羆性儉率,不事邊幅。 嘗有台使至,羆為設食,使乃裂去薄餅緣。 羆曰:「耕種收穫,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爾之選擇,當是未饑。 。 」命左右撤去之。 使者愕然大慚。 又客與羆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羆意嫌之。 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 客甚愧色。 性又嚴急,嘗有吏挾私陳事者,羆不暇命捶撲,乃手自取鞾履,持以擊之。 每至享會,自秤量酒肉,分給將士。 時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羆舉動率情,不為巧詐,凡所經處,雖無當時功跡,咸去乃見思。 卒於官,贈太尉、都督、相冀等十州刺史,謚曰忠。 羆安於貧素,不營生業,後雖貴顯,鄉裡舊宅,不改衡門,身死之日,家甚貧罄,當時伏其清潔。 子慶遠,弱冠以功臣子拜直閣將軍,先羆卒。 孫述。 述字長述。 少孤為祖羆所養。 聰敏有識度。 年八歲,周文帝見而奇之曰:「王公有此孫,足為不朽。 」解褐員外散騎侍郎,封長安縣伯。 羆薨,居喪過禮,有詔褒之。 免喪,襲封扶風郡公。 除中書舍人,修起居注,改封龍門郡公。 周受禪,拜賓部下大夫。 累遷廣州刺史,甚有威惠。 朝議嘉之,就拜大將軍。 後歷襄、仁二州總管,並有能名。 隋文帝為丞相,授信州總管,位上大將軍。 王謙作亂,遣使致書於長述。 因執其使,上書,又陳取謙策。 上大悅,前後賜金五百兩,授行軍總管,討謙。 以功進位柱國。 開皇初,獻平陳計,修營戰艦,為上流之師。 上善其能,頻加賞勞。 後數歲,以行軍總管擊南寧,未至而卒。 上甚傷惜之。 贈上柱國、冀州刺史,謚曰莊。 子謨嗣。 謨弟軌,大業末郡守。 少子文楷,起部郎。 王思政,太原祁人,漢司徒允之後也。 自魏太尉凌誅後,冠冕遂絶。 父佑,州主簿。 思政容貌魁梧,有籌策,解褐員外散騎侍郎。 屬万俟醜奴、宿勤明達等擾亂關右,北海王顥討之,聞思政壯健,啟與隨軍,所有謀議,並與參詳。 時孝武在籓,素聞其名,乃引為賓客,遇之甚厚。 及登大位,委以心膂。 預定策功,封祁縣侯,為武衛將軍。 俄而齊神武潛有異圖,帝以思政可任大事,拜使持節、中軍大將軍、大都督,總宿衛兵。 思政乃言于帝曰:「洛陽四面受敵,非用武之地。 關中有崤函之固,且士馬精強。 宇文夏州糾合同盟,願立功效若聞車駕西幸,必當奔走奉迎。 藉天府之資,因已成之業,二年修復舊京,何慮不克。 」帝深然之。 及神武兵至河北,帝乃西遷。 進爵太原郡公,拜光祿卿、并州刺史,加散騎常侍、大都督。 大統之後,思政雖被任委,自以非相府之舊,每不自安。 周文帝曾在同州,與群公宴集,出錦罽及雜綾絹數千段,令諸將摴蒲取之。 物盡,周文又解所服金帶,令諸人遍擲,曰:「先得盧者即與之。 」群公擲將遍,莫有得者。 次至思政,乃斂容跪而誓曰:「王思政覊旅歸朝,蒙宰相國士之遇,方願盡心效命,上報知已。 若此誠有實,令宰相賜知者,願擲即為盧;若內懷不盡,神靈亦當明之,使不作也,便當殺身以謝所奉。 」辭氣慷慨,一座盡驚。 即拔所佩刀,橫于膝上,攬摴蒲,拊髀擲之。 比周文止之,已擲為盧矣。 徐乃拜而受帶。 自此朝寄更深。 及河橋之戰,思政下馬,用長槊左右橫擊,一擊踣數人。 時陷陣既深,從者死盡,思政被重創悶絶。 會日暮,敵亦收軍。 思政久經軍旅,戰唯著破衣弊甲,敵人疑非將帥,故得免。 有帳下督雷五安於戰處哭求思政,會已蘇,遂相得。 乃割衣裹創,扶思政上馬,夜久方得還軍。 仍鎮弘農,除侍中、東道行台。 思政以玉壁地險要,請築城。 即自營度,移鎮之。 