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醜奴自圍岐州,遣其大行台尉遲菩薩、仆射万俟行醜同向武功,南度渭水,攻圍趨柵。 天光遣岳率千騎赴援。 菩薩攻柵已克,率步騎二萬至渭北。 岳以輕騎數十,與菩薩隔水交言。 岳稱揚國威,菩薩乃自驕,令省事傳語。 省事恃水,應答不遜。 岳怒,舉弓射之,應弦而倒。 時已逼暮,於是各還。 岳于渭南傍水,分精兵數十為一處,隨地形勢置之。 明日,將百餘騎,隔水與賊相見,且並東行。 岳漸前進,先所置騎,隨岳而集,騎既漸增,賊不複測其多少。 行二十許裡,至水淺可濟處,岳便馳馬東出,似欲奔遁。 賊謂岳走,乃棄步兵,南度渭水,輕騎追岳。 岳東行十餘里,依橫岡設伏兵以待之,身先士卒,急擊之,賊便退走。 岳號令所部,賊下馬者皆不聽殺。 賊顧見之,便悉投馬。 俄虜三千人。 馬亦無遺,遂禽菩薩。 仍度渭北,降步卒萬餘。 醜奴尋棄岐州,北走安定。 天光方自雍至,與岳合勢。 宣言今氣候已熱,非征討之時,待至秋涼,更圖進取。 醜奴聞之,遂以為實,分遣諸軍散營農于岐州北百里網川。 使太尉侯伏侯元進據險立柵。 岳知其勢分,密與天光嚴備。 昧旦,攻圍元進柵,拔之,即禽元進,自余諸柵悉降。 又輕騎追醜奴,及之於平涼之長坑,一戰禽之。 高平城中又執蕭寶夤以歸。 賊行台万俟道洛退保牽屯,岳攻之。 道洛敗入隴,投略陽賊帥王慶雲。 以道洛驍果絶倫,得之甚喜,以為將。 天光又與岳度隴,至慶雲所居永洛城。 慶雲、道洛頻出城拒戰,並禽之,餘眾皆悉坑之。 三秦、河、渭、瓜、涼、鄯州咸來歸款。 賊帥夏州人宿勤明達降復叛,岳又討禽之。 天光雖為元帥,而岳功效居多,進封樊城縣伯。 尋詔岳都督、涇州刺史,進爵為公。 天光入洛,使岳行雍州事。 普泰初,除都督、岐州刺史,進清水郡公,尋加侍中,給後部鼓吹。 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兼尚書左仆射、隴右行台,仍停高平。 後以隴中猶有土人不順,岳助侯莫陳悅,所在討平之。 二年,加都督、雍州刺史。 天光將拒齊神武,遣問計于岳。 岳曰:「莫若且鎮關中,以固根本。 」天光不從,後果敗。 岳率軍下隴赴雍,禽天光弟顯壽以應齊神武。 及孝武即位,加關中大行台。 永熙二年,孝武密令岳圖齊神武,遂刺心血,持以寄岳。 岳懼,乃自詣北境,安置邊防,率眾趨平涼西界,布營數十里,托以牧馬于原州,為自安之計。 先是,費也頭万俟受洛干、鐵勒斛律沙門、解拔彌俄突、紇豆陵伊利等擁眾自守,至是皆款附。 秦、南秦、河、渭四州刺史又會平涼,受岳節度。 唯靈州刺史曹泥不應召,通使于齊神武。 神武乃遣左丞翟嵩使至關中,間岳及侯莫陣悅。 三年,岳召悅會于高平,將討曹泥,令悅前驅,而悅受神武指,密圖岳。 岳弗之知,而先又輕悅,悅乃誘岳入營,共論兵事。 悅詐雲腹痛,起而徐行,令其婿元洪景斬岳于幕中。 朝野莫不痛惜之。 贈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都督關中二十州諸軍事、大將軍、雍州刺史,謚曰武莊。 翟嵩覆命于神武,神武下床鳴其頰曰:「除吾病者,卿也,何日忘之!」後岳部下收岳屍,葬于雍州北石安原,葬以王禮。 子緯嗣,拜開府儀同三司。 周保定中,錄岳舊德,進爵霍國公,尚周文帝女。 侯莫陳悅,代人也。 父婆羅門為駝牛都尉,故悅長於河西。 好田獵,便騎射,會牧子作亂,遂歸爾硃榮。 榮引為府長流參軍。 莊帝初,除金紫光祿大夫,封柏人縣侯。 爾硃天光之討關西,榮以悅為天光右廂大都督。 