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蠕蠕主婆羅門自涼州歸降,其部眾因饑侵掠邊邑。 詔穆銜旨宣慰,莫不款附。 明年復叛,入寇涼州。 除穆兼尚書右丞、西北道行台,仍為別將,往討之。 穆至涼州,蠕蠕遁走。 穆謂其所部曰:「夷狄獸心,見敵便走,若不令其破膽,終恐疲于奔命。 」乃簡練精騎,伏于山谷,使羸劣之眾為外營,以誘之。 賊騎覘見,俄而競至,伏兵奔擊,大破之。 及六鎮反叛,穆為別將,隷都督李崇北伐。 都督崔暹失利,崇將議班師。 以朔州是白道之沖,賊之咽喉,若不全,則並、肆危,選將鎮捍,僉議舉穆。 崇乃請穆為朔州刺史。 尋改雲州刺史。 穆招集離散,頗得人心。 北境州鎮皆沒,唯穆獨存。 久之,援軍不至,穆乃棄城南走,投爾硃榮于秀容。 既而詣闕請罪,詔原之。 孝昌中,以都督討平二絳反蜀,拜散騎常侍。 後妖賊李洪于陽城起逆,連結蠻左,詔穆兼武衛將軍擊破之。 及爾硃榮向洛,靈太后徵穆,令屯小平。 榮推奉孝莊,穆遂先降。 榮素知穆,見之甚悅。 穆潛說榮曰:「公士馬不出萬人,長驅向洛,前無橫陳者。 政以推奉主上,順人心故。 今以京師之眾,百官之盛,一知公之虛實,必有輕侮之心。 若不大作討罰,更樹親黨,公還北之日,恐不得度太行而內難行矣。 」榮心然之,於是有河陰之事。 天下聞之,莫不切齒。 榮入洛,穆為吏部尚書、魯縣侯,進封趙平郡公。 為侍中、前鋒大都督,與大將軍元天穆討平邢杲。 時元顥入京師,穆與天穆既平齊地,將擊顥。 穆圍武牢,將拔,屬天穆北度,既無後繼,穆遂降顥。 顥以河陰酷濫,事起於穆,引入詰讓,殺之。 孝莊還宮,贈侍中、司徒公,謚曰武宣。 孟威,字能重,河南洛陽人也。 頗有氣尚,尤知北土風俗。 歷東宮齊帥、羽林監。 後以明解北人語,敕在著作,以備推訪。 累遷沃野鎮將。 前後頻使遠籓。 粗能稱旨。 普泰中,除大鴻臚卿,卒,贈司空公。 子恂嗣。 論曰:辛雄吏能歷職,琛以公方行己,懷哲體有清監,德源雅業無虧,並素門之所得也。 楊機清斷在公。 道穆兄弟有政事之用。 綦俊遭逢受職。 山偉位行頗爽。 忠之雖文史足用,而雅道蔑聞。 費穆出身效力,功名著矣,末路一言,禍延簪帶,其死也宜哉!孟威以方言陳力,其勤亦可稱矣。 ************ 列傳第三十九 齊宗室諸王上 趙郡王琛子睿 清河王岳子勱 廣平公盛 陽州公永樂 襄樂王顯國 上洛王思宗子元海 弟思好 平秦王歸彥兄子普 長樂王靈山 神武諸子 趙郡王琛,字元寶,齊神武皇帝之弟也。 少便弓馬,有志氣。 封南趙郡公,累遷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甚有聲譽。 及斛斯椿等釁結,神武帥師入洛陽,以晉陽根本,召琛留總相府政事,天平中,除御史中尉。 正色糾彈,無所迴避,遠近肅然。 尋亂神武后庭,因杖而斃。 時年二十三。 ,太尉、尚書令,謚曰貞。 天平三年,又贈假黃鉞、左丞相、太師、錄尚書事,進爵為王,配享神武廟廷。 子睿嗣。 睿小名須拔,幼孤,聰慧夙成,特為神武所愛,養于山公主也。 令游娘母之,恩異諸子。 魏興和中,襲爵南趙郡公。 年至四歲,未嘗識母。 其母魏華陽山主也。 其從母姊鄭氏戲謂曰:「汝是我姨兒,何倒親游氏?」睿因訪問,遂失精神。 神武疑其感疾,睿曰:「兒無患苦,但聞有所生,欲得暫見。 」神武驚,命元夫人至,就宮見之。 睿前跪拜,因抱頸大哭。 神武甚悲傷,謂平秦王曰:「此兒至孝,吾子無及者。 」遂為休務一日。 睿讀《孝經》,至「資於事父」,輒流涕噓欷。 十歲喪母,神武親送至領軍府。 為發哀,舉聲殞絶,三日水漿不入口。 