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思政在荊州,自武關以南延袤一千五百里,置三十餘城,並當衝要之地。 凡所舉薦,鹹得其才。 子康,沈毅有度量,後為周文親信。 思政陷後,詔以因水城陷,非戰之罪,增邑三千五百戶,以康襲爵太原公,除驃騎大將軍、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康弟揆,先封中都縣侯,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戶,進爵為公。 揆弟邗,封西安縣侯。 邗弟恭,忠誠縣伯。 恭弟細,顯親縣伯。 康姊封齊郡君。 康兄元遜亦陷于潁川,封其子景晉陽縣侯。 康抗表固讓,不許。 十六年,王師東討,加康使持節、大都督,以思政所部兵皆配之。 魏廢帝二年,隨尉遲迥征蜀,鎮天水郡。 尋賜姓拓王氏。 為鄜州刺史。 武成末,除匠師中大夫,轉載師。 保定二年,歷安、襄二州總管,位柱國。 入隋,終於汴州刺史。 尉遲迥,字薄居羅,代人也。 其先,魏之別種,號尉遲部,因而氏焉。 父俟兜,性弘裕有鑒識,尚周文帝姊昌樂大長公主,生迥及綱。 迥年七歲,綱年六歲,俟兜病且卒,呼二子,撫其首曰:「汝等並有貴相,但恨吾不見耳,各勉之。 」武成初,追贈柱國大將軍、太傅、長樂郡公,謚曰定。 迥少聰敏,美容儀。 及長,有大志,好施愛士。 尚魏文帝女金明公主,拜駙馬都尉,封西都侯。 大統十一年,拜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魏安郡公。 十五年,遷尚書左仆射,兼領軍將軍。 迥通敏有干能,雖任兼文武,頗允時望,周文以此深委仗焉。 十六年,拜大將軍。 侯景之渡江也,梁元帝時鎮江陵,請修鄰好。 其弟武陵王紀在蜀稱帝,率眾東下,將攻之。 梁元帝大懼,移書請救。 周文曰:「蜀可圖矣!取蜀制梁,在茲一舉。 」乃與群公會議,諸將多有異同。 唯迥以為紀既盡鋭東下,蜀必空虛,王師臨之,必有征無戰。 周文以為然,謂曰:「伐蜀之事,一以委汝。 」於是令迥督開府元珍、乙弗亞、侯呂陵始、叱奴興、綦連雄、宇文升等六軍甲士取晉壽,開平林舊道。 迥前軍臨劍閣,紀安州刺史樂廣以州先降。 紀梁州刺史楊乾運時鎮潼水,先已遣使詣闕,密送誠款,然恐其下不從,猶據潼水別營拒守。 迥遣元珍、侯呂陵始等襲之,乾運還保潼川。 珍等遂圍之,乾運降。 迥至潼川,大餉將士,度涪江,至青溪,登南原,勒兵講武,修繕約束,閲器械,自開府以下賞金帛各有差。 時夏中連雨,山路險峻,將士疲病者十二三,迥親自勞問,加以湯藥,引之而西。 紀益州刺史蕭捴嬰城自守,進軍圍之。 初,紀至巴郡,遣前南梁州刺史史欣景、幽州刺史趙拔扈等為捴外援。 迥分遣元珍、乙弗亞等擊破之。 拔扈等遁走,欣景遂降。 捴被圍五旬,頻戰為迥所破。 遣使乞降,許之。 捴乃與紀子宜都王圓肅率其文武詣軍門請見,迥以禮接之。 其吏人等各令復業,唯收僮隷及儲積以賞將士。 號令嚴肅,軍無私焉。 詔以迥為大都督、益潼等十二州諸軍事、益州刺史。 三年,加督六州,通前十八州諸軍事。 以平蜀功,封一子安固郡公。 自劍閣以南得承製封拜及黜陟。 迥乃明賞罰,布恩威,綏輯新邦,經略未附,人夷懷而歸之。 性至孝,色養不怠,身雖在外,所得四時甘脆,必先薦奉,然後敢嘗。 大長公主年高多病,迥往在京師,每退朝參候起居,憂悴形于容色。 大長公主每為之和顏進食,以寧迥心。 周文知其至性,征迥入朝,以慰其母意。 遣大鴻臚郊勞,仍賜迥袞冕之服。 蜀人思之,為立碑頌德。 六官初建,拜小宗伯。 