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超古獨異者有七事:其一,古歷五星行度,皆守恆率,見伏盈縮,悉無格準。 冑玄候之,各得真率,合見之數,與古不同。 其差多者,至加減三十許日。 即如熒惑,平見在雨水氣,即均加二十九日;見在小雪氣,則均減二十五日。 加減平見,以為定見。 諸星各有盈縮之數,皆如此例,但差數不同。 特其積候所知,時人不能原其旨。 其二,辰星舊率,一終再見,凡諸古歷,皆以為然。 應見不見,人未能測。 冑玄積候,知辰星一終之中,有時一見。 及同類感召,相隨而出。 即如辰星,平晨見在雨水者,應見即不見;若平晨見在啟蟄者,去日十八度外,三十六度內。 晨有木火土金一星者,亦相隨見。 其三,古歷步術,行有定限,自見已後,依率而推,進退之期,莫知多少。 冑玄積候,知五星遲速留退真數,皆與古法不同,多者差八十餘日,留回所在,亦差八十餘度。 即如熒惑,前疾初見在立冬初,則二百五十日行一百七十七度;定見夏至初,則一百七十日行九十二度。 追步天驗,今古皆密。 其四,古歷食分,依平即用,推驗多少,實數罕符。 冑玄積候,知月從木火土金四星行,有向背。 月向四星即速,背之則遲。 皆十五度外及循本率。 遂於交分,限其多少。 其五,古歷加時,朔望同術。 冑玄積候,知日蝕所在,隨方改變,傍正高下,每處不同。 交有淺深,遲速亦異,約時立差,皆會天象。 其六,古歷交分即為蝕數,去交十四度者,食一分;去交十三度,食二分;去交十度,食三分;每近一度,食益一分;當交即蝕既。 其應多少,自古諸歷,未悉其原。 冑玄積候,知當交之中,月掩日不能畢盡,故其蝕反少;去交五六時,月在日內,掩日便盡,故其蝕及既。 自此以後,更遠者,其蝕又少。 交之前後,在冬至,皆爾。 若近夏至,其率又差。 冑玄所立蝕分,最為詳密。 其七,古歷二分,晝夜皆等。 冑玄積候,知其有差。 春、秋二分,晝多夜漏半刻。 皆由日行遲疾盈縮使其然也。 凡此,冑玄獨得於心,論者服其精密。 大業中,卒於官。 列傳第七十八 藝術下 周澹 李修 徐謇從孫之才 王顯 馬嗣明 姚僧垣 褚該 許智藏萬寶常 蔣少游 何稠 周澹,京兆鄠人也。 多方術,尤善醫藥,遂為太醫令。 明元嘗苦風頭眩,淡療得愈,由此位特進,賜爵成德侯。 神瑞二年,京師饑,朝議遷都于鄴,淡與博士祭酒崔浩進計,言不可。 明元曰:「唯此二人,與朕意同。 」詔賜淡、浩妾各一人。 卒,謚曰恭。 李修,字思祖,本陽平館陶人也。 父亮,少學醫術,未能精究。 太武時奔宋,又就沙門僧坦,略盡其術。 針灸授藥,罔不有效。 徐、兗間,多所救恤。 亮大為事,以舍病人,死者則就而棺殯,親往弔視,其仁厚若此。 累遷府參軍督護。 本郡士門、宿官,咸相交昵,車馬金帛,酬賚無貲。 修兄元孫隨畢眾敬赴平陽,亦遵父業而不及,以功拜奉朝請。 修略與兄同,晚入代京,歷位中散令,以功賜爵下蔡子,遷給事中。 太和中,常在禁內。 文明太后時有不豫,修侍針藥多效,賞賜累加,車服第宅,號為鮮麗。 集諸學士及工書者百餘人,在東宮撰諸藥方百卷,皆行于世。 先是咸陽公高允雖年且百歲,而氣力尚康,孝文、文明太后時令修診視之。 一旦,奏言允脈竭氣微,大命無逮,未幾果亡。 後卒於太醫令,贈青州刺史。 徐謇,字成伯,丹陽人也,家本東莞。 與兄文伯等皆善醫藥。 謇因至青州,慕容白曜平東陽,獲之,送京師。 獻文欲驗其能,置病人于幕中,使謇隔而脈之,深得病形,兼知色候,遂被寵遇。 為中散,稍遷內行長。 文明太后時問經方,而不及李脩之見任用。 謇合和藥劑攻療之驗,精妙于脩。 而性秘忌。 