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彞,字慶賓,清河東武城人也。 曾祖幸,慕容超東牟太守。 歸魏,賜爵平陸侯,位青州刺史。 祖準之襲,又為東青州刺史。 父靈真,早卒。 彞性公強有風氣,歷覽經史,襲祖侯爵。 與盧陽烏、李安人等結為親友,往來朝會,常相追隨。 陽烏為主客令,安人與彞並散令。 彞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 文明太后雅尚恭謹,因會次見其如此,遂召集百寮督責之,令其修悔,而猶無悛改。 善於督察,每有所巡檢,彞常充其選,清慎嚴猛,所至人皆畏伏,儔燈亦以此高之。 遷主客令,例降侯為伯,轉太中大夫,仍行主客曹事,尋為黃門。 後從駕南征,母憂解任。 彞居喪過禮,送葬自平城達家,千里步從,不乘車馬,顏貌瘦瘠,當世稱之。 孝文幸冀州,遣使弔慰,詔以驍騎將軍起之,還複本位。 以參定遷都之勛,進爵為侯。 轉太常少卿,遷散騎常侍,兼侍中,持節巡察陝東河南十二州,甚有聲稱。 使還,以從征之勤,遷尚書。 坐舉元昭為兼郎中,黜為守尚書。 宣武初,除正尚書,兼侍中,尋正侍中。 宣武親政,罷六輔。 彞與兼尚書邢巒聞處分非常,懼,出京奔走。 為御史中尉甄琛所彈,雲「非武非兕,率彼曠野。 」詔書切責之。 尋除安西將軍、秦州刺史。 彞務尚典式,考訪故事,及臨隴右,彌加討習。 於是出入直衛,方伯羽儀,赫然可觀。 羌、夏畏伏,憚其威整;一方肅靜,號為良牧。 其年冬,太極初就,彞與郭祚等俱以勤舊被征。 及還州,進號撫軍將軍。 彞表解州任,詔不許。 彞敷政隴右,多所制立,宣佈新風,革其舊俗,人庶愛仰之。 為國造佛寺,名曰興皇,諸有罪咎者,隨其輕重,謫為土木之功,無復鞭杖之罰。 時陳留公主寡居,彞意願尚主,主亦許之。 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 肇怒,譖彞擅立刑法,勞役百姓,詔遣直後萬貳興馳驛檢察。 貳興,肇所親愛,必欲致彞深罪。 彞清身奉法,求其愆過,遂無所得。 見代還洛,猶停廢數年。 因得偏風,手腳不便;然志性不移,善自將攝,稍能朝拜。 久之,除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 彞愛好知己,輕忽下流,非其意者,視之蔑爾。 雖疹疾家庭,而志氣彌高。 上《歷帝圖》五卷,起元庖犧,終於晉末,凡十六代,一百二十八帝,歷三千二百七十年,雜事五百八十九。 宣武善之。 明帝初,侍中崔光表:「彞及李韶,朝列之中,唯此二人,出身官次,本在臣右,器能幹世,又併為多。 而近來參差,便成替後。 計其階途,雖應遷陟,然恐班秩,猶未賜等。 昔衛之公叔,引下同舉;晉之士丐,推長伯游。 古人所高,當時見許。 敢緣斯義,乞降臣位一階,授彼泛級。 」詔加征西將軍、冀州大中正。 雖年向六十,加之風疹,而自強人事,孜孜無怠。 公私法集,衣冠從事,延請道俗,修營齋講。 好善欽賢,愛獎人物,南北親舊,莫不多之。 大起第宅,微號華侈。 頗侮其疏宗舊戚,不甚存紀,時有怨憾焉。 榮宦之間,未能止足,屢表在秦州豫有開援漢中之勛,希加賞報,積年不已,朝廷患之。 第二子仲瑀上封事,求銓別選格,排抑武人,不使預在清品。 由是眾口喧喧,謗讟盈路,立榜大巷,剋期會集,屠害其家。 彞殊無畏避之意,父子安然。 神龜二年二月,羽林武賁將幾千人,相率至尚書省詬罵,求其長子尚書郎始均不獲,以瓦石擊打公門。 上下懾懼,莫敢討抑。 