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哲弟神軌,小名青肫,受父爵陳留侯。 累出征伐,頗有將領之氣。 孝昌中,靈太后淫縱,分遣腹心媼姬出外,陰求悅人。 神軌為使者所薦,寵遇勢傾朝野,時雲見幸帷幄,與鄭儼為雙。 頻遷征東將軍、武衛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常領中書舍人。 時相州刺史、安樂王鑒據州反,詔神軌與都督源子邕等討平之。 後於河陰遇害。 建義初,贈侍中、司空公、相州刺史,謚曰烈。 崇從弟平。 平字雲定,少有大度;及長,涉獵群書,好《禮》、《易》,頗在文才。 太和初,拜通直散騎侍郎,孝文禮之甚重。 頻經大憂,居喪以孝稱。 後以例降,襲爵彭城公。 累遷太子庶子。 平請自效一郡,帝曰:「卿復欲以吏事自試也?」拜長樂太守,政務清靜,吏人懷之。 征行河南尹,豪右權戚憚之。 宣武即位,除黃門郎,遷司徒左長史,行尹如故。 尋正尹,長史如故。 車騎將幸鄴,平上表諫,以為:「嵩都創構,洛邑俶營,雖年跨十稔,根基未就。 代人至洛,始欲向盡,資產罄于遷移,牛畜斃于輦運;陵太行之險,越長津之難,辛勤備經,劣達京闕;富者猶損太半,貧者可以意知。 兼歷歲從戎,不遑啟處。 自景明以來,差得休息。 事農者未積一年之儲,築室者裁有數間之屋,莫不肆力伊、瀍,人急其務。 實宜安靜新人,勸其稼穡,令國有九載之糧,家有水旱之備。 若乘之以覊紲,則所廢多矣。 」不從。 詔以本官行相州事。 帝至鄴,親幸平第,見其諸子。 尋正刺史。 平勸課農桑,修飾太學,簡試通儒以充博士,選五郡聰敏者以教之。 圖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于講堂,親為立贊。 前來台使,頗好侵漁。 平乃畫「履武尾,踐薄冰」于客館,注頌其下,以示誡焉。 征拜度支尚書,領御史中尉。 冀州刺史、京兆王愉反于信都,以平為持節、都督北討諸軍事、行冀州以討之。 宣武臨式乾殿勞遣平,因曰:何圖今日,言及斯事!”歔欷流涕。 平對曰:「愉天迷其心,構此梟悖。 陛下不以臣不武,委以總督之任。 如其稽顙軍門,則送之大理。 若不悛待戮,則鳴鼓釁鉦,非陛下之事。 」平進次經縣,諸軍大集。 夜有蠻兵數千斫平前壘,矢及平帳,平堅臥不動,俄而乃定。 遂至冀州城南十六里,大破逆眾,逐北至城門,遂圍城。 愉與百餘騎突門走,平遣統軍叔孫頭追之。 去信都八十里,禽愉。 冀州平,以本官領相州大中正。 平先為尚書令高肇、侍御史王顯所恨,後顯代平為中尉,平加散騎常侍。 顯劾平在冀州隱截官口,肇又扶成其狀,奏除平名。 延昌初,詔復官爵,除定、冀二州刺史。 前來良賤之訟,多有積年不決;平奏不問真偽,一以景明年前為限,於是諍訟止息。 武川鎮人饑,鎮將任款請貸未許,擅開倉振恤,有司繩以費散之條,免其官爵。 平奏款意在濟人,心無不善,帝原之。 遷中書令,尚書如故。 孝明初,轉吏部尚書。 平高明強濟,所在有聲,但以性急為累。 尚書令、任城王澄奏理平定冀之勛,靈太后乃封武邑郡公,賜縑二千五百匹。 先是,梁遣其趙祖悅逼壽春,鎮南崔亮攻之。 未克,又與李崇乖貳。 詔平以本官使持節、鎮軍大將軍,兼尚書左仆射為行台,節度諸軍,東西州將,一以稟之,如有乖異,以軍法從事。 詔平長子獎以通直郎從。 於是率步騎二千赴壽春,嚴勒崇、亮,令水陸兼備,剋期齊舉。 崇、亮憚之,無敢乖互。 頻日交戰,破賊軍。 安南將軍崔延伯立橋于下蔡,以拒賊之援,賊將王神念、昌義之等不得進救。 