承奉不得其意,雖貴為王公,不為措療也。 孝文遷洛,稍加眷待,體小不平,及所寵馮昭儀有病,皆令處療。 又除中散大夫,轉侍禦師。 謇欲為孝文合金丹,致延年法,乃入居嵩高,采營其物,歷歲無所成,遂罷。 二年,上幸縣瓠,有疾大漸,乃馳驛召謇,令水路赴行所,一日一夜行數百里。 至,診省有大驗。 九月,車駕次於汝濱,乃大為謇設太官珍膳。 因集百官,特坐謇于上席,遍陳餚觴于前,命左右宣謇救攝危篤振濟之功,宜加酬賫。 乃下詔褒美,以謇為大鴻臚卿、金卿縣伯,又賜錢絹、雜物、奴婢、牛馬,事出豐厚,皆經內呈。 諸親王咸陽王禧等各有別賫,並至千匹。 從行至鄴,上猶自發動,謇日夕左右。 明年,從詣馬圈,上疾勢遂甚,蹙蹙不怡,每加切誚,又欲加之鞭捶,幸而獲免。 帝崩後,謇隨梓宮還洛。 謇常有將餌及吞服道,年垂八十,而鬢髮不白,力未多衰。 正始元年,以老為光祿大夫。 卒,贈安東將軍、齊州刺史,謚曰靖。 子踐,字景升,襲爵,位建興太守。 文伯仕南齊,位東莞、太山、蘭陵三郡太守。 子雄,員外散騎侍郎,醫術為江左所稱,事並見《南史》。 雄子之才,幼而俊發,五歲誦《孝經》,八歲略通義旨。 曾與從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聽《老子》。 舍為設食,乃戲之曰:「徐郎不用心思義,而但事食乎?」之才答曰:「蓋聞聖人虛其心而實其腹。 」舍嗟賞之。 年十三,召為太學生,粗通《禮》、《易》。 彭城劉孝綽、河東裴子野、吳郡張嵊等每共論《周易》及《喪服》儀,酬應如響。 咸共嘆曰:「此神童也。 」孝綽又云:「徐郎燕頷,有班定遠之相。 」陳郡袁昂丹陽尹,闢為主簿,人務事宜,皆被顧訪。 郡廨遭火,之才起望,夜中不著衣,披紅眠帕出房,映光為昂所見。 功曹白請免職,昂重其才術,仍特原之。 豫章王綜出鎮江都,復除豫章王國左常侍,又轉綜鎮北主簿。 及綜入魏,三軍散走,之才退至呂梁,橋斷路絶,遂為魏統軍石茂孫所止。 綜入魏旬月,位至司空。 魏聽綜收斂僚屬,乃訪知之才在彭泗。 啟魏帝,雲之才大善醫術,兼有機辯。 詔征之才。 孝昌二年,至洛,敕居南館,禮遇甚優。 謇子踐啟求之才還宅。 之才藥石多效,又窺涉經史,發言辨捷,朝賢競相耍引,為之延譽。 武帝時,封昌安縣侯。 天平中,齊神武征赴晉陽,常在內館,禮遇稍厚。 武定四年,自散騎常侍轉秘書監。 文宣作相,普加黜陟,楊愔以其南士,不堪典掌功程,且多陪從,全廢曹務,轉授金紫光祿大夫,以魏收代。 之才甚怏怏不平。 之才少解天文,兼圖讖之學,共館客宋景業參校吉凶,知午年必有革易。 因高德正啟之,文宣聞而大悅。 時自婁太后及勛貴臣咸云:「關西既是勍敵,恐其有挾天子令諸侯之辭,不可先行禪代事。 」之才獨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諸人咸息。 須定大業,何容翻欲學人?」又援引證據,備有條目,帝從之。 登阼後,彌見親密。 之才非惟醫術自進,亦為首唱禪代,又戲謔滑稽,言無不至,於是大被狎昵。 尋除侍中,封池陽縣伯。 見文宣政令轉嚴,求出,除趙州刺史。 竟不獲述職,猶為弄臣。 皇建二年,除西兗州刺史,未之官。 武明皇太后不豫,之才療之,應手便愈,孝昭賜彩帛千段、錦四百匹。 之才既善醫術,雖有外授,頃即征還。 既博識多聞,由是于方術尤妙。 第46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4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