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子悅後為濟陰太守,吏民立碑頌德。 金紫光祿大夫高閭為其文曰:「爰及處士,遘疾夙凋,伉儷秉志,識茂行高,殘形顯操,誓敦久要。 」溥未仕而卒,故雲處士焉。 樂部郎胡長命妻張氏者,不知何許人也。 事姑王氏甚謹。 太安中,京師禁酒。 張以姑老且患,私為醖之,為有司所糾。 王氏詣曹自首,由己私釀。 張氏曰:「姑老抱患,張主家事,姑不知釀。 」主司不知所處。 平原王陸麗以狀奏,文成義而赦之。 平原鄃縣女子孫氏男玉者,夫為零陵縣人所殺。 男玉追執仇人,欲自殺之。 其弟止而不聽。 男玉曰:「女人出適,以夫為天,當親自復雪,雲何假人之手?」遂以杖毆殺之。 有司處死,以聞。 獻文詔曰:「男玉重節輕身,以義犯法,緣情定罪,理在可原,其特恕之。 」 清河房愛親妻崔氏者,同郡崔元孫之女也。 性嚴明,有高節,歷覽書傳,多所聞知。 親授子景伯、景光《九經》義,學行修明,並當世名士。 景伯為清河太守,每有疑獄,常先請焉。 貝丘人列子不孝,吏欲案之,景伯為之悲傷,入白其母。 母曰:「吾聞聞名不如見面,小人未見禮教,何足責哉!但呼其母來,吾與之同居,其子置汝左右,令其見汝事吾,或應自改。 」景伯遂召其母,崔氏處之於榻,與之共食。 景伯為之溫凊。 其子侍立堂下,未及旬日,悔過求還。 崔氏曰:「此雖顏慚,未知心愧,且可置之。 」凡經二十餘日,其子叩頭流血,其母涕泣乞還,然後聽之,終以孝聞。 其識度勵物如此。 竟以壽終。 涇州貞女兒氏者,許嫁彭老生為妻。 聘幣既畢,未及成禮。 兒氏率行貞淑,居貧,常自舂汲,以養父母。 老生輒往逼之,女曰:「與君聘命雖畢,二門多故,未及相見,何由不稟父母,擅見陵辱!若苟行非禮,正可身死耳!」遂不肯從。 老生怒而刺殺之,取其衣服。 女尚能言,臨死謂老生曰:「生身何罪,與君相遇!我所以執節自固者,寧更有所邀,正欲奉給君耳。 今反為君所殺,若魂靈有知,自當相報。 」言終而絶。 老生持女衣服珠纓,至其叔宅,以告。 叔曰:「此是汝婦,奈何殺之,天不祐汝!」遂執送官。 太和七年,有司劾以死罪。 詔曰:「老生不仁,侵陵貞淑,原其強暴,便可戮之,而女守禮履節,沒身不改,雖處草莽,行合古蹟。 宜賜美名,以顯風操,其標墓旌善,號曰『貞女』」。 姚氏婦楊氏者,閹人苻承祖姨也。 家貧。 及承祖為文明太后所寵貴,親姻皆求利潤,唯楊獨不欲。 常謂其姊曰:「姊雖有一時之榮,不若妹有無憂之樂。 」姊每遺其衣服,多不受。 強與之,則云:「我夫家世貧,好衣美服則使人不安。 」與之奴婢,云:「我家無食,不能供給。 」終不肯受。 常著破衣,自執勞事。 時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 設有著者,污之而後服。 承祖每見其寒悴,深恨其家,謂不供給之。 乃啟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語之。 承祖乃遣人乘車往迎之,則厲志不起。 遣人強輦于車上,則大哭言:「爾欲殺我也!」由是苻家內外,皆號為痴姨。 及承祖敗,有司執其二姨至殿庭致法,以姚氏婦衣裳弊陋,特免其罪。 其識機,雖呂嬃亦不如也。 滎陽京縣人張洪祁妻劉氏者,年十七夫亡。 遺腹生一子,三歲又沒。 其舅姑年老,朝夕奉養,率禮無違。 