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王岳,學洪略,神武從父弟也。 父翻,字飛雀,以器度知名,卒於侍禦中散。 元象中,贈假黃鉞、大將軍、太傅、太尉、錄尚書事,謚孝宣公。 岳幼孤貧,人未之知。 長而敦直,姿貌嶷然,深沉有器量。 初居洛邑,神武每使入洛,必止岳舍。 岳母山氏嘗夜起,見神武室中無火而有光。 移于別室,如前所見。 怪之。 詣卜者筮,遇《乾》之《大有》。 占者曰:「吉,《易》稱『飛龍在天,大人造也』,貴不可言。 」山氏歸報神武。 神武后起兵于信都,山氏謂岳曰:「赤光之瑞,今當驗矣,汝可從之。 」岳遂往信都,神武見之大悅。 及戰于韓陵,神武將中軍,高昂將左軍,岳將右軍。 中軍敗,岳舉麾大呼,橫衝賊陣,神武因大破賊。 以功除衛將軍、左光祿大夫,封清河郡公。 母山氏封郡君,授女侍中,入侍皇后。 天平二年,除侍中、六州軍事都督,尋加開府。 岳闢引時賢以為僚屬,論者美之。 尋授使持節、六州大都督、冀州大中正。 俄拜京畿大都督,其六州事悉隷京畿。 時神武統務晉陽,岳與侍中孫騰等京師輔政。 岳性至孝,母疾,衣不解帶。 及遭喪去職,哀毀骨立。 神武憂之,每日遣人勞勉。 尋起複本位,歷冀、晉二州刺史、西南道大都督,有綏邊之稱。 及神武崩,侯景叛,梁武乘間遣其貞陽侯明於寒山,擁泗水灌彭城,與景為掎角聲援。 岳總諸軍南討,與行台慕容紹宗擊破明,禽之。 景仍于渦陽與左衛將軍劉豐等相持。 岳又破之。 以功除太尉。 又統慕容紹宗、劉豐等攻王思政于長社。 岳引洧水灌城。 紹宗、劉豐為思政所獲。 西魏出兵援思政,岳內外防禦,城不沒者三板。 會文襄親臨,數日克城,獲思政等。 以功別封真定縣男。 文襄以為己功,故賞典不弘。 文襄崩,文宣出撫晉陽,令岳以本官兼尚書左仆射,留鎮鄴。 天保初,進封清河郡王。 五年,加太保。 為西南道大行台,統司徒潘相樂等救江陵。 師次義陽,西魏克荊州。 因略地,克郢州,獲梁郢州刺史陸法和,送鄴。 詔岳旋師。 岳自討寒山、長社,及出隨、陸,並有功,威名彌重。 性華侈,尤悅酒色,歌姬舞女,陳鼎擊鐘,諸王皆莫及。 初,高歸彥少孤,神武令岳撫養。 輕其年幼,情禮甚薄,歸彥內銜之。 及歸彥為領軍,岳謂其德己,更倚仗之。 歸彥密構其短,奏岳造城南大宅,僭擬為永巷,但無闕耳。 帝后夜行,見壯麗,意不平。 仍屬帝召鄴下婦人薛氏入宮,而岳先嘗迎之,至宅,由其姊也。 帝縣薛氏姊而鋸殺之,讓岳,以為奸人女。 岳曰:「臣本欲取之,嫌其輕薄,非奸也。 」帝益怒,使高歸彥就宅賜以鴆。 岳曰:「臣無罪。 」彥曰:「飲之!」飲而薨。 朝野惜之,時年三十四。 詔大鴻臚護喪事。 贈太宰、太傅、假黃鉞、給轀輬車,謚曰昭武。 敕以城南宅為莊嚴寺。 初,岳與神武經綸天下,家有私兵戎器,儲甲千餘領。 文襄末,岳表求納之,文襄推心相任,不許。 文宣時,亦頻請納,又不許。 將薨,遺表謝恩,並請上甲。 葬畢,方許納焉。 皇建中,配享文襄廟庭。 後歸彥反,武成知其前譖,以歸彥良賤百口贈岳家。 贈岳太師、太保,余如故。 子勱。 勱字敬德,幼聰敏,美風儀,以仁孝聞。 七歲襲爵清河王,十四為青州刺史。 歷祠部尚書、開府儀同三司,改封安樂侯。 性剛直,有才幹。 斛律光雅敬之,每征伐則引為副。 遷侍中、尚書右仆射。 及後主為周師所敗,勱奉太后歸鄴。 進宦官放縱,儀同苟子溢尤幸。 勱將斬以徇,太后救之,乃得釋。 劉文殊竊謂勱曰:「子溢之徒,言成禍福,何得如此!」勱攘袂曰:「今西軍日侵,朝貴多叛,正由此輩弄權。 