勞之,令宴飲于前,使者與其徒皆起舞,曲折多戰鬥容。 上顧謂侍臣曰:「天地間乃有此物,常作用兵意。 」然其國與隋懸隔,唯粟末、白山為近。 煬帝初,與高麗戰,頻敗其眾。 渠帥突地稽率其部降,拜右光祿大夫,居之柳城。 與邊人來往,悅中國風俗,請被冠帶,帝嘉之,賜以錦綺而褒寵之。 及遼東之役,突地稽率其徒以從,每有戰功,賞賜甚厚。 十三年,從幸江都,尋放還柳城。 李密遣兵邀之,僅而得免。 至高陽,沒于王須拔。 未幾,遁歸羅藝。 奚,本曰庫莫奚,其先東部胡宇文之別種也。 初為慕容晃所破,遺落者竄匿松漠之間。 俗甚不潔淨,而善射獵,好為寇抄。 登國三年,道武親自出討,至弱水南大破之,獲其馬、牛、羊、豕十餘萬。 帝曰:「此群狄諸種,不識德義,鼠竊狗盜,何足為患?今中州大亂,吾先平之,然後張其威懷,則無所不服矣。 」既而車駕南遷,十數年間,諸種與庫莫奚亦皆滋盛。 及開遼海,置戍和龍,諸夷震懼,各獻方物。 文成、獻文之世,庫莫奚歲致名馬、文皮。 孝文初,遣使朝貢。 太和四年,輒入塞內,辭以畏地豆乾抄掠,詔書切責之。 二十二年,入寇安州,時營、燕、幽三州兵數千人擊走之。 後復款附,每求入塞交易。 宣武詔曰:「庫莫奚去太和二十一年以前,與安、營二州邊人參居,交易往來,並無欺貳。 至二十二年叛逆以來,遂爾遠竄。 今雖款附,猶在塞表,每請入塞,與百姓交易。 若抑而不許,乖其歸向之心;信而不慮,或有萬一之驚。 交市之日,州遣士監之。 」自此已後,歲常朝獻,至武定已來不絶。 齊受魏禪,歲時來朝。 其後種類漸多,分為五部:一曰辱紇主,二曰莫賀弗,三曰契個,四曰木昆,五曰室得。 每部俟斤一人為其帥。 隨逐水草,頗同突厥。 有阿會氏,五部中最盛,諸部皆歸之。 每與契丹相攻擊,虜獲財畜,因遣使貢方物。 第4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