西伐克獲,皆與天光、賀拔岳略同。 除鄯州刺史。 爾硃榮死後,亦隨天光下隴。 元曄立,進爵為公,改封白水郡公。 普泰中,除秦州刺史。 天光之東出,將抗齊神武,悅與岳下隴以應神武,至雍州,會爾硃覆敗。 永熙初,加開府儀同三司、都督隴右諸軍事,仍兼秦州刺史。 三年,岳召悅共討曹泥,悅誘岳斬之。 岳左右奔散,悅遣人安慰,眾皆畏服。 悅心猶豫,不即撫納,乃還入隴,止永洛城。 岳所部聚于平涼,規還圖悅。 周文帝時為夏州刺史,眾遣奉迎。 周文至,遂總岳部眾並家口入高平城,以自安固。 乃勒眾入隴征悅。 悅聞之,棄城南據山水之險。 悅先召南秦州刺史李景和。 其夜景和遣人詣周文,密許翻降。 至暮,景和乃勒其所部,使上驢駝,云:「儀同有教,欲還秦州,守以拒賊。 」復給帳下云:「儀同欲還秦州,汝等何不裝辦?」眾謂言實,以次相驚,皆散趣秦州。 景和先馳至城,據門以慰輯之。 悅部眾離散,猜畏傍人,不聽左右近己。 與其二弟井兒及謀殺岳者八九人,棄軍迸走,數日之中,盤迴往來,不知所趣。 左右勸向靈州,而悅不決。 言下隴後恐為人見,乃放馬山中,令從者悉步,自乘一騾,欲往靈州。 中路追騎將及,縊死野中。 弟息部下,悉見禽殺。 唯先謀殺岳者悅中兵參軍豆盧光,走至靈州,後奔晉陽。 悅自殺岳後,精神恍惚,不復如常。 恆言:「我睡即夢岳語我『兄欲何處去?』隨逐我不相置。 」因此彌不自安,而致敗滅。 念賢,字蓋盧,金城枹罕人也。 父求就,以大家子戍武川鎮,仍家焉。 賢美容質,頗涉經史。 為兒童時,在學中讀書,有善相者過學,諸生競詣之。 賢獨不往,笑謂諸生曰:「男兒死生富貴,皆在天也,何遽相乎!」少遭父憂,居喪有孝稱。 後以破衛可環功,除別將,又以軍功封屯留縣伯。 從爾硃榮入洛,兼尚書右仆射、東道行台,進爵平恩縣公。 永熙中,孝武以賢為中軍北向大都督,進爵安定郡公,加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大統初,拜太尉,為秦州刺史,加太傅,給後部鼓吹。 三年,轉太師、都督、河州刺史、大將軍。 久之還朝,兼錄尚書事。 後與廣陵王欣、扶風王季等同為正直侍中。 時行殿初成,未有題目,帝詔近侍各名之,對者非一,莫允帝心。 賢乃為「圓極」,帝笑曰:「正與朕意同。 」即名之。 河橋之役,賢不力戰,乃先還,自是名頗減。 五年,除都督、秦州刺史,薨于州。 謚曰昭定。 賢于諸公,皆為父黨,自周文以下,咸拜敬之。 子華,性和厚,有長者風。 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合州刺史。 梁覽,字景睿,金城人也。 其先出自安定,避難走西羌,世為部落酋帥。 曾祖穆,以枹罕城歸吐谷渾,後又歸魏,封臨洮公。 祖顥,為尚書,封南安公。 父釗,河華二州刺史,封新陽縣伯。 覽家世豪富,貲累千金。 孝昌初,秦州莫折念生、胡琛等反,散財招募,有二千人,鎮河州。 從大軍平賊,歷涼、河二州刺史,封安德縣侯。 覽既為本州刺史,盛修甲仗,人馬精鋭。 吐谷渾憚不敢出,皆曰:「梁公在,未可行也。 」永安中,詔大鴻臚琅邪王皓就策授世為河州刺史。 永熙中,改封郡公。 大統二年,加太尉。 其年,覽從弟GC定反,欲圖覽,覽與數戰未能平,王師至,始破之。 四年,遷太傅。 及河橋之役,王師敗,時病留長安,趙青雀反北城,覽為之謀主。 事平,乃見殺。 子鸛雀,位儀同三司、大都督,後坐事免,死。 第2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