祖悅守死窮城,平乃部分攻之,斬祖悅,送首于洛。 以功遷尚書右仆射,加散騎常侍。 平還京師,靈太后見于宣光殿,賜以金裝刀仗一口。 時南徐州表云:梁堰淮水,日為患。 詔公卿議之。 平以為不假兵力,終自毀壞。 及淮堰破,太后大悅,引群臣入宴,敕平前,孝明手賜縑布百段。 卒,遺令薄葬。 詔給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帛七百匹。 靈太后為舉哀于東堂。 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謚文烈公。 平自在度支,至于端副,夙夜在公,孜孜匪懈,凡處機密十有餘年,有獻替之稱。 所制文筆別有集錄。 長子獎襲。 獎字遵穆,容貌魁偉,有當世才度。 位中書侍郎、吏部郎中。 以本官兼尚書,出為相州刺史。 初,元叉擅朝,獎為其親待,頻居顯職。 靈太后反政,削除官爵。 孝莊初,為散騎常侍、河南尹。 獎前後所歷,皆以明濟著稱。 元顥入洛,顥以獎兼尚書右仆射,慰勞徐州。 羽林及城人不承顥旨,害獎,傳首洛陽。 孝武帝初,獎故吏宋游道上書理獎,詔贈冀州刺史。 子構襲。 構字祖基,少以方正見稱,襲爵武邑郡公。 齊天保初,降爵為縣侯,位終太府卿,贈吏部尚書。 構早有名譽,歷官清顯,常以雅道自居,甚為名流所重。 子丕,有父風,位尚書祠部郎中。 丕弟克,通直散騎常侍。 獎弟諧。 諧字虔和,幼有風采。 趙郡李搔嘗過元叉門下,見之,歸謂其父元忠曰:「領軍門下見一神人。 」元忠曰:「必李諧也。 」問之果然。 襲父先爵彭城侯。 文辯為時所稱,歷位位中書侍郎。 天平末,魏欲與梁和好,朝議將以崔甗為使主。 甗曰:「文采與識,甗不推李諧;口頰々,諧乃大勝。 」於是以諧兼常侍、盧元明兼吏部郎、李業興兼通直常侍聘焉。 梁武使硃異覘客,異言諧、元明之美。 諧等見,及出,梁武目送之,謂左右曰:「朕今日遇勍敵,卿輩常言北間都無人物,此等何處來?」謂異曰:「過卿所談。 」是時鄴下言風流者,以諧及隴西李神俊、范陽盧元明、北海王元景、弘農楊遵彥、清河崔贍為首。 初通梁國,妙簡行人,神俊位已高,故諧等五人繼踵,而遵彥遇疾道還,竟不行。 既南北通好,務以俊乂相矜,銜命接客,必盡一時之選,無才地者不得與焉。 梁使每入,鄴下為之傾動,貴勝子弟盛飾聚觀,禮贈優渥,館門成市。 宴日,齊文襄使左右覘之,賓司一言制勝,文襄為之拊掌。 魏使至梁,亦如梁使至魏,梁武親與談說,甚相愛重。 諧使還後遷秘書監,卒於大司農。 諧為人短小,六指,因癭而舉頤,因跛而緩步,因謇而徐言,人言李諧善用三短。 文集十餘卷。 諧長子岳,字祖仁,官中散大夫。 性純至,居期慘,未曾聽婢過前;追思二親,言則流涕。 岳弟庶,方雅好學,甚有家風。 歷位尚書郎、司徒掾,以清辯知名。 常攝賓司,接對梁客,梁客徐陵深嘆美焉。 庶生而天閹,崔諶調之曰:「教弟種須,以錐遍刺作孔,插以馬尾。 」庶曰:「先以此方回施貴族,藝眉有效,然後樹須。 ,」世傳諶門有惡疾,以呼沱為墓田,故庶言及之。 邢子才在傍大笑。 除臨漳令。 《魏書》之出,庶與盧斐、王松年等訟共不平。 魏收書王慧龍自雲太原人,又書王瓊不善事;以盧同附《盧玄傳》;李平為陳留人,雲其家貧賤。 故斐等喧訟,語楊愔云:“魏收合誅。 愔黨助魏,故遂白齊文宣,庶等並髡頭鞭杖二百,庶死於臨漳獄中。 庶兄岳痛之,終身不歷臨漳縣門。 第2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