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幾,出為兗州刺史。 謨選用廉清,廣佈恩信,僚屬守令,有犯必知,雖號細密,百姓安之。 轉徐州刺史。 始謨在兗州,彭城慕其政化,及為刺史,合境欣悅。 謨為政如在瑕丘。 先是,當州兵皆僚佐驅使,饑寒死病,動至千數。 謨至,皆加檢勒,不令煩擾,以休假番代洗沐,督察主司,親自檢視。 又使傭賃,令作衣服,終歲還家,無不溫飽,全濟甚多。 時梁、魏和好,使人入其界者,咸稱嘆之。 神武與諸州刺史書,敘謨及廣平太守羊敦、廣宗太守竇瑗、平原太守許季良等清能,以為勸勵。 謨曾啟神武,以天下未寧,宜降婚勛將,收將士心,深見納。 任人所樂,朝廷從之。 征拜侍中,監國史。 謨無他材學,每求退身,不許。 尋兼吏部尚書,魏朝以河南數州,鄉俗絹濫,退絹一疋,征錢三百,人庶苦之。 謨乃表請錢絹兩受,任人所樂,朝廷從之。 征拜侍中,監國史。 謨無他材學,每求退身,不許。 尋兼吏部尚書,加衛大將軍。 以子子遠罪,解官。 久之,詔複本將軍,起為大丞相左長史。 後除晉州刺史,加驃騎大將軍,又攝南汾州事。 先時境接西魏,士人多受其官,為之防守。 至是,酋長、鎮將及都督、守、令前後降附者三百餘人,謨撫接慇勤,人樂為用。 爰及深險胡夷,咸來歸服。 謨常以己祿物,充其餉賫,文襄嘉之,聽用公物。 西魏懼,乃增置城戍。 慕義者,自相糾合,擊破之。 自是龍門已北,西魏戍皆平。 文襄特賜粟千石,絹二百疋,班示天下。 卒於州,州府相帥贈物及車牛,妻子遵其遺志,拒而不納。 謨寡嗜欲,貞白自守;然內營家產,足為富贍,不假官俸,是以世稱清白。 贈司空,謚曰文惠。 謨與子結婚盧氏,謨卒後,盧氏將改適他姓。 有平陽廉景孫者,少厲志節,以明經舉郡孝廉,為謨所重,至是訟之,台府不為理。 乃持繩詣神廟前北面大呼曰:「房謨清吏,忠事高祖,及其死也,妻子見陵。 神而有知,當助申之。 今引決,訴于地下。 」便以繩自經于樹。 衛士見之,救解送所司。 朝廷哀其至誠,命女歸房族。 謨前妻子子遠險薄,謨甚嫌之,不以為子列。 時以謨為後妻盧氏所譖,神武亦以責謨。 謨陳其惡。 神武弗信,自收恤之,令與諸子同學,久乃令還。 後與任冑等謀殺神武,事發,神武嘆曰:「知子莫若父,信哉!」因上言房謨、鄭述祖、李道幡三家,理宜從法,竊以謨立身清白,履行忠謹;鄭仲禮嚴祖庶兒,晚始收拾;李世林生自外養,屬絶本宗。 三人特乞罪止一房,魏帝許焉。 及謨卒,子廣嗣。 廣弟恭懿。 恭懿字慎言,沈深有局量,達于從政。 仕齊,歷平恩令、濟陰太守,並有能名。 齊亡,不得調。 後預尉遲迥亂,廢于家。 隋開皇初,吏部尚書蘇威舉為新豐令,政為三輔最。 上聞而嘉之,賜物四百段。 以所得賜,分給窮乏。 未幾,復賜米三百石,又振貧人。 上聞,止之。 時雍州諸縣令,每朔朝謁,上必呼恭懿至榻前,訪以化下之術。 威又薦之,歷澤、德二州司馬。 盧愷復奏其政美,上甚異之,復賜以帛。 諸州朝集,稱為勸勵之首,以為「上天宗廟之所佑助,豈朕寡薄能致?朕即拜為刺史,卿等宜師之」。 乃下詔褒美,因授海州刺史。 未幾,國子博士何妥奏恭懿尉遲迥之黨,威、愷曲相舉薦。 上大怒,恭懿竟放嶺南。 未幾征還,至洪州卒。 論者冤之。 張纂,字徽纂,代郡平城人也。 初事爾硃榮,又為爾硃兆長史,使于神武,遂被顧識。 及相州城拔,參丞相軍事,封武安縣伯。 累遷神武行台右丞。 從征玉壁,大軍將還山東,至晉州忽遇寒雨,士卒饑凍有死者。 州以邊禁,不聽入城。 時纂為別使,遇見,輒令開門內之,分寄人家,給其火食,多所全濟。 神武聞而善之。 纂性便僻,事神武二十餘歲,通傳教令,甚見親賞。 