兄矜其少寡,欲奪嫁之,劉自誓不許,以終其身。 陳留董景起妻張氏者,景起早亡,張時年十六,,痛夫少喪,哀傷過禮,蔬食長齋。 又無兒息,獨守貞操,期以闔棺。 鄉曲高之,終見標異。 漁陽太守陽尼妻高氏者,勃海人也。 學識有文翰,孝文敕令入侍後宮。 幽後表啟,悉其辭也。 滎陽史映周妻耿氏者,同郡耿氏女也。 年十七,適于映周。 太和二十三年,映周卒,耿氏恐父母奪其志,因葬映周,哀哭而殞。 見者莫不悲嘆。 屬大使觀風,以狀具上,詔標門閭。 任城國太妃孟氏者,鉅鹿人,尚書、任城王澄之母也。 澄為揚州之日,率眾出討。 于後賊帥姜慶真陰結逆黨,襲陷羅城。 長史韋纘倉卒,孟乃勒兵登陴,激厲文武,喻之逆順。 於是咸有奮志,賊不能克,卒以全城。 靈太后後敕有司樹碑旌美。 梓潼太守苟金龍妻劉氏者,平原人也,廷尉少卿劉叔宗之姊也。 宣武時,金龍為郡,帶關城戍主。 梁人攻圍,會金龍疾病,不堪部分,劉遂厲城人修理戰具,夜悉登城拒戰,百有餘日,兵士死傷過半。 戍副高景陰圖叛逆,劉與城人斬景及其黨與數十人。 自余將士,分衣減食,勞逸必同,莫不畏而懷之。 井在外城,尋為賊陷,城中絶水,渴死者多。 劉乃集諸長幼,喻以忠節,遂相率告訴于天,俱時號叫,俄而澍雨。 劉命出公私布絹及至衣服,懸之城內,絞而取水,所有雜器,悉儲之。 於是人心益固。 會益州刺史傅豎眼將至,梁人乃退。 豎眼嘆異之,具狀奏聞。 宣武嘉之。 正光中,賞其子慶珍平昌縣子,又得二子出身。 貞孝女宗者,趙郡柏人人,趙郡太守李叔胤之女,范陽盧元禮之妻也。 性至孝,父卒,號慟幾絶者數四,賴母崔氏慰勉之,得全。 三年之中,形骸銷瘠,非人不起。 及歸夫氏,與母分隔,便飲食日損,涕泣不絶,日就羸篤。 盧氏合家慰喻,不解。 因遣歸寧還家,乃復故。 如此者八九焉。 及元禮卒,李追亡撫遺,事姑以孝謹著。 母崔終於洛陽,凶問初到,舉聲慟絶,一宿乃蘇,水漿不入口者六日。 其姑慮其不濟,親送奔喪,而氣力危殆,自范陽向都,八旬方達。 攀櫬號踴,遂卒。 有司以狀聞,詔追號貞孝女宗,易其裡為孝德里,樹李、盧二門,以惇風俗。 河東姚氏女者,字女勝。 少喪父,無兄弟,母憐而守養。 年六七歲,便有孝性,人言其父者,聞輒垂泣,鄰伍異之。 正光中母死,勝年十五,哭泣不絶聲,水漿不入口者數日,不勝哀,遂死。 太守崔游申請為營墓立碑,自為制文,表其門閭,比之曹娥,改其裡曰上虞裡。 墓在都城東六里,大道北,至今名為孝女塚。 滎陽刁思遵妻者,魯氏女也。 始笄為思遵所聘,未逾月而思遵亡。 其家矜其少寡,許嫁已定。 魯聞之,以死自誓。 父母不達其志,遂經郡訴,稱刁氏吝護寡女,不使歸寧。 魯乃與老姑徒步詣司徒府,自告情狀。 普泰初,有司聞奏,節閔詔本司依式標榜。 西魏武功縣孫道溫妻趙氏者,安平人也。 万俟醜奴之反,圍岐州,久之無援。 趙乃謂城中婦女曰:「今州城方陷,義在同憂。 」遂相率負土,晝夜培城,城竟免賊。 大統六年,贈夫岐州刺史,贈趙安平縣君。 河北孫神妻陳氏者,河北郡人也。 神當遠戍,主吏配在夏州,意難其遠。 有孤兄子,欲以自代。 陳曰:「為國征戍,道路遼遠,何容身不肯行,以孤侄自代!天下物議,誰其相許?」神感其言,乃自行。 在戍未幾,便喪。 忄彗柩至,陳望而哀慟,一哭而卒。 文帝詔表其閭。 第4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