若今日殺之,明日就誅,無恨。 」文殊甚愧之。 勱勸後主,五品已下家略,悉置三台上,脅之曰:「若戰不捷,則燒之。 此輩必死戰,乃可捷也。 」後主不從,遂棄鄴東遷。 勱恆後殿,為周軍所得。 武帝與語,大悅,因問齊亡所由,勱發言流涕,悲不自勝,帝為改容。 授開府儀同三司。 隋文帝為丞相,謂曰:「齊亡由任邪佞,公父子忠良,聞于鄰境,宜善自愛。 」勱拜謝曰:「勱,亡齊末屬,不能扶危定傾,既蒙獲宥,已多優幸,況濫叨名級,致速官謗。 」帝甚器之。 再遷楚州刺史。 城北有伍子胥廟,其俗敬鬼,祈者必以牛酒,至破產業。 勱嘆曰:「子胥賢者,豈宜損百姓乎!」告諭所部,自是遂止。 百姓賴之。 開皇七年,轉光州刺史。 上表曰:「陳氏數年已來,荒悖滋甚,天厭亂德,妖實人興。 或空裡時有大聲,或行路共傳鬼怪,或刳人肝以祠天狗,或自捨身以厭妖訛。 人神怨憤,怪異薦發。 臣以庸才,猥蒙朝寄,頻歷蕃守,與其鄰接。 密邇仇仇,知其動靜。 天討有罪,此即其時。 若戎車雷動,戈船電邁,臣雖駑怯,請效鷹犬。 」並上平陳五策,帝嘉之,答以優詔。 及大舉伐陳,以勱為行軍總管,從宜陽公王世積下陳江州,以功拜上開府,賜物三千段。 時隴右諸羌,數為寇亂。 朝廷以勱有威名,拜洮州刺史。 下車大崇威惠,人夷悅附,豪猾屏跡,路不拾遺,以善政稱。 後吐谷渾來寇,勱時遇疾,不能拒戰,賊遂大掠而去。 憲司奏勱亡戶口,坐免,卒於家。 大唐褒顯前代名臣,追贈都督四州諸軍事、定州刺史。 子士廉最知名。 廣平公盛,神武從叔祖也。 寬厚有長者風。 神武起兵于信都,盛來赴,以為中軍大都督,封廣平郡公。 歷位司徒、太尉。 天平三年,薨于位,贈假黃鉞、太尉、太師、錄尚書事。 無子,以兄子子瑗嗣。 天保初,改封平昌王,卒於魏尹。 陽州公永樂,神武從祖兄子也。 太昌初,封陽州縣伯,進爵為公,累遷北豫州刺史。 河橋之戰,司徒高昂失利奔退,永樂守洛陽南城。 昂走趣城南,西軍追者將至,永樂不開門,昂遂為西軍所禽。 神武大怒,杖之二百。 後罷豫州,家產不立。 神武問其故,對曰:「裴監為長史,辛公正為別駕,受王委寄,鬥酒只鷄不敢入。 」神武乃以永樂為濟州,仍以監、公正為長史、別駕。 謂永樂曰:「爾勿大貪,小小義取莫復畏。 」永樂至州,監、公正諫不見聽,以狀啟神武。 神武封啟以示永樂,然後知二人清直,並擢用之。 永樂卒於州,贈太師、太尉、錄尚書事,謚曰武昭。 無子,從兄思宗以第二子孝緒為後,襲爵。 天保初,改封脩城郡王。 永樂弟長弼,小名阿伽。 性粗武,出入城市,好毆擊行路,時人皆呼為阿伽郎君。 以宗室封廣武王。 時有天恩道人,至凶暴,橫行閭肆,後入長弼黨,專以鬥為事。 文宣並收掩付獄,天恩等十餘人皆棄市,長弼鞭一百。 尋為南營州刺史,在州無故自驚走。 叛亡入突厥,竟不知死所。 襄樂王顯國,神武從祖弟也。 無才伎,直以宗室謹厚,天保元年,封襄樂郡王。 位右衛將軍,卒。 上洛王思宗,神武從子也。 性寬和,頗有武干。 天保初,封上洛郡王。 歷位司空、太傅,薨于官。 子元海,累遷散騎常侍,願處山林,修行釋典,文宣許之。 乃入林慮山,經二年,絶棄人事。 志不能固,自啟求歸。 徵複本任,便縱酒肆情,廣納姬侍。 又除領軍將軍。 器小志大,頗以智謀自許。 皇建末,孝昭幸晉陽,武成居守,元海以散騎常侍留典機密。 初,孝昭之誅楊愔等,謂武成雲,事成,以汝為皇太弟。 及踐位,乃使武成在鄴主兵,立子百年為皇太子,武成甚不平。 第29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