管汾晉並三州諸軍事、并州刺史、行台如故,仍鎮玉壁。 八年,東魏復來寇,卒不能克。 以全城功,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高仲密以北豫州來附,周文親接援之,乃驛召思政,將鎮成皋。 未至而班師,覆命思政鎮弘農。 思政入弘農,令開城門,解衣而臥,慰勉將士,示不足畏。 數日後,東魏將劉豐生率數千騎至城下,憚之,不敢進,乃引軍還。 於是修城郭,起樓櫓,營田農,積芻秣,凡可以守禦者皆具焉。 弘農之有備,自思政始也。 十二年,加特進,兼尚書左仆射、行台、都督、荊州刺史。 境內卑濕,城塹多壞。 思政乃命都督藺小歡督工匠繕修之。 掘得黃金三十斤,夜中密送。 至旦,思政召佐史,以金示之曰:「人臣不宜有私。 」悉封金送上。 周文嘉之,賜錢二十萬。 思政之去玉壁也,周文命舉代人,思政乃進所部都督韋孝寬。 其後東魏來寇,孝寬卒能全城,時論稱其知人。 十三年,侯景叛東魏,請援乞師。 當時未即應接。 思政以為若不因機進取,後悔無及,即率荊州步騎萬餘,從魯關向陽翟。 周文聞思政已發,乃遣太尉李弼赴潁川。 東魏將高岳等聞大軍至,收軍而遁。 思政入守潁川。 景引兵向豫州,外稱略地,乃密遣送款于梁。 先是,周文遣帥都督賀蘭願德助景扞禦,景既有異圖,因厚撫願德等,冀為己用。 思政知景詭詐,乃密追願德。 思政分佈諸軍,據景七州十二鎮。 周文乃以所授景使持節、太傅、大將軍,兼尚書令、河南大行台、河南諸軍事,回授思政,思政並讓不受。 頻使敦喻,唯受河南諸軍事。 十四年,拜大將軍。 九月,東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紹宗、儀同劉豐生等率步騎十萬來攻潁川,殺傷甚眾。 岳又築土山以臨城中,飛梯火車,盡攻擊之法。 思政亦作火,因迅風便投之土山。 又射以火箭,燒其攻具。 仍募勇士,縋而出戰,據其兩土山,置樓堞以助防守。 齊文襄更益兵,堰洧水以灌城。 時雖有怪獸,每沖壞其堰。 然城被灌已久,多亦崩頽。 岳悉眾苦攻。 思政身當矢石,與士卒同勞苦。 岳乃更修堰,作鐵龍雜獸,用厭水神。 堰成,水大至。 城中泉湧溢,懸釜而炊,糧力俱竭。 慕容紹宗、劉豐生及其將慕容永珍意以為閒,共乘樓船以望城內,令善射人俯射城中。 俄而大風暴起,船乃飄至城下。 城上人以長鈎牽船,弓弩亂髮。 紹宗竊急,透水而死。 豐生浮向土山,復中矢而斃。 禽永珍,並獲船中器械。 思政謂永珍曰:「仆之破亡,在於晷漏。 誠知殺卿無益,然人臣之節,守之以死。 」乃流涕斬之。 並收紹宗等屍,以禮埋瘞。 岳既失紹宗等,志氣沮喪,不敢逼城。 齊文襄聞之,乃率步騎十萬來攻。 思政知不濟,率左右據土山,因仰天大哭,左右皆號慟。 思政西向再拜,便欲自剄。 先是,文襄告城中人曰:「有能生致王大將軍者,封侯重賞。 若大將軍身有損傷,親近左右皆從大戮。 」都督駱訓固止之,不得引決。 齊文襄遣其通直散騎常侍趙彥深,就土山遺以白羽扇而說之,牽手以下。 引見文襄,辭氣慷慨,涕淚交流,無撓屈之容。 文襄以其忠於所事,起而禮之,接遇甚厚。 其督將分禁諸州地牢。 數年盡死。 思政初入潁川,士卒八千人。 被圍既久,城中無鹽,腫死者十六七,及城陷之日,存者才三千人。 雖外無救援,遂無叛者。 思政常以勤王為務,不營資產。 嘗被賜園地,思政出征後,家人種桑果雜樹。 及還,見而怒曰:「匈奴未滅,去病辭家,況大賊未平,欲事產業,豈所謂憂公忘私邪!」命左右拔而棄之。 故身陷之後,家無蓄積。 及齊文宣受東魏禪,以思政為都官尚書、儀同三司。 卒,贈以本官,加兗州刺史。 第34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