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字蔚之,少敏慧,七歲誦騷、雅,日千餘言。 十五,師事國子博士河間權會,受詩、易、三禮及玄象刑名之學。 又就國子助教長樂張奉禮受三傳群言,至忘寢食。 家人恐成病,常節其燭。 及長,以博學稱,歷位保城令,有能名。 周平齊,上柱國王誼薦之,授陳州戶曹。 屬隋文帝為亳州總管,命掌書記。 周武帝為象經,隋文從容謂茂曰:「人主之所為也,感天地,動鬼神,而象經多亂法,何以致久。 」茂竊嘆曰:「此言豈常人所及!」陰自結納。 隋文亦親禮之。 後還家,為州主簿。 及隋文為丞相,以書召之,言及疇昔,甚歡。 授衛州司錄,有能名。 尋除衛國令,時有繫囚二百,茂親自究審,數日釋免者百餘人。 歷年辭訟,不詣州省。 魏州刺史元暉謂曰:「長史言衛國人不敢申訴者,畏明府耳。 」茂曰:「人猶水也,法令為堤防,堤防不固,必致奔突,苟無決溢,使君何患哉!」暉無以應。 有部人張元預與從父弟思蘭不睦,丞尉請加嚴法。 茂曰:「元預兄弟,本相憎嫉,又坐得罪,彌益其忿,非化人之意也。 」乃遣縣中耆舊,更往敦諭,道路不絶。 元預等各生感悔,詣縣頓首請罪。 茂曉之以義,遂相親睦,稱為友悌。 開皇中,累遷戶部侍郎。 時尚書右仆射蘇威立條章,每歲責人間五品不遜。 或答者乃云:「管內無五品家。 」不相應領,類多如此。 又為餘糧簿,擬有無相贍。 茂以為繁紆不急,皆奏罷之。 又奏身死王事者,子不退田;品官左貶不減地。 皆發於茂。 茂性明敏,剖決無滯,當時以吏干見稱。 煬帝即位,為尚書左丞,參掌選事。 茂尤工政理,為世所稱。 時工部尚書宇文愷、右翊衛大將軍于仲文競河東銀窟,茂奏劾:「愷位望已隆,祿賜優厚,拔葵去織,寂爾無聞,求利下交,曾無愧色;仲文大將,宿衛近臣,趨侍階庭,朝夕聞道,虞、芮之風,抑而不慕,分銖之利,知而必爭。 何以貽范庶僚,示人軌物?」愷與仲文,竟坐得罪。 茂與崔祖睿撰州郡圖經一百卷奏之,賜帛百段。 時帝每巡幸,王綱已紊,茂既先朝舊臣,明習世事,然無謇諤之節,見帝忌刻,不敢措言,唯竊嘆而已。 以年老乞骸骨,不許。 會帝征遼,以茂為晉陽宮留守。 其常山贊務王文同與茂有隙,奏茂附下罔上。 詔納言蘇威、御史大夫裴藴雜推之。 茂素與二人不平,因深文其罪,及弟司棣別駕楚之,皆除名徙且末郡。 茂怡然任命,不以為憂,在途作《登隴賦》以自慰。 後附表自陳,帝頗悟。 十年,追還京兆,歲余卒。 子知年。 論曰:孫搴入幕未久,倉卒致斃,神武以情寄之重,義切折肱,若不愛才子,何以成夫王業。 元康以知能才幹,委質霸朝,綢繆帷幄,任寄為重,及難無苟免,忘生殉義,可謂得其地焉。 杜弼識學甄明,發言讜正,禪代之際,先起異圖,王怒未終,卒蒙顯戮,直言多矣,能無及于此乎?房謨忠勤之操,始終若一。 恭懿循良之風可謂世有人矣。 張纂、張亮、張曜、王峻、王紘等並事霸朝,申其力用,皆有齊之良臣也。 伯德之慟哭伏屍,靈光之拒關駐驆,有古人之風焉。 顯俊明達,文武驅馳,盡其知力,不遑寧處。 可謂德以稱位,能以稱官。 道和爰從霸府,以終末路,四十餘載,典綜兵機,識用閒明,甚為朝臣所服。 及于後主奔遁,莫知所之,首贊延宗,以從權變。 既而晉陽傾覆,運極途窮,還鄴則義隔德昌,死事則情乖舊主,雖復全生握節,豈比背叛之流歟?夫縣宰之寄,綿歷古今,親人任功,莫尚于此。 漢氏官人,尚書郎出宰百里;晉朝設法,不宰縣不得為郎。 皆所以貴方城之職,重臨人之要。 後魏令長,多選舊令史為之,故縉紳之流,恥居其位。 