文宣時,卒於護軍將軍。 張亮,字伯德,西河隰城人也。 初事爾硃兆,兆奔秀容,左右皆密通誠款;唯亮獨無啟疏。 及兆敗,竄于窮山,令亮及倉頭陳山提斬己首以降,皆不忍。 兆乃自縊于樹,亮因伏屍哭。 神武嘉嘆之,授丞相府參軍,漸見親待,委以書記之任。 天平中,為文襄行台郎中,典七兵事。 雖為台郎,常在神武左右。 遷右丞。 高仲密之叛,與大司馬斛律金守河陽。 周文帝于上流放火船,欲燒河橋。 亮乃備小艇百餘,皆載長鎖,鎖頭施釘,火船將至,即馳小船,以釘釘之,引鎖向岸,火船不得及橋。 橋全,亮之計也。 後自太中大夫拜幽州刺史。 薛琡嘗夢亮于山上掛絲,以告亮,且占之曰:「山上絲,幽字也,君其為幽州乎?」數月而驗。 累遷尚書右仆射、西南道行台。 亮性質直,勤力強濟,深為神武、文襄信委。 然少風格,好財利,久在左右,不能廉潔。 及曆數州,咸有黷貨之號。 天保初,別封安定縣男,位中領軍。 卒,贈司空。 時霸府又有趙起、徐遠者,並見任委。 起,廣平人,性沉謹。 神武頻以為相府騎兵二局,典兵馬十餘載。 至文宣即位,累遷大鴻臚卿。 雖歷九卿、侍中,常以本官監兵馬,出內居腹心寄,與二張相亞。 武平中,卒於師,贈都督、滄州刺史。 遠,廣寧人,為丞相騎兵參軍事,深為神武所知。 累遷東楚州刺史,政有恩惠。 郭邑大火,城人亡產業,遠躬自赴救,對之流涕,仍為經營,皆得安立。 卒於衛尉卿。 起、遠前書並有傳,更無異跡,今附此雲。 張曜,字靈光,上谷昌平人也。 少貞謹,韓軌為御史劾,州府僚佐及軌左右以臓掛網者百餘人,唯曜以清白免。 天保初,賜爵都鄉男,累遷尚書右丞。 文宣曾近出,令曜居守。 帝夜還,曜不時開門,勒兵嚴備。 帝駐驛門外久之,催迫甚急。 曜以夜深,須火至面識,門乃可開。 於是獨出見帝。 帝笑曰:「卿欲效郅君章也?」乃使曜前開門,然後入。 嗟賞之,賜以錦采。 大寧初,遷秘書監。 曜歷事累世,奉職恪勤,咸見親待,未嘗有過。 每得祿賜,輒散之宗族。 性節儉率素,車服飲食,取給而已。 好讀春秋,月一遍,時人比之賈梁道。 趙彥深嘗謂之曰:「君研尋左氏,豈求杜、服繆邪?」曜曰:「何為其然乎?左氏之書,備敘言事,惡者可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幾。 故勵已溫尋,非欲詆訶古人得失也。 」天統元年,奏事,暴疾,仆于禦前。 武成下坐臨視,呼不應。 帝泣曰:「失我良臣也。 」旬日卒,贈尚書右仆射,謚曰貞簡。 王峻,字巒嵩,靈丘人也。 明悟有幹略。 歷事神武、文襄,為相府佐,賜爵北平男,除營州刺史。 營州地接邊賊,數為人患。 峻至州,遠設斥候,廣置疑兵,賊不敢發,合境獲安。 先是,刺史陸士茂詐殺室韋八百餘人,因此朝貢遂絶。 至是,峻要其行路,大破之。 虜其酋帥,厚加恩禮,放遣之。 室韋遂獻誠款,朝貢不絶,峻有力焉。 蠕蠕主庵羅辰東徙,峻設伏大破之,于此遁走。 歷位尚書。 河清中,位南道行台,坐違格私度禁物,並盜截軍糧,有司定處斬刑,家口配沒。 詔決鞭一百,除名配甲坊,蠲其家口。 武平初,卒於侍中,贈司空。 王紘,字師羅,太安狄那人也。 父基,頗讀書,有智略。 初從葛榮,與周文帝相知。 及周文據關中,神武遣基與長史侯景同往焉。 周文留基不遣,後乃逃歸。 歷南益、北豫二州刺吏,所歷皆好聚斂,然性和直,吏人不甚怨苦。 後為奴所害,贈吏部尚書。 第3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3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