周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大將軍,以迥有平蜀功,同霍去病冠軍之義,改封寧蜀公。 遷大司馬。 尋以本官鎮隴右。 武成元年,進封蜀國公,邑萬戶,除秦州總管、秦渭等十四州諸軍事、隴右大都督。 保定二年,拜大司馬。 及晉公護東伐,迥帥師攻洛陽。 齊王憲等軍于芒山,齊眾度河,諸軍驚散。 迥率麾下反行卻敵,於是諸將遂得全師而還。 遷太保、太傅。 建德初,拜太師,尋加上柱國。 宣帝即位,以迥為大右弼,轉大前疑,出為相州總管。 宣帝崩,隋文帝輔政,以迥位望宿重,懼為異圖,乃令迥子魏安郡公惇賫詔書以會葬征迥。 尋以鄖國公韋孝寬代迥為總管。 迥以隋文帝當權,將圖篡奪,遂謀舉兵,留惇而不受代。 隋文帝又令候正破六韓裒詣迥喻旨,密與總管府長史晉昶等書,令為之備。 迥聞之,殺昶,集文武士庶等登城北樓而令之。 於是眾咸從命,莫不感激。 乃自稱大總管,承製署官司。 于時趙王招已入朝,留少子在國,迥又奉以號令。 迥弟子大將軍、成平郡公勤時為青州總管,初得迥書表送之,尋亦從迥。 迥所管相、衛、黎、毛、洺、貝、趙、冀、瀛、滄,勤所統青、齊、膠、光、莒諸州皆從之,眾數十萬。 滎州刺史邵國公宇文冑、申州刺史李惠、東楚州刺史費也利進國、東潼州刺史曹孝達各據州以應迥。 徐州總管司錄席毗與前東平郡守畢義緒據兗州及徐州之蘭陵郡,亦以應迥。 永橋鎮將紇豆陵惠以城降迥。 迥又北結高寶寧以通突厥;南連陳人,許割江淮之地。 隋文帝於是徵兵討迥,即以韋孝寬為元帥,陰羅雲監諸軍,郕國公梁士彥、樂安公元諧、化政公宇文忻、濮陽公宇文述、武鄉公崔弘度、清河公楊素、隴西公李詢、延壽公于仲文等皆為行軍總管。 迥遣所署大將軍石愻攻建州,刺史宇文弁以州降愻。 迥又遣西道行台韓長業攻陷潞州,執刺史趙威,署城人郭子勝為刺史。 上儀同赫連士猷攻晉州,即據小鄉城。 紇豆陵惠襲陷定州之鉅鹿郡,遂圍恆州。 上大將軍宇文威攻汴州,上開府莒州刺史烏丸尼、開府尉遲俊率膠、光、青、齊、莒、兗之眾圍沂州。 大將軍檀讓攻陷曹、亳二州,屯兵梁郡。 大將軍、東南道行台席毗眾號八萬,軍于籓城,攻陷昌慮、下邑、豐縣。 李惠自申州攻永州,焚之而還。 宇文冑軍于洛口。 開府梁子康攻懷州。 魏安公惇率眾十萬人入武德,軍于沁東。 孝寬等諸軍隔水,相持不進。 隋文帝又遣高熲馳驛督戰。 惇佈兵二十餘里,麾軍小卻,欲待孝寬軍半度而擊之。 孝寬因其卻,乃鳴鼓齊進,惇遂大敗。 孝寬乘勝進至鄴,迥與其子惇、佑等又悉其卒十三萬,陣于城南。 迥別統萬人,皆綠巾錦襖,號曰黃龍兵。 勤率眾五萬自青州赴迥,以三千騎先到。 迥舊集軍旅,雖老,猶被甲臨陣。 其麾下兵皆關中人,為之力戰。 孝寬等軍失利而卻。 鄴中士女觀者如堵。 高熲與李詢乃整陣先犯觀者,因其擾而乘之。 迥眾大敗,遂入鄴城。 迥走保北城,孝寬縱兵圍之。 李詢、賀婁子干以其屬先登。 迥上樓,射殺數人,乃自殺。 勤、惇、佑等東走青州,未至,開府郭衍追及之,併為衍所獲。 隋文帝以勤初有誠款,特釋之。 李惠先是自縛歸罪,隋文帝復其官爵。 迥末年衰耄,惑于後妻王氏,而諸子多不睦。 及起兵,以開府、小禦正崔達拏為長史,自余委任,亦多用齊人。 達拏文士,無籌略,舉措多失綱紀,不能匡救。 迥自起兵至于敗,凡經六十八日焉。 子寬,大將軍、長樂郡公,先迥卒。 寬兄誼,開府、資中郡公。 寬弟順,以迥平蜀功,授開府、安固郡公。 後以女為宣帝皇后,拜上柱國,封胙國公。 順弟惇,軍正下大夫、魏安郡公。 惇弟佑耆,西都郡公。 皆被誅,而誼等諸子以年幼,並獲全。 武德中,迥從孫庫部員外郎耆福上表請改葬。 朝議以迥忠於周室,有詔許焉,仍贈絹百匹。 迥弟綱。 第3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