爰逮有齊,此途未改。 寧都公革斯流弊,弘之在人,固為美矣。 司徒器度沈遠,有宰臣之量,始從文吏,終致台輔,出內有常,夷險若一。 而世人諭之胡廣,譏其不能廷爭。 然古稱「見幾而作」,又曰「相時而動」,若時有開悟,或可希舜一功,而終遇奸回,便恐舟壑俱運,斯蓋趙公之志也。 子悅牧宰流譽,子琮簿領見知,及居藻鏡,俱稱尸祿。 馮溺于賄貨,于斯為甚。 慈明赴蹈之義,蓋有銜須之節。 郎基政績有聞,蔚之克荷堂構,美矣乎! ************ 列傳第四十四 魏收 魏長賢 魏季景子澹 魏蘭根族子愷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鉅鹿下曲陽人也。 自序:漢初魏無知封高良侯,子均。 均子恢。 恢子彥。 彥子歆,字子胡,幼孤,有志操,博洽經史,位終本郡太守。 子悅,字處德,性沉厚,有度量,宣城公趙國李孝伯見而重之,以女妻焉。 位濟陰太守,以善政稱。 悅子子建,字敬忠,釋褐奉朝請,累遷太尉從事中郎。 初,宣武時平氏,遂於武興立鎮,尋改為東益州。 其後鎮將刺史,乖失人和,群氏作梗,遂為邊患。 乃除子建東益州刺史。 子建布以恩信,遠近清靜。 正光五年,南北二秦城人莫折念生、韓祖香、張長命相繼構逆。 僉以州城之人,莫不勁勇,同類悉反,宜先收其器械。 子建以為城人數當行陣,盡皆驍果,安之足以為用,急之腹背為憂。 乃悉召居城老壯,曉示之,並上言諸城人本非罪坐而來者,悉求聽免。 明帝優詔從之。 子建漸分其父兄子弟,外居郡戍,內外相顧,終獲保全。 及秦賊乘勝,屯營黑水,子建乃潛使掩襲,前後斬獲甚眾,威名赫然。 先反者,及此悉降。 乃間使上聞,帝甚嘉之,詔子建兼尚書,為行台刺史如故。 於是威振蜀土。 其梁、巴、二益、兩秦之事,皆所節度。 梁州刺史傅豎眼子敬仲心以為愧,在洛大行貨賄,以圖行台。 先是子建亦屢求歸京師,至此,乃遣刺史唐永代焉。 豎眼因為行台。 子建將還,群氏慕戀,相率斷道。 主簿楊僧覆先行曉喻,諸氏忿曰:「我留刺史,爾送出也?」斫之數創,幾死。 子建徐加慰譬,旬月方得前行。 吏人贈遺,一無所受。 而東益氏、蜀尋反,攻逼唐永,永棄城而走,乃喪一籓矣。 初永之走,子建客有沙門雲璨及鉅鹿人耿顯皆沒落氏手,及知子建之客,垂泣追衣物還之,送出白馬。 遺愛所被如此。 初,子建為前軍將軍,十年不徙,在洛閒暇,與吏部尚書李歆、歆從弟延寔頗為弈棋,時人謂為耽好。 子建每曰:「棋于廉勇之際,得之深矣。 且吾未為時用,博弈可也。 」及一臨邊事,凡經五年,未曾對局。 還洛後,累遷衛尉卿。 初,元顥內逼,莊帝北幸,子建謂所親盧義僖曰:「北海自絶社稷,稱籓蕭衍,吾老矣,豈能為陪臣!」遂攜家口居雒南。 顥平乃歸。 先苦風痹,及此遂甚。 以卿任有務,屢上書乞身,特除右光祿大夫。 邢杲之平,太傅李延寔子侍中彧為大使,撫慰東土。 時外戚貴盛,送客填門,子建亦往候別。 延實曰:「小兒今行,何以相助?」子建曰:「益以盈滿為誡。 」延實悵然久之。 及莊帝殺爾硃榮,遇禍于河陰者,其家率相弔賀。 太尉李虔第二子仁曜,子建之女婿,往亦見害。 子建謂姨弟盧道虔曰:「朝廷誅翦權強,兇徒尚梗,未聞有奇謀異略,恐不可濟。 此乃李門禍始,弔賀無乃匆匆!」及永安之後,李氏宗族流離,或遇誅夷,如其所慮。 後歷左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 第3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