遂持火虜掠道中薪蒿,以杖石為兵器,直造其第,曳彞堂下,捶撻極意,唱呼焚其屋宇。 始均、仲瑀當時逾北垣而走。 始均回救其父,拜伏群小,以請父命。 羽林等就加毆擊,生投之於煙火中,及得屍骸,不復可識,唯以髻中小釵為驗。 仲瑀走免。 彞僅有餘命,沙門寺與其比鄰,輿致于寺。 遠近聞見,莫不惋駭。 乃卒。 官為收掩羽林凶強者八人斬之。 不能窮誅群豎,即為大赦,以安眾心,有識者知國紀之將墜矣。 喪還所焚宅,與始均東西分斂于小屋。 仲瑀遂以創重,避居滎陽。 至五月得漸瘳,始奔父喪,詔賜以布帛。 靈太后以其累朝大臣,特垂矜惻,數月猶追言泣下,謂諸侍臣曰:「吾為張彞飲食不禦,乃至首發微有虧落。 」悲痛之若此。 初,彞曾祖幸所招引河東人為州,裁千餘家。 後相依合,旋罷入冀州。 積三十年,析別有數萬戶。 故孝文比校天下人戶,最為大州。 彞為黃門,每侍坐,以為言。 孝文謂之曰:「終當以卿為刺史,酬先世誠效。 」彞追孝文往旨,累乞本州,朝議未許。 彞亡後,靈太后云:「彞屢乞冀州,吾欲用之,有人違我此意。 若從其請,或不至是,悔之無及。 」乃贈使持節、衛將軍、冀州刺史,謚文侯。 始均字子衡,端潔好學,才幹有美于父。 改陳壽《魏書》為編年之體,廣益異聞為三十捲。 又著《冠帶錄》及諸詩賦數十篇,並亡失。 初,大乘賊起於冀、瀛之間,遣都督元遙討平之,多所殺戮,積屍數萬。 始均以郎中為行台,忿軍士以首級為功,令檢集人首數千,一時焚爇,至于灰燼,用息僥倖,見者莫不傷心。 及始均之死也,始末在煙炭之間,有焦爛之痛,論者或亦推咎焉。 贈樂陵太守,謚曰孝。 子皓之,襲祖爵。 武定中,開府主簿,齊受禪,爵例降。 皓之弟晏之。 晏之字熙德幼孤,有至性,為母鄭氏教誨,動依禮典。 從爾硃榮平元顥,賜爵武城子。 累遷尚書二千石郎中。 高岳征潁川,復以為都督中兵參軍,兼記室。 晏之文士,兼有武干。 每與岳帷帳之謀,又嘗以短兵接刃,親獲首級,深為岳所嗟賞。 齊天保初,文宣為高陽王納晏之女為妃,令赴晉陽成禮。 晏之後園陪宴,坐客皆賦詩。 晏之詩云:「天下有道,主明臣直;雖休勿休,永貽世則。 」文宣笑曰:「得卿箴諷,深以慰懷。 」後行北徐州事,尋即真,為吏人所愛。 御史崔子武督察州郡,至北徐,無所案劾,唯得百姓制《清德頌》數篇,乃嘆曰:「本求罪狀,遂聞頌聲。 」遷兗州刺史,未拜,卒。 贈齊州刺史、太常卿。 子乾威。 乾威字元敬,性聰敏。 涉獵群書,其世父皓謂人曰:「吾家千里駒也。 」仕齊,位太常丞。 仕周,為宣納中士。 隋開皇中,累遷晉王屬。 王甚美其才,與河內張衡俱見禮重,晉邸稱為二張焉。 及王為太子,遷員外散騎侍郎、太子內舍人。 煬帝即位,授內史舍人、儀同三司,又以籓邸之舊,加開府。 尋拜謁者大夫,從幸江都,以本官攝江都贊務,稱為干理。 乾威嘗在涂,見一遺囊,恐其主求失,因令左右負之而行。 後數日,物主來認,悉以付之。 淮南太守楊綝嘗與十餘人同來謁見,帝問乾威曰:「其首立者為誰?」乾威下殿就視而答曰:「淮南太守楊綝。 」帝謂乾威曰:「卿為謁者大夫,而乃不識參見人,何也?」乾威對曰:「臣非不識楊綝,但慮不審,所以不敢輕對。 石建數馬足,蓋慎之至。 」其廉慎皆此類也。 帝甚嘉之。 于時帝數巡幸,百姓疲弊,乾威因上封事以諫,帝不悅,自此見疏。 未幾卒官。 有子爽。 仕至蘭陵令。 乾威弟乾雄,亦有才器。 秦孝王俊為秦州總管,選為法曹參軍。 王嘗親案囚徒,乾雄誤不持狀,口對百餘人,皆盡事情,同輩莫不嘆能。 後歷壽春、陽城二縣令,俱有政績。 第2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北史》
第248頁