神武與武明太后慇勤敦譬,方漸順旨。 居喪長齋,骨立,杖而後起。 神武令常山王與同臥起,日夜喻之,並敕左右,不許進水。 雖絶清漱,午輒不肯食,由是神武食必呼與同案。 神武崩,哭泣嘔血。 及壯,將婚,貌有戚容。 文襄謂曰:「我為爾娶鄭述祖女,何嫌而不樂?」對曰:「自痛孤遺,方從婚冠,彌用感切。 」言未卒,鳴咽不自勝,文襄為之憫然。 勱之勤學,常夜久方罷。 文宣受禪,進爵為王。 睿身長七尺,容儀其偉,閒習吏事,有知人之鑒。 天保二年,出為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 時年十七,稱為良牧。 六年,詔睿領兵監築長城。 于時六月,睿途中屏蓋扇,親與軍人同勞苦。 定州先常藏冰,長史宋欽道以睿冒熱,遣倍道送冰,正遇炎盛,咸謂一時之要。 睿對之嘆曰:「三軍皆飲溫水,吾何義獨進寒冰!」遂至銷液,竟不一嘗,兵人感悅。 先是役罷,任其自歸,丁壯先返,羸弱多致僵殞。 睿於是親帥營伍,強弱相持,賴全者十三四焉。 八年,除都督、北朔州刺史。 睿撫慰新遷,量置烽戍,備有條法,大為兵人所安。 無水處禱而掘井,泉源湧出,至今號曰趙郡王泉。 九年,濟南以太子監國,因立大都督府,與尚書省分理眾事,仍開府置佐史。 文宣特崇其選,除睿侍中,攝大都督府長史。 睿後因侍宴,帝從容謂常山王演等曰:「由來亦有如此長史不?」 皇建初,兼併州事。 孝昭帝臨崩,預受顧托,奉迎武成於鄴,拜尚書令。 天統中,追贈父琛假黃鉞;母元氏贈趙郡王妃,謚曰貞昭,華陽長公主如故。 有司備禮儀,就墓拜授。 時隆冬盛寒,睿跣步號哭,面皆破裂,嘔血數升。 及還,不堪參謝。 帝親就第看問,拜司空、攝錄尚書事。 河清三年,周師及突厥至并州。 武成戎服,將以宮人避之,睿叩馬諫,乃止。 帝親禦戎,六軍進止,並令取睿節度,而使段孝先總焉。 帝與宮為被緋甲,登故北城以望,軍營甚整。 突厥咎周人曰:「爾言齊亂,故來伐之。 今齊人眼中亦有鐵,何可當邪!」乃還。 至陘嶺,凍滑,乃鋪氈以度。 胡馬寒瘦,膝已下皆無毛,比至長城,死且盡。 乃截槊杖之以歸。 是役也,段孝先持重,不與賊戰,自晉陽失道,為虜所屠,無遺類焉。 斛律光自三堆還,帝以遭大寇,抱其頭哭。 任城王湝進曰:「何至此!」乃止。 光面折孝先於帝前,曰:「段婆善為送女客。 」於是以睿為能,加尚書令,封宣城郡公,拜太尉,監五禮。 晚節頗以酒色為和士開所構。 睿久典朝政,譽望日隆,漸被疏忌。 乃撰古忠臣義士,號曰《要言》,以致其意。 武成崩。 葬後數日,睿與馮翊王潤、安德王延宗及元文遙奏後主云:「和士開不宜仍居內。 」併入奏太后。 因出士開為袞州刺史。 太后欲留過百日,睿正色不許。 太后令酌酒賜睿,睿正色曰:「今論國家大事,非為厄酒。 」言訖便出。 其夜,睿方寢,見一人長可丈五尺,臂丈餘,當門向床,以臂壓睿,良久遂失。 甚惡之,起坐嘆曰:「大丈夫運命一朝至此!」旦欲入朝,妻子咸諫止之。 睿曰:「社稷事重,吾當以死效之。 吾寧死事先皇,不忍見朝廷顛沛。 」至殿門,又有人曰:「願勿入。 」睿曰:「吾上不負天,死亦無恨。 」入見太后,太后復以為言,睿執之彌固。 出至永巷,被送華林園,于雀離佛院令劉桃枝拉殺之,時年三十六。 大霧三日,朝野冤惜之。 其年,詔聽以王禮葬,竟無贈謚。 子整信嗣,好學有行檢,位儀同三司,後